书读完了

读书评论:
  • pensieve
    01-17
    大学读的了 蛮有意思的
  • 梗帝
    06-22
    这本书最值得点赞的就是前三篇文章非常清晰地讲述了经典阅读的意义以及整体的方法,包括金老先生本人的生平经历也非常有趣~后面的文章更多的集中于讨论他对于国学体系和印度佛学体系的分析和解剖,相关领域的人士读起来会非常过瘾。如果没有兴趣的话,还是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建议酌情阅读。
  • 史历黑
    11-13
    不认为能比得上陈寅恪或钱锺书,总不能有点中西杂学融汇就都叫钱或陈吧?文字风格侃侃而谈,较通达无挂碍,倒是挺白化文的;按拟对话那个连问答带讲课的劲头,其实更像戴建业……满眼句号,背后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中文演算和推理。有启发,尤其是讲《列子》,但不是醍醐灌顶、颠覆三观那种书。越往后反见视野越窄,翻来覆去就是《春秋》《论语》,不但不能让人信服“书读完了”,反而更理解了王强的“读书毁了我”。老了老了写武则天和九方皋,文风居然青春洋溢,好的坏的都难得。偶有重复。把《论语》说成颜回的书有点牵强过了(P161)。
  • 哭之笑之
    11-06
    为何读?读什么?怎么读?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古人有个说法叫“读书得间”,大概是说读出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于无字处看出字来。其实行间的空白还是由字句来的;若没有字,行间空白也就没有了。还是要先看字句,不过要不仅看字句,要看出问题。若能“望气”而知书的“格局”,会看书的“相”,又能见书即知在哪一类中、哪一架格上,还具有一望而能迅速判断其“新闻价值”的能力,那就可以有“略览群书”的本领,因而也就可以“博览群书”,不必一字一句读下去,看到后头忘了前头,看完了对全书茫然不知要点,那样花费时间了。据说诸葛亮读书是“但观大略”,不知是不是这样。这也不见得稀奇;注意比较,注意“格局”,就可能做到。当然搜集资料、钻研经典、应付考试都不能这样。
  • 刀叢中的小詩
    04-22
    《书读完了》,真读完了,越读越迷糊,不堪知识的重负。看金克木读书,看他在书海垂钓,钓竿一甩,十尺长丝,真有“一人独钓一江秋”的感觉。但是,其岂在钓乎?而今收却丝纶钓饵,方知读书之乐,却是“一种爱鱼心各异”,在鱼不在钓,在芦花浅水,在侧坐莓苔,在浮丝轻摆,波间闪烁,纵瞬而逝,如处有无之间。所谓钓鱼,鱼也在钓我;读书,书也在读我。我之读书,其实是“鱼嚼梅花影”。
  • 周流六虚
    03-07
    序里把金老爷子好好吹嘘了一番(且不论一个学哲学的偏独认陈寅恪钱钟书为唯二的大家),可我觉得金的这些文章,和曹聚仁这类什么都懂一点的记者或者邓云乡这类民俗学者一个路子,博而寡要。何况文笔偏枯,尚不及曹邓矣。随便翻翻当消遣吧
  • 项平
    08-13
    我的十六岁生日礼物。
  • 人闲桂花落
    07-13
    金老爷子的意思是,书是分层的,上层的书是从底层的书里派生发展出来的。所以,读书要从底层开始往上读,底层的书其实不多的,可以读完。这种理论对于现在知识付费、知识碎片化的时代可谓振聋发聩,此言一出,我顿时感觉整个世界都清净了,彻底地安静下来, 只剩下孔子、老子、庄子、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爷儿几个了。想想都美。
  • 默音
    06-21
    感觉需要慢慢啃,不过还是很有意思的。可由此书入其他书,然后再回头读此书。
  • 魏小河
    03-17
    书名很赞。人人都说书太多了永远读不完,但是金老先生却偏说:书读完了!《书读完了》很厚,大多是金克木先生读古书所得,思维开阔,行文活泼,很有意思。相比与具体某一篇文章,他的读书方法和系统,更值得学习。
  • 钱莱爱读书
    09-26
    读完这本金克木的《书读完了》真是受益匪浅,这本书不能读完就算了,而且要时时翻阅才能深刻理解书中的文章。也可以看了某篇古文后,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看看金克木老先生对古文的见解。在这本书中金克木老先生不仅分析古文的文字,还有对古文的独特见解。
  • 苦茶
    09-22
    一般认为,小说讲假话,是虚构,历史讲真话,是现实。其实小说书是假中有真,历史书是真中有假。小说往往是用假话讲真事,标榜纪实的历史反而是用虚构掩盖实际。孙猴子七十二变是假,孙悟空的言行性格是真。堂吉诃德、阿Q 是假的,但这样的人是真的。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要讲真话,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