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边防史:从土木堡之变到大凌河血战

读书评论:
  • 子不语
    12-20
    真正有好这口的人才能写得如此传神。
  • soloi§t
    05-13
    摆数据,讲史实,就很难生动
  • 夏禹
    09-29
    比较简单,但值得一读。
  • 朝南生
    09-21
    不注明出处,史料也不甄别,结论值得怀疑,结论先行的一家之言。
  • 苏斯洛夫
    01-20
    “土木堡之变”明朝损失甚重,但也对之后的边防政策带来了积极效果,等到大凌河血战失利时,老天却没有再给明朝喘息的机会,事实证明被动防御只会挨打,主动出击才是正经,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钱。
  • Nympheas·Toast
    07-07
    非把人魏公公给整死呀……
  • 张名振
    11-11
    三年前读的,民间爱好者到这种程度还是很不错的,现在想来硬伤不小,如果是现在开始读肯定是不会给四星的,不过也算是我的明史启蒙书之一了。
  • 这是安菲尔德
    03-13
    侧重考证,详述了火器、车营。
  • Zmail
    10-13
    史料来源…要是能写清楚就好了…
  • 笕桥精神
    05-16
    写的扎实详细,中规中矩!
  • 朱颐钊
    11-29
    中等偏上的知乎水平,作为面向一般公众的作品也还OK啦。写车战的比较有意思。以及,浑河之战,真是万历一朝军事遗产的最后余晖。
  • 叫我妖而不孽
    10-16
    那年在阅览室读到房伟的《猎舌师》,旁边还有一本《中国国家地理》就是讲北方几省现存的明代长城防御体系遗迹的,算是为这本书埋了个引子。书还是写得不错的,军事史本身能做的人就不多,这几位爱好者显然是下了力气的,佩服。不过也先自称的都沁·都尔本不能想当然算作四十四万户蒙古的兵源吧,只是强调对全蒙古(四十都沁的蒙古和四都尔本的瓦剌)的掌控而已。全书有一点无伤大雅的汉民族主义情绪,力图把一般历史书记载的五十万明军惨败于三万蒙军缩小为十三万步兵明军输给十万骑兵蒙军,同时王振不走蔚州紫荆关是合理的。有两章专写明军本可将对火器的使用放大的,对此我颇怀疑,总觉得有科技考古的嫌疑,或者说当时并没有如今这么有意识且成体系。汉民族对付游牧民族,可能还是扶持辽这样的国家,让其负担成本,同时真心提供经济援助为好。
  • 凈意吾心
    10-03
    作为非专业史学作者,能够整合零散的史料,很不容易!切入的角度也很不错,稍微有点迎合当下读者的感觉!
  • 光辉
    04-18
    非潜心研究明朝的人写不出这本书,引用资料,还原历史真相,非常精彩
  • 疏桐
    10-04
    以宣府镇为例讲述由镇城、关隘和边墙构成的边防体系如何在土木堡之变后逐步形成,土木堡之变正是促使明政府亡羊补牢的动因。俞大猷、戚继光等军事家打造的火器车营战术完美克制北虏骑射,可惜后世皆是蝇营狗苟之辈,丢辽东失华夏。开篇对土木堡之变的科普很精彩,无论是双方的真实兵力还是明军的败因。
  • 寒鲲
    09-06
    用不同篇幅重点分析土木堡、北京、石城堡、红盐池、俞大猷镇大同、戚继光镇蓟、萨尔浒、大凌河等战役,顺势用蒙古兴衰、边镇建设、名将方略、火器配置、战车阵法的不断革新串起了一部明帝国边防史,为读者从军事角度明晰开国以后、明末以前的明朝北边提供了一个很精良的视角,赞叹。
  • greatabel
    07-20
    李牧死,赵国亡:从政权角度看,一个杀死于谦后的明朝不值得谁去卖命,国祚已经超出预期啦,只是对手衬托的;明朝如果不执行海禁,顺应时代,引入融合西式变革,满人根本没有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