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鹈鹕丛书

读书评论:
  • 边角料
    04-02
    理解人类从田野开始,从个体出发。
  • 曼仔
    03-23
    非常好的人类学导论。但其实也更适合本来就有社科基础的读者,阅读体验还是非常好的。
  • 嘬甘蔗
    03-30
    反思!反思那些自以为是的常识!啊哈哈哈哈哈……一本小册子,从关键词(核心议题)入门人类学。啊 撬动大脑,这就是为什么我越来越喜欢人文社科并在纯粹的阅读过程中获得纯粹的快乐了。让反直觉与违背“常识”成为常识。(传播学实在是太杂烩太无门槛了一箩筐什么都往里装……迄今已经在各人文社科入门书里看见多少老熟人了……)//是我的错觉吗?最后三章怎么突然上难度了我有好多处看不懂的,甚至还怀疑是翻译问题。第七章提到的关于中国的彩礼和葬礼的问题十分有趣,与我这个土著的理解略有差异。最后一章落脚到“可供性”。omg affordances?!好真的是熟人开会群英荟萃。如此看来人类学所持有的观念,“守护神”,是由人文主义精神的学科共享的守护神。//好多给了英文原词。let‘s learn 英格丽事!
  • 远方的鸠摩罗什
    09-16
    分析了人类学领域的关键概念。最喜欢作者随手拈来的人类学例证以打破我们的固有见解,有耳目一新的“惊奇感”。翻译得不错。
  • 布立吞
    09-07
    讲人类学故事,最容易落入对“奇观”的惊异。惊异又推开我们与“其他人类”的距离。我们总是为熟悉的经验和逻辑吸引,从中确立某种自身。这层意义上,人类学并不适合当下,“我们在世界之中,但世界并不在我们之中”。恩格尔克这本小书能让人抛开求同的功利,不知疲倦地读下去,在过程中渐次解构坚固的时间、刻意的性别、惯常的礼仪,把想象力又还给最初。(明天二刷入库,记一笔)
  • 祝羽捷
    09-10
    人类学是关于“他者”的,但也与“自我”有关。喜欢这本书里用人类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解读了中国的彩礼制度和唐顿庄园。
  • 哈利波多
    09-02
    每个章节讲一个人类学的关键概念,但感觉太散了。
  • 布団
    09-09
    今年到现在为止对我来说最有启发性的书出现了
  • 林若
    09-08
    作为一门学科,人类学真的太需要这样的作者了 不过一个出生在upstate NY, 现在也在美国教书的作者,为啥要在名字前加个[英]?
  • malingcat
    09-21
    一流的导论性书籍,在企鹅著名的鹈鹕丛书里也属杰出。将多位人类学家的观点与方法提纯,夹杂经典生动的案例,有与当代现实的不断对话,还有小木屋那般的人类学天真幽默。作者就像小丑,不断抛起球、接住球、表演险些接不住球、最终还是接到了球,精彩。九个关键词的划分是为了方便,中间并无硬性界限。后面附录的十本参考书很想一一找来学习,特别是这一本:Do Muslin Women need saving? 据说简短回答是:不需要。
  • 我怀了论文的胎
    08-30
    1.为了差异本身而寻求差异并不是人类学的目的——人类学寻求解释。2.人类学不止“寻求解释”,毕竟,政治学、哲学和社会学也都提供解释,人类学最鲜明的区别性特征,是它给出的这些解释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地方性知识。3.很多人类学解释都涉及人物——背景反转,即调换你所看到的前景和背景,故而人类学时常质疑理所当然的事,包含了奇怪和惊异的元素。4.人类学看待知识的方式始终具有伦理维度。5.就文明发展中个体的文化意识而言,人类学非常重要。
  • 完全错误的观念
    09-17
    读过最好的人类学导论没有之一。简明清晰但发散甚广的概念框架,holistic但又逻辑不乱的叙述节奏,前沿而充满ethical立场的民族志材料引述,对人类学自身精神特质的反思批判和坚持,一样不缺少。可以说对得起书名,不仅为门外人也为人类学自身,重申了人类学应该思考什么,应该怎样思考。
  • Giselle715
    08-24
    人类学或许就是在教会人 如何站在事物本身去思考事物 走他走过的路 生活他的生活 然后理解 拥有普世的情怀
  • 袁长庚
    09-16
    年初交了牛津通识人类学分册的译稿,再读这本普及书,很多地方似曾相识。我认为对一个学科而言,无论卷成什么样,都要有一部分人能够以清晰而满含热爱的方式传播本学科思维方法。明天会在新京报硬核读书会录一期这本书的节目,嗯,我会尽可能找机会推荐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