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拉宫的午夜

读书评论:
  • 西贝柳斯的食指
    07-07
    阿塔图尔克如何在帝国东部建立起义中心推翻协约国占领,白俄如何顺着敖德萨逃亡,各国特工的暗杀与情报交换,托洛茨基在小岛上的流放与被暗杀,犹太人逃亡大战官僚主义中转站交织在一个随着族裔流转的酒店光影里。
  • 食菠萝
    12-03
    这段历史太有意思了,章节排布和每一个小标题都设计得好。唯一不喜欢的是封面,16版的端庄典雅不好吗。。。
  • 刘肥òᆺó
    12-02
    好看,尤其喜欢作者的文笔,尾声的最后一部分,读完后心里空落落的,究竟读的是一本小说,还是一段活生生的历史。ps以前对伊斯坦布尔不了解,以后一定要去看看。
  • 424
    07-06
    很喜欢,尤其是《战后世界奏响爵士乐》和《过去是我心口的一道伤》两章。又想起去伊斯坦布尔的游客走马观花之行,进到佩拉宫阿加莎曾写下《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房间朝圣。想念mado冰激凌。佩拉宫-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拜占庭-奥斯曼,不同民族、不同国籍、不同信仰的人们相聚于此,擦出文化碰撞的花火。无论是通俗读物还是严谨学术著作,外国人似乎都很擅长取一个小剖面发散成更广阔的图景,以小见大。二十世纪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令人目眩神迷。当时的伊斯坦布尔和民国时期的摩登上海大概有很多相通之处。
  • No Surprises
    09-19
    2018年第18本:2018年快过完了3/4,我却只读完了18本书。这本书是在即将去土耳其的前夕读完的,虽然题目看似晦涩和莫名其妙,但内容是前所未有的好读和通顺。正如它的副标题所言,近代伊斯坦布尔的诞生,不仅仅具有两个政权更替的政治意义,更因处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两块不平静的大陆连接处,而承载了太多丰富而复杂的故事和人物。对于尚未去过土耳其的我来说,伊斯坦布尔如今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异国古都,即将入住的佩拉宫,也对我们具有了不一样的魅力。也许当我们徜徉在土耳其的街道上时,会想起这里曾经填满了失落的白俄难民、大腹便便的希腊商人以及来自不同国度的间谍、双面间谍,他们曾经那么接近于归属这片土地,却依然在一次次风云变幻后作鸟兽散。如今只留下了那座古都,伫立千年,任人凭吊。
  • 暴力大毛
    02-10
    翻译有点瑕疵 不影响的
  • Shallow
    07-06
    书里有很多闪光的片段。伊斯坦布尔之名是拜占庭余晖的残照,佩拉宫则是东方快车终点站的酒店。某一天,一名唤阿加莎的女士下榻于此,写下传世之作,历史的碎片在这一刻得到了黏合,变得完整。
  • Antia
    09-30
    一部展现土耳其前世今生的中东近代史。佩拉宫大酒店作为奥斯曼帝国曾经辉煌的见证者,其由盛及衰的过程也伴随了奥斯曼帝国逐渐隐没的历史,也是土耳其逐渐走向现代的历史。伊斯坦布尔,这座举世瞩目的城市,在其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见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客、军人、间谍,也接纳了各国的文学家、艺术家和不计其数的流亡者。查尔斯·金以一个个人物和一个个事件为切点,从政治、战争、宗教、文化和艺术等多个剖面,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伊斯坦布尔的诞生,宏大与细节尽在眼前,人与城市的命运交相呼应,伴随着马尔马拉海的浪涛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风霜,在滚滚的历史中跌宕起伏。
  • Gol
    12-16
    在booking上竟然真的搜到了佩拉宫!作者因为游览土耳其的经历而产生了创作这本书的灵感,而这本书也让读者(至少算我一个)对远在伊斯坦布尔的佩拉宫有了无限憧憬。以前只觉得伊斯坦布尔横亘于亚欧大陆之间,这本书以接近生活史的视角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变迁、冲突与包容。读的时候想到《大饭店》和《莫斯科绅士》,其实这本书更接近以佩拉宫为出发点介绍了整座城市。土耳其和希腊、亚美尼亚的渊源和羁绊似乎比我想象的要深刻。
  • 甲骨文图书
    03-22
    查尔斯•金的讲述从具体人物的命运着手,从托洛茨基到海明威,从双目失明的亚美尼亚音乐家到前途无量的教皇,以点带面、见微知著,让宏观、抽象的历史背景画卷一点点在读者面前铺陈开来,豁然开朗。丰富的人物、通俗生动的语言、紧凑的叙事,查尔斯•金让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变得鲜活、立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著作。
  • 已注销
    07-01
    善于叙事的作者巧妙的用佩拉宫串起了那个时期发生在伊斯坦布尔的各个事件:奥斯曼帝国的覆灭,协约国的占领,凯末尔的登顶,托洛茨基和戈培尔的到访,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的移民...而贯穿始终的,则是伊斯坦布尔迷人的多元文化。
  • 阿晕君
    06-02
    看了四分之一,居然《博斯普鲁斯的莫斯科》是我最能理解,最有共鸣的一章。我们都知道布尔什维克革命后贵族的流离迁移。看着过去的才华以新的方式被唤醒,餐厅、学院,如何生活下去。《君士坦丁堡》强制交换是为了校准国家有关宗教、种族和国籍的主线,条约迫使人们远走他乡,以后再也没有政府可以打着人民渴望解放的幌子宣战。算得上一种预防性的互惠流放。《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我最喜欢的文物修复与展现。最后有点强行点题,就是把土耳其的历史断续说一遍,适合我这种对它一无所知的人。
  • 无有为
    06-18
    写得好看。开篇尤其好。
  • Sylvan
    08-31
    3.5星吧,0.5给封面,-1给翻译。必须说一下我读书的心路历程:开始阅读到一战部分,昏昏欲睡,读了这句忘了上一句;但是看微博豆瓣一片好评,不服输,这次丢了手机关了音乐沉下心读,品出了滋味;联系同时代的近代中国,品读白俄十月革命后在土耳其街头的无措,翻看插页选美皇后的照片;因为每页文字密度太大,读上几十页又会不耐烦;寻找着阿婆的痕迹读完了,对土耳其的历史确实有了切实的了解。从这一角度来看,是不错的一本书。
  • 韧勉
    12-23
    20世纪初的伊斯坦布尔见证了奥斯曼土耳其的衰落、凯末尔的崛起、希腊的侵略、沙俄(苏联)流亡分子的踌躇,还有英美法德等国政治精英的情报活动,海明威、托洛茨基等20世纪上半叶的风云人物都曾在这里驻足,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提及阿婆文学中的土耳其元素,略显遗憾。
  • 小p
    03-20
    虽然这本书的翻译极其差劲,但原书写得很好。前半段还觉得内容写得挺简单的,越看到后来越觉得这些零散的片段如同镶嵌画一样拼接出一副引人入胜的全景图。
  • 维舟
    04-06
    非虚构写作的杰作,文笔流畅,很会组织编排历史情节来讲故事,但理论深度则不必期待,对不了解现代土耳其历史的读者来说是很好的入门读物。当然,其中许多历史都可比照清末民初时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