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上海往事

读书评论:
  • 豆友4764757
    01-28
    作者缺了点灵性。木心说友谊的深度在于彼此双方的深度,说句不好听的话,作者因此自然和木心也没有什么太有深度的故事。但作者此书自有其不废的道理,在于木心上海时代的朋友们现在大多年岁也很大了,能像作者这般费力不讨读者好而写木心的基本不可能有,所以也只能通过这一“孤本”来系统了解木心之上海生活。因此对木心感兴趣的,这本还是不得不读的。都说下编不搭界,但其实下编除了后面几篇太水或者太高中作文些,其余倒还不错。除了上编有几篇间或有对木心恭维太甚的文字,没有我太厌恶的地方。另外,编校的问题太大了,错漏的字,还有那些近乎马赛克化的图片,太粗心了....
  • 素履之往
    07-11
    木心之为木心,有他自身独特的谜。就像巫鸿所言:我对木心没有真正研究过,因为他首先不是一个画家。虽然他画得很好,也做一点音乐,但是他主要是一个文学家。在我看来他和别人很不一样的一点是,他很有意识地把自己活成了一件艺术作品。我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他岁数也不小了,但却是那么精致,不论是衣着、举止和谈吐,他都是非常美的一个人。考虑到他原来和那时的生活处境,真是难以想象。那是我最强烈的感受——他所有的作品都属于他这个“人”。而且我觉得他有一种特别的“隐身术”,就像他自己说的,“呈现艺术,退隐艺术家”。而他的退隐方式也是很别致很有艺术性的。我到今天对木心还是这么看,就是虽然他的画我很喜欢,他的散文我也很喜欢,但是我总挥不去这个人的整体印象。
  • 月野
    02-02
    他的一生是如苍鹰一般做成品的一生。每当读别人回忆他,他就变得立体,鲜活,有血有肉。很多时候木心先生都自我矛盾,呈现与退隐常常使他纠结。最后想退隐到文字后面去,把自己锁起来——奈何一生,就算是死亡也是在完成作品。这样的无奈是卡夫卡式的。有些时候,青豆,就算是被煮坏也会有意义的。
  • 苏落寒
    07-19
    “呈现艺术,退隐艺术家”。木心这样做了,但读者们不愿意。于是乎就有了这本书吧。
  • cuckoo
    07-29
    補完了先生在上海的剪影,但編輯、印刷問題太多,不知道是趕著出版還是編者太不用心,作者文筆也有限,大篇幅的引文有點湊字數的感覺⋯⋯
  • Anattā
    10-02
    【7.0】试图由远及近地观察这样一位与自我共处的文人,是一种世俗的贪心与不敬。愿木心如初如净。
  • moonleo
    06-05
    “真正自由的心灵,不是囚室所能摧毁,反之却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 空知川上
    07-20
    202007弥补了先生青年时期的空白。意气风发的少年沉浸在文艺海洋中的肆意畅快。挽手走在街上。亭子间的饮酒畅聊。场景透过文字都宛然在目。对李梦熊一篇非常感伤。与人绝交相见亦作不识。即使在创新工艺品一厂,他依旧是个王子。出国前说的,我要完成我的使命,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先生就是一颗青青豆,孤零掉落在外,不想挤到锅里,被它煮黄煮烂。我想起在先生生命的最后阶段照顾他的两个年轻人,他们说先生把他们当人。功成名就乎?壮志未酬也。
  • 葛覃
    02-15
    我发现他念旧,但不怀旧,他心里存着所有往事和故人,唯管自走向终点,并不回头。
  • carrie柔光
    07-05
    如果只是朴素地回忆往事而略去解读就好了,毕竟木心写过,“我所说的悲伤和别人所说的悲伤是两样的”。只需要想象着那个白天的囚徒夜晚的王子,就知道木心的过往是读不尽而需一读再读的。PS 读完这本再读木心写的那首《大卫》,突然从诗句中听出了格里高利圣咏。
  • 斯坦利•赵
    06-20
    今日得书,大体翻阅,略有错误,增补碎片,亦有所获。
  • Wind
    07-30
    不喜欢这种捧着的感觉,文字的风格有点个人崇拜。
  • 忍冬
    07-17
    下篇除却《从上海到耶鲁:木心的画》都可删去,而先生两篇文字完全可以另外出版,放在这里,略不伦不类。凭着真诚的回忆,读者自会重读木心,无需作者那番并不高明的见解。善于留白与藏拙太重要。印刷和审校都有漏洞,总体不是期待中的水准。
  • 花阿眉
    06-03
    木心在上海工艺美术模型厂这段尤其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