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无聊

读书评论:
  • 药师四空
    01-02
    言之无物,除了一些哲学名词,没有多少收获
  • Ranger
    08-19
    “一旦一个无聊的人开始阅读,他就会经历某种精神上的冲突,一种‘停滞’。为了从痛苦中寻求解脱,人们转而去寻求刺激。然而,由于没有特别想要去支持或主动反对其他任何一方的欲望,人们又陷入了一场无望的自我斗争:徒有决心无处施展,空有能量却无原料。无聊,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说,是一种自我矛盾的欲望形式,会导致人们无法做出任何带有目的性的或快乐的行为。”此书虽然时而会冒出几句“世界上唯一有意义的东西就是我们的创造”“批判的本质是拒绝无聊”这样的至理名言,但大部分内容不知所云,居然读完了,这才叫无聊。
  • 奈阿丸
    01-28
    无聊的人生,有趣的无聊。读的断断续续的
  • 墨奇
    08-13
    信息量超大,分好多次看了很久才看完。作者论述了无聊的前世今生,诸多哲学家和世俗对于无聊的见解,利用和解决方案。诚然,科技的进步看似让我们多了更多手段去排解甚至规避无聊的发生,但被无数漫无目的的强刺激填满的人生也因此失去了安静思考的机会。在强硬排斥和一味沉沦中寻找平衡或许是一生的课题。
  • 刘简
    09-02
    内容尚可。翻译欠佳,各种语病,各种不恰当的用词。
  • K-Dark
    08-28
    有一两句很有启发的话,但是大部分都是表面的,不知所云或是有些跑题的
  • 咕噜嗝
    09-11
    无法享受神游的魅力,那真是太遗憾了,毕竟这比玩手机“刺激”得多。
  • 出奇蛋
    11-08
    我觉得就算无聊,也不要看这么解剖无聊的书。。。。
  • 绿豆粥
    12-03
    无聊,说起来是个不足挂齿,但又时常无孔不入的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上个世纪还有阿兰德波顿可以写《无聊的魅力》,到了本世纪就轮到了《解剖无聊》,一时间可怜的无聊不再是纯粹的无所事事了,也不是简单的玩物丧志,更不是毫无节制地虚度光阴,还保留那么一点点嬉皮士或者布尔乔亚式的调调了。认真思考起来今天的无聊已经如同菌类一般盘根错节层层缠绕把每个人的生活都要填满,就等着撑爆这个世界,无聊的生活已经不堪负重,无聊的人生也不是儿戏,无聊也完全可以发展到量子力学的级别了。作者大卸八块无聊后发现问题已经不仅限于哲学层面的思考,而仅仅是从哲学只是开始,如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深挖,那真的是需要点全世界人类团结起来,一起来过有趣的生活才行。反正,没事干就是无聊,无聊了刚好看看这本小书也是极好地。
  • 非虚构
    03-02
    #购于西西弗# #哲学# 快乐存在于无聊和困惑之间。所谓关于无聊的思考,本身就是无聊的,一种伪装成文化分析的智力炫耀,跟电视上的专题讨论节目没什么差别。
  • 维舟
    11-22
    很有意思的小书。“无聊”并不是一个无聊的问题,在这里被作为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个极好切入点,由此与社会病症(无意义的生活)、哲学思考、技术异化(沉迷于刷屏而产生的无聊感)和政治生活对话,最后当然是召唤行动。但确切地说,解决方案并非必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响应方式,有意思的倒是这种夸学科的思考本身。
  • 纸上
    11-27
    有意思的小书,搜罗了哲学角度看待无聊的方式,略散但有启发性。最喜欢托尔斯泰对无聊的定义:“the desire for desires。”对于界面和矫正架的讨论也有新意。可惜虽然作者点出无聊非个体能抗衡,但似乎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在这个由界面统治的世界里,个人自由的代价是永远保持警惕。没什么本就如此,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创造。没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除非我们逆来顺受。”
  • 废青
    06-23
    无聊其实并非个人之过,而是权力体制有意为之的罪恶。吊诡的是,作者给出的解决之道仅限于个人的应对态度,或许更有言外之意吧。
  • 花岗岩下的花生
    07-16
    哎 对互联网反智还是可以推动政治行动 真的又拿出来讨论 看了就觉得烦。 除此之外的整本书都挺有趣的。 符号资本主义写实。无聊很有趣啊! 以阿尔都塞的事儿拿出来结尾让我有点莫名的不知道如何解读… 让自己在死后在自杀就这样吗?因为无聊而杀死了他人又因无聊去自杀吗
  • 克柔
    07-29
    很有意思的选题,翻译也很不错。但只有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可看,中间不知道作者在鬼扯什么,时兴批判大锅炖?不是说不讲道理,是看不出这两部分和题目有多大关系,完全可以砍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多是写书思路清晰的不充分不必要条件
  • cookie.z
    07-13
    可以认为这本小书是关于“无聊”的哲学论述的集合、串讲,信息量大有些跟不上;但好处是作者提及了很多我们现世的生活方式、生动的场景描述(比如不断地刷手机),让哲学贴近了生活,即便无法连贯地理解全部,不少论述的片段颇具启发性,被戳得很痛……我所理解的论述逻辑是:我们都会无聊,于是寻求(多为规避)应对无聊之法,不幸落入“界面”(作者的定义很具启发)和注意力经济的陷阱,得到的只是商品化的自我、破碎的自我,因而更加无聊。我们需要从对无聊的理解(哲学思考)、应对意愿(直面)和应对方式(“界面”需要有所改变)几个方面来逃脱这个循环。
  • 未读
    07-10
    在马克·金维尔看来,资本利用无聊,把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无薪员工,替那些看似免费实则依赖广告公司生存的平台卖力。但我们应该记住,世上没有免费的交易。在这种交易中,你付出的是自己的个性、自由及幸福。这本书会让我们重新思考无聊以及无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