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之死(库切文集)
读书评论:
-
x1011-25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批判对死去的羊羔冷漠的女性,然后把谋杀人类婴儿的堂吉柯德视为超然的人物???
-
41K11-23...所有人都期待大卫能够带来巨变,但因为这类人往往很短命,因此他们最终什么都没有留下。
-
水木七11-20不太明白主题是什么,就阅读体验而言,大卫去世前好一些。库切的文笔依然喜欢。
-
穆艺11-09没看过前两本,觉得很一般。人不归根结底都是孤独的么,这深刻在哪?看来,我就不适合看太多虚构小说
-
ががばば11-05三部曲的最终章,依旧非同凡响。不知是不是书名的原因,人文社对这本八月出版的库切新书几乎没有宣传,期待了几年的我对这部书已经出版的事情也一无所知。或许在后现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们到了老年都会进行某种回归。尽管这三部曲的整体基调仍是库切式的冷酷与不确定性,但是,不论是人物们对于数字意义的困惑,还是贯彻始终的《堂吉诃德》的冒险故事,现代性的影响实际上已经微乎其微。大卫与西蒙、伊内斯仍然是库切小说中最常见的身分不明的“闯入者”,但他们同时也是“被闯入”的人,在寻求认可的孤独中寻找微乎其微的意义。西蒙直到最后也没明白过来自己需要被拯救,大卫的短暂人生在死后才被真正地解释,解释这一切的则是被视作精神病人而被关起来的杀人凶手德米特里——这一角色的设置可以看成是对《卡拉马佐夫兄弟》的遥远的致意。
-
廖显霓11-13我们渴求的不是什么面包,而是词汇
-
钱浅03-06对于库切的耶稣三部曲真的不敢说有什么体会和理解,库切用极简的文本和故事讨论的却是世界、信仰之类的宏达命题,其中圣经(宗教与救世普渡)、《卡拉马佐夫兄弟》(救赎与被救赎)和《唐吉诃德》(理想和现实)三部作品都影子都若隐若现,却没有对任何一部作品称得上是相似或者说对这三部曲的走向和思想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影响,最后还是以非常库切式的冷峻写法终结。甚至全部读完都无法揣测出作者对于文中隐喻最多几个角色报以何种态度,是认同还是怀疑都留给了读者思辨。
-
济海02-23大卫之死让我想到了都灵之马,从他通过那本堂吉诃德学习阅读开始,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本书,直到最后在医院里,堂吉诃德的故事通过大卫再一次活动起来,而那本书消失了,大卫也就消失了。大卫在短暂的一生中,无数次都在追寻一个问题,“我是谁?”,我又何必是我呢,直到他摸索出一个答案。在德米特里和其他孩子的心中,大卫终于成了宗教里耶稣的存在,也正如耶稣一样,通过一死成就自己的爱。悲伤的故事,西蒙的结局让人松了一口气,在神性与兽性之间,充满哲思的男人终究一无所有,却又保全了自己。
-
阿巴厮12-01耶稣三部曲完结篇,跟题目一样悲伤,混杂一点宗教,浅显地讲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无效沟通,以及死去了孩子之后的影响。
-
乙左左09-09只看标题是不敢读的,因为前两部看着大卫慢慢成长,而这部却要面对死亡,当然,这个结局在库切那里是早早地设定好的,不管从标题,还是从他自身的经历,大卫无可避免地会走向死亡。仅这一本小说而言,无论是死亡还是大卫所传递的信息都很单薄,对于整个三部曲而言却已足够,语言和节奏依旧干净通透,复杂和难以言明的隐喻依旧藏于文本的内部,结局也合理:“先是孩子死了,然后女人离开,留下男人独自待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哀悼他所失去的一切。”整个三部曲也如腰封的文字:“只有库切,才这样写小说。”
-
丛林宜歌09-12如果信息就是信使本人,那么库切到底想通过这持续经年的三部曲写作,通过三部曲里的男孩,向读者传递什么信息?为什么会将书名指向宗教?但故事与宗教隐喻的关联度并不强,倒是用《堂吉诃德》串联始终。库切明显将自己的丧子之痛寄托进了这三部曲的最后一本,男孩生命终了,在世界这所大监狱里,每个人都是孤儿,我们谁又不是独处于世的?
-
王云峰09-01十岁的大卫死去了,但他以惊鸿一瞥的平凡与绚烂,让活着的人思考人生,思考家庭,思考善与恶,思考痛与悔。每个人都是孤儿,生活是一座监狱,单说这些话,好似鸡汤,放到库切的书里,却透露出深不可测的人生玄机。
-
孤独美食佳08-28接续第二部西蒙的转变,他出于父爱和教育而非理解接受大卫,但这种转变并不被理解。前书主题教育、数字、舞蹈在开篇汇聚成社会规训和自由意志的矛盾,继而转向科学和死亡。库切漂亮地放下探讨,让这个漫长的故事走向悲伤和平静。他告别了塞万提斯和老陀,真正走向了圣经,连二哥德米特里都成了门徒。库切把我们困进了一座没有出路的迷宫,最后以他特有的优雅把我们放了出来,哪怕依然怀念哪些眼花缭乱的炫技和大谈黑格尔坏的无限的大卫,没有人知道迷宫意味着什么,世界的不可解被小说复刻,正如我们不知道大卫究竟传递给世界什么样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