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反智传统

读书评论:
  • 李展玉
    03-14
    美国人是一群开荒着、一群反叛者、一群实干者。重视实用、民主、平等。于是,宗教的传播形成了“信仰的自由竞争市场”,更浅显更直白的能够有更多的受众。达尔文的演化论挑战了宗教的思想。开垦、实用的技艺胜过了抽象的理论,民主平等思想与白手起家的商人与政客所契合。教育上,不断推进的高中义务教育,消失的教育权威、不断重视80%的普通学生让课程难度减弱。智识与实践、情感、朴素、民主形成对立。造就知识分子的抽离感,过去欧洲是等级是权威,现在则是充满文化与智识。
  • 鸡头狗蛋龙
    03-07
    除了宗教的部分,对社会、商业、教育的批评也完全适用于中国。
  • 王安息
    03-04
    目录简要说明了反智传统的几个主要原因:感性的信仰方式,民主政治,社会文化,民主社会与教育。结论里讨论了一个悲剧性命题:知识分子究竟应该如何自处,又要如何保持同社会的联系。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我从来没想明白过这个问题。P26借用韦伯的话区分了职业人士和知识分子,前者是靠思想而活,而非为思想而活。把思想视为目标而非手段的就是知识分子了。P30认为对知识过分虔敬也有狂热的危险,于是不妨以玩兴平衡它,或者说,不必把知识视作过于高贵的东西。
  • Klisis
    03-03
    政治上的民主平等、宗教上的福音主义和商业上的实用思想构筑了美国反智传统的基本框架,二十年代具有西部拓荒精神的平民大众和自由派知识分子之间的对立进一步推动了智识精英地位的没落。若在平民式民主结合旧式宗教的社会中无法全面普及基础教育和减少效用主义思想的运用,整个国家被反智浪潮席卷是迟早的事,漂亮国整个的民众态度真是对过犹不及这一成语的真实写照。
  • 大大只老虎仔
    03-01
    实用主义的大环境里一个向下的螺旋。
  • 豆友185372206
    02-28
    过去知识分子追求的言论自由和批判权力,现在已经逐步成为现实,然而在我们这个时代,先锋已经逐渐被体制化了,这个社会已经习惯甚至成瘾于接纳新鲜事物,昨日的先锋就是今天的流行和明天的陈词滥调,不实际的成功可能比失败还要糟糕
  • 阿囧
    02-21
    ①以政治民主和商业至上为核心的美国,在宗教(福音主义)、政治(民主平等)、文化(商业至上)和教育(儿童中心)四个方面的反智历史过程。②反智,可以理解为,对理性生活、独立思考和知识分子的反对,对一般大众、白手起家和非课业教育的推崇。
  • 森山小道
    02-14
    本书的观点一点也不过时甚至可以用来照搬到不同的国家 可以说实用主义造就了对于知识分子这一独特阶层的若即若离加上大众对于知识分子固有的滤镜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这些因素产生了特有的美式叙事观 (脑袋聪明=怪人 艰苦奋斗男性魅力=有品格有担当的人)
  • Cling
    03-09
    可能因为写作的时代已久,并没有给我太多新鲜的观念。但转念一想,可能这种“没有新鲜感”,反而映射了当下状况的贫瘠和停滞。
  • 阿毛
    04-05
    因超过自己认知愤怒地批判很简单,去了解造成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努力修正很难。评论越容易,越显轻浮。当时我们不理解“失智”的特朗普下台为何会引起美国平民阶层的抗议。现在我们也同样不理解上海疫情突然爆发的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一切。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判定哪有那么容易?
  • 冥王星党组书记
    04-05
    看得比较粗略,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最有意思的是一点是,把书里陈述的几十乃至上百年前的关于美国的种种反智行为,带入到今天的中国来进行对照思考,比如基督新教VS儒教、反对知识精英VS臭老九-臭公知-五十万、麦卡锡VS战wolf……虽然制度和历史背景相差千万里,但是我总觉得有些根源上的东西其实是相通的,好多别人摸过的石头,我们还没摸着呢
  • 陈小憨˙Ꙫ˙
    08-20
    反智是建立在一组虚构与抽象的敌意之上的。反智之人把智识与感情相对比,因为他们认为智识缺乏温暖的情感。智识还被与品格对比,因为他们认为智识代表聪明,而聪明很容易变成狡猾或是邪恶。它也被与实用性对比,因为理论总是与实践并提,而“纯粹”理论的思维常被瞧不起。它被与民主对比,因为智识常被认为特异超群而与平等相悖。当这些看法被普遍接受时,则智识或是知识分子就成为落水狗。人们憎恶他们是因为他们的运势变好了,而非变坏了。他们受到攻击不是因为老是说些抽象、无用的东西,或是摆出一副无助的无辜样,而是因为他们的成就、影响力、舒适的以及人们想象中的奢华生活,还有整个社会都依靠他们的能力。
  • 肥适之
    08-20
    智识并没有那么神圣,让外行也明白并接受自己的观点与主张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另外书里的情况与冲国是两码事。
  • 猫只
    09-12
    霍夫施塔特将具有贬低理性生活、拒绝独立思考、怀疑乃至仇视被称作知识分子特征的态度、思想、行为或文化称为反智主义。书中从宗教、政治、商业、教育四个方面详细描述了反智主义如何在美国生根发芽,并如何持续影响美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今年这本书一下子出了四个版本,更可见书中关于反智主义危害的警告,对如今社会多么的重要。对比了理想国和后浪的译本,理想国的翻译有几处理解偏差较大,后浪的翻译读起来更准确流畅。
  • 韧勉
    09-02
    理想国的这一译本直接采用了台湾译版,算是台湾学术圈的范本引进,凸显其学术价值。序言部分邀请清华政治学的任剑涛教授从其擅长的政治学史角度撰写,为彰显其政治学学术史的影响力,任剑涛引美国历史学家乔恩·维纳的评述指出霍夫施塔特热潮多次重卷在于其的政治书写自由,其创作精神虽然源发于麦卡锡主义压迫的年代,但是他把关于美国政治黑暗面的忧虑,对普遍看法的怀疑态度结合起来,加之其优美的文笔,为其作品赋予了持久的生命力。
  • 周围
    08-22
    理想国的书一向不合我胃口
  • 今天也要开心鸭
    08-16
    这个分析框架真的很受用
  • 兰陵青衫
    09-02
    从豆瓣评分这种比较直观的角度,上译可能第一个被排出。就性价比而言译林版应该是剩下三家中价格最便宜的,译林的“人文与社会译丛”也是得到了不少b站读书up主的推荐,我试读了一下翻译流畅译注详细。理想国译丛直接采纳繁体中文版翻译,繁中翻译毕竟是有口碑在先,而且豆瓣上不少人都热衷于买港台版的书。后浪版定价略便宜于理想国,内容上多了一篇据说是作者嫡传弟子王希的三万字导读。试读了一下翻译流畅三版的封面,译林和理想国都是该系列的朴素封面,而后浪的封面设计的还不错
  • 野次馬
    08-21
    毕竟是半个世纪前的著作,与当今社会相比,就连书中提到的那些反智潮流(无论是想要直达人心的觉醒运动还是务实的商界)都多多少少有着近乎“noble”的一面。结语很重要,一语道破作为精英与批判者的“知识分子”的痛处与尴尬境地。不过今时今日,更想读的果然还是探讨国内反智大潮的著作啊。不知另外三版翻译如何,这本读下来挺顺畅。
  • 神的孩子
    08-21
    后浪和译林分别都出版了《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译文出版的《美国的反智主义》,是同一本书。
切换繁体
繁体
切换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