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向花园安放灵魂
读书评论:
-
stigmatized04-26科莱特和奥斯汀那两篇真的喜欢
-
海棠美美04-12看公众号推送了关于简•奥斯汀这一章的片段,反复琢磨,爱不释手,买了书读完之后,发现最喜欢的还是关于简•奥斯汀的这段~
-
壶中仙04-30自然中有对抗黑暗时代的力量
-
海洋饼干11-02我们喜欢自然,因为它们不会对我们有任何评价
-
暮灯12-25倒不如说本书作者借用了书中出现过的作家、哲学家之口,向读者灌输自己对于整个宇宙的感想。
-
TinvanG10-26那些精神花园:亚里士多德-吕刻昂学园简奥斯汀-乔顿农庄普鲁斯特-日式盆景伍尔夫夫妇-修剪苹果树尼采-在寻找思考树科莱特-梦中的玫瑰园卢梭-岛上植物学乔治奥威尔-镰刀下的菜园艾米莉狄金森-四季常青家宅花园卡赞察斯基-枯山水萨特-栗树乏味虚无伏尔泰-庄园耕耘与反哺苏格拉底-城门外丁凡-TinvanGhouse
-
staticrage11-16我当然也想拥有属于我的花园文字像踩在多汁的草丛里但所有东西都写得很泛泛收纳信息,而非迸发知识与智慧的小书
-
Vector01-28花园是微缩的世界,感受万物生长,开花,凋零,就像人生一样,生老病死,这些伟大的作家感受到了这种关联。我想这就是他们喜欢花园的原因吧
-
一03-10恰好在春天遇到这本书。
-
秋禾 啾03-26一本很好读的故事集锦,又丰富了一些对于哲学世界的认知版图——得以窥探到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生活的冰山一角。阅读过程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纪德的那句“忧伤,无非是低落的热情”,好像可以用来笼统地概括这些哲学家们共有的个人色彩,像起风前的月晕,尽管晦暗不明,但到底还是照亮了一小片夜空。悲观厌世的表象与风云变幻的际遇,大都算不上圆满顺遂的人生。但就像花园中的草木虫鱼一样,也许无法逆自然法则而上,却仍要不羁地向死亡宣战:紧紧地拥抱生命,尽管到头来一场空。最喜欢蒙克屋的苹果树,遥遥地呼应了马丁·路德的那句"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也要种我的苹果树'。世界虚无,但万物可爱。
-
苏小朵03-25后面有几篇划水了,但还是出乎意料地好看了。
-
Tity04-11一口气读完,可能应该都读点这种轻松的消遣式的小品文
-
Philex06-07有很多灵魂——尼采望着他的柠檬树,卢梭在植物园采摘,科莱特拈一支玫瑰,普鲁斯特死盯着盆栽,奥维尔别着镰刀,奥斯汀在发髻别上一朵丁香,伏尔泰赞颂,萨特咒骂,苏格拉底在城门外,躺在微风蝉鸣贞椒花影里——在沉默的自然和人世间闪烁,如同我昨夜睡不着,起身寻月,却在瓷碗里,看到万千星光。撑一片出发吧!你和我一样,需要时不时把灵魂从水泥森林消费社会中放出,到自然和自我中漫游,成为自然,也盛放自然。
-
未命名温柔04-28太好看了。用“花园”做串起哲学家故事的共同灵感,在讲述他们的哲学如何源起,又如何被投进生命的四季。从细碎之物中窥见无穷的普鲁斯特,将追逐存在错绎成逃避阴影的萨特,理性清晰的奥威尔,贪恋欲望的科莱特,用无生命的石头创造生命的卡赞察斯基,还有最打动我的《蒙克屋的苹果树》:“必须紧抱生命,哪怕到头来一场空”——我笃信我们必将失去一切的徒劳式结局,与相信我们仍要活得热烈一样毫无怀疑。
-
把噗04-06哲学与花园,视角独特,每篇都可以当作独立的人物小传来阅读。想起鲁米的那句诗:在春天走进果园。
-
未读03-23读这本书就像和一个博学的朋友在繁茂的花园里散步。——澳大利亚《时代报》
-
神威04-22休憩58th,花园作为人改造自然后的产物,是人与纯粹自然之间温馨美丽的过渡,并同时具有人为与自然浓重的色彩,于是成为哲学脱胎于思想的理想匹配,也成为哲学家酝酿思想成型体系的常见发生地。除此一层,园艺本身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塑造有自己格调的生活,可以通过搭配与选择体现致敬、品味与修养,更可以借以超脱尘世,寄赋哀思。于是我们看到伦纳德伍尔夫的借以自救,尼采的思考树,卢梭提纯本性中难得的天真善意,伏尔泰的避世与道德工程建设,还有那感觉包括花园在内的一切都恶心的萨特作品中逃不开的花园与栗树意象。作者在一种十分适合敷衍的体例中轻快跳跃,深入浅出,著作了一本非常让人惊喜的小书,不得不说,他比阿兰德秃厉害,评论中那句“非常讨喜的将幽默与洞察力结合起来”是知者之言,很多人很费力却只能捞到一头,那就不错了
-
冯斯托洛夫斯基03-25很适合春天的一本书,带着这本清新的书去户外散散步,走累了随手翻翻不觉韶光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