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的机器
读书评论:
-
蜗牛的故纸堆08-23读的麦克尤恩的第一部作品,真的被吸引到了,情节慢慢铺开,不读到最后真心猜不到结局,强烈推荐
-
masquerade01-17废话太多,无聊的道德高点。
-
十四会好的08-30行文还带着后现代的叛逆,内容平淡却带惊奇,就像是查理和米兰达腐朽生活中的霉菌带来的艺术感。人类无法达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完美要求,却要查理等机器人来实验,可笑。
-
祝羽捷10-12无法想象这本书跟《赎罪》是出自同一个作家之手。
-
乖离09-141挂羊头卖狗肉行为,本书的唯一可取之处是假设了图灵还活着,虽然但是,倒也不必借他的口讲些空话;2意淫也要讲基本法啊朋友
-
陈楸帆12-12做了不少笔记,麦克尤恩还是很强,只要你不用科幻的眼光去看
-
于是08-01所以,道德是智能的软肋。美学艺术工程赚钱等技能都易于习得。相比于图灵的长篇大论,复仇引发的正义锁链,我倒觉得马克的存在更有意思。小白导言中的mind theory解说非常到位,并从这个角度讨论自我意识的生成,需要手动赞一下。
-
反派角鸮03-08一点偏见,科幻作家们在想象机器人的爱时,能不能去掉性爱mod
-
Eva08-22查理用遗产购买了机器人亚当。亚当除去肚子里的充电线和蓝眼睛外,与常人无异。他像是新生儿一样快速接收信息学习和高效运作。亚当看得出米兰达的躲闪和谎言,悄然告知查理。米兰达好不容易把多年前好友玛丽娅姆被彼得·乔林强奸后抑郁自杀的事说出。她为了好友接近彼得·乔林,用自己的魅力引得他跟自己发生关系,随后指控他强奸。她意图用自己的谎言和方式送彼得·乔林进监狱,来减轻对玛丽娅姆一家的负罪感。可是,逐渐有了自我意识的亚当认为道德和法律层面上米兰达都是做伪证是一种犯罪。而亚当帮忙赚来的钱也并没有让查理和米兰达的本性变善良…在爱、法治和善意的谎言中,亚当选择正义也选择慈善…麦克尤恩在书的末尾留下许多疑问让读者思考,也在故事的发展进程中置入战争、贫穷、失业、犯罪等老问题。一语道出,机器可以重生,人却叶落无痕。
-
何适之10-14麦克尤恩越写越工匠化了
-
猫饭08-18以人与机器对照的角度重新打开“真善美”的世界,主副标题和叙事视角的颠倒或许才是关键。以“我这样的机器”反观“你们这样的人”,也是以人的偏见在审视人之造物。“三人行”(两人一机)的家庭关系下,亚当的工具价值是作为X玩具、炒股软件、管家保姆,情感伦理层面他又是“我”的竞争对手,抢夺着爱人和岳父的欣赏关注。在真与善的层面,作者以考验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的复仇案件揭开人机之间对于真实/谎言、正义/道德几组关系的焦灼矛盾,在美的层面,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十四行诗到俳句,亚当最终书写了自己超越生死的死亡意识,麦克尤恩始终关注的还是种种孤独荒谬处境下的“情感与理智”,并对人工智能展开了文学本体的思考--当思想可以直接传输移植,构建文学故事的那些“美好误会”也不再存在。
-
Sebastian08-12马岛海战失利、撒切尔下台、英国脱欧、新总统遇刺、经济滑坡、失业、罢工,麦克尤恩的历史重构让20世纪所有的麻烦事都集中到了80年代初;好的一面是图灵没有自杀,并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跳跃式发展。拨开纷杂的历史背景和科幻元素,小说的核心是三个决定性瞬间和相应的道德困境:米兰达的复仇、亚当“正义的背叛”、查理对亚当的谋杀。老麦再一次将人物置于命运交叉的路口,剖析他们决策的过程,并在构建人造人心智的框架下讨论行为与性格、伦理的关联,在生活开放的系统中,呈现人类与机器思维上的沟壑,人类始终与矛盾相伴,情绪、偏见、自我欺骗和认知缺陷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精神的外壳,而为了善良和真理设计的亚当,心智却没那么坚强。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依旧如常,就像查理与米兰达朴素的爱情和困境,历史与未来交汇,折射出的此刻便是永恒…
-
哆啦大胖06-20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像我这样的机器》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平行世界”的故事。在故事里的1982年,艾伦·图灵没有被逼自杀,他让逼真的机器人成为可能,人们可以网购几乎和真人看不出差别的机器人。本书有一条主线剧情和四条支线剧情。主线是男女邻居和机器人亚当之间的三角恋。最主要的一条支线是女主人公曾经诬告别人强奸,这时候男友和机器人男友该如何抉择。作者通过各种支线剧情,让读者设身处地地陪着主人公一起两难,并思考:人类跟人工智能打交道的道德伦理是什么?作者想让自己的小说留在人们熟悉的世界,提醒人们,历史上怎样一个微弱的转向或者岔路,能造成多大的不同。作者想借机器人来看人类自己,即当我们用一些假定的美德和一种无所不知的智能来审视我们自己,会看到什么?而我们人类要如何接受机器人的审视。
-
渡边08-22当人创造出高尚完美的自我意识,不高尚不完美的人性该如何自处,可以说相当老套的AI设定了,无需专家指摘,科幻电影迷可能就都会觉得“就这?”娱乐性是有,但远不及同题材科幻电影,而在科幻外衣下,文本的内核也缺乏力道和新意,“他们不理解我们,因为我们不理解自己”。麦克尤恩一次不成功的命题作文。
-
补特伽罗08-15一个比《正常人》更有难度的文本,它的故事是非科幻的,更接近上世纪的狼孩想象,无法理解人类社会里的种种规则,比如谎言。年龄大了的麦克尤恩成了反高潮爱好者,好几次在明明可以把故事推向更激烈的时刻收手了,和村上春树一样,都染上了希望故事的结尾走向温情的习惯。小说前附赠的“导读”是一次误导,除了显示作者旁征博引的帮闲以外,对阅读没有任何益处,把麦克尤恩局限在道德困境里也太偷懒了吧。
-
上海译文文学室07-09我们的目标是摆脱凡人属性,用完美无瑕的自我取而代之,二十世纪入秋之际,这终于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