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的多巴胺
读书评论:
-
十不着三四04-06点出了一些没有意识到的现象,解答了一些对现象的困惑,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世界的视角。虽然对用多巴胺理论完全解读人类还存疑,但阅读此书确实使自己理解问题更开阔了一些。
-
labrador03-22总体还挺有意思的,就是后半段那个冗长的美式政治念经看得我脑仁疼..........
-
Kidafes09-29全程“原来是这样”/“恍然大悟!”(自己买书真好,随便做笔记)
-
安提戈涅05-25购于西西弗。拉拉杂杂讲了很多,最好看的部分是实验及其结论。前半部分的核心是“差异”,让多巴胺产生的前提不是刺激,而是刺激的差异。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包法利夫人的一次次偷情最后都会变得无聊,因为偷情本身已经无法产生多巴胺了,跟非常不同的人偷情才能。也可以解释斯特林堡在《一出梦的戏剧》里那个渴望绿色渔篓的人,他最终得到了绿色渔篓却不开心,因为——“是这种绿,不是那种绿”。
-
把噗11-25好书。欲望的奥秘在于多巴胺,永不会满足,但可以通过抑制得到平衡。
-
扭腰客03-09令机体兴奋的不是多巴胺,而是为得到多巴胺曲折、艰辛的过程,追求爱情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吧
-
AtUmr12-11搁置。披着科学外衣的畅销书籍。
-
onlooker10-03非常综合全面的介绍了“多巴胺”,这以前被认为是快乐分子或者爱情分子的小分子,现在发现它驱动了整个人类的发展。
-
骑羊的兔哥12-07非常有趣,许多人性,甚至是政治倾向,都与这个简单的More分子有关。读后会让读者更加深刻了了解人性。中庸是正道,多巴胺型太强太弱都不好。
-
qia|有痣青年12-05平衡多巴胺与当下分子是种智慧
-
kneiphofkant09-23不错的科普。语言间也有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哲思宣泄的描述,可读性很强。鉴于篇幅和归类,要正视本书不是一部医学生理学相关研究巨著,而是一部符合当下舒缓个人压力的科普读物
-
Fenng10-11我其实很想知道:1. 冥想有效的原因,以及多巴胺之间的关系,需要详尽一点的解释。2. 涉及到抑郁症的问题 所以这本书还是略微有点遗憾。但也值得读,可以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为。
-
伊翁11-22看了前两章,感觉说了好厉害的东西,但读罢掩卷,又觉得似乎也没说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市面上的神经科学、行为学、积极心理学的书籍像极了一个个高开低走的影视剧,终有一天,大抵我们会对所有这些科学主义下的新兴学科祛魅。
-
废柴呆利10-07举的例子都很有趣,更有意思的是多巴胺与当下分子、多巴胺欲望回路与控制回路之间的区别。生理基础固然没法改变,但了解是顺应和利用的基础。一点笔记:多巴胺代表着欲望,幻想着未来能有更多、更好的事物,而当下分子则代表着满足,为眼下的成就而欣喜;两者之间的冲突关系往往影响了不同个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而想要生活更舒服,事实上两者都必不可少。多巴胺的控制回路与欲望回路有区别但又不矛盾,正是因为控制力才让人们能够实现对未来的规划。
-
学富五车莫小贝10-06很好看。鹦鹉螺的科普果然有点东西。讲解的细致又清晰,翻译的也很棒。多巴胺,是我们快乐和不快乐的原因,是我们一直不满足的原因。值得推荐。
-
HeliumTrois09-07互联网时代,也是多巴胺经济时代,需要了解多巴胺
-
晓逢09-20多巴胺不是快乐的制造者。从多巴胺的角度来说,拥有是无趣的,获得才有趣。
-
陆钓雪de飘飘09-11找寻爱情和维持爱情使用的是两套不同的技能。爱情必须从远体经验转向近体经验——从追求到拥有,从翘首期盼到精心呵护。这些技能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爱情的本质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会变化,也是为什么对很多人来说,爱情在多巴胺兴奋或所谓浪漫之后会消逝。建立在多巴胺基础上的浪漫关系是一段令人兴奋但短暂的过山车之旅,然而我们大脑中的化学过程也为我们铺平了通往陪伴之爱的道路。多巴胺代表着痴迷与渴望,而与长期关系最相关的化学物质则是催产素和血管升压素。催产素在女性中更活跃,而血管升压素在男性中更活跃。我们可以在没有陪伴之爱的情况下生活,但是大多数人都会付出人生中相当一部分时间精力来寻找并维护它。当下分子为我们赋予了这样做的能力。它们让我们从感官传达给我们的感受中得到满足——包括我们面前事物,即刻体验而非欲求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