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病人

读书评论:
  • 蓝蓝和月月
    05-04
    好看,过瘾,买了电子书还想买实体书,这本书对一些原理的阐述比其他艾滋病相关书籍都清晰。
  • 伍拾玖
    04-18
    从柏林病人到纽约病人,再到今年2月份报道的新治愈患者,同行者越来越多,一个个亮点虽然还很微弱,但连绵的黑暗一旦被打断就会迅速破碎。
  • 兔子
    11-23
    尽早服药和基因治疗两条路径的确立。我看完后有个疑问,柏林病人在治疗艾滋病医学史上的里程碑意味是有多大的确性,是不是还可以衍生出《美国病人》、《英国病人》......德国人导先路,美国人出钱搞研发,不得不感慨美丽国的生科实力之强。
  • 李白
    02-01
    内容丰富写作风格风格非常类似很多,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非小说类作品。
  • 在路上
    02-09
    一部关于hiv治疗免疫的抗争史,有些弄不太懂,往往改变历史的东西,都是通过偶然间发现,不懈的坚持与严谨的论证息息相关。
  • Ro71
    02-20
    科研是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碰运气,无论多令人心动的成果,其发现过程都是平淡至极的。好在结果总是有致命吸引力。
  • 东林皆石
    03-17
    “就两位柏林病人而言,他们个人的基因似乎阻挡了显而易见的事实:两位男性都有HIV,而且都被治愈了。两个案例都陷在争议和科学争论的泥沼中,但其核心是,两个案例代表着治疗HIV的一种新思维,并且体现出治愈的新策略。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运用科学家通过这些个别案例所学到的知识,来探知新策略?”“个体化医疗的前景,是一位患者的基因能增进我们对疾病的认知、指出适当的治疗方式,以及辨识出可能的副作用。随着患者基因测序所需的费用下降,我们对疾病与遗传特征的交集也有了更深的认知。”
  • 废柴呆利
    03-27
    写得有点乱 出场人物比较多 时间线也略有跳跃 不过事件本身还是很值得了解的
  • 豆腐仔
    03-25
    生物学的内容基本上看不懂,感动人的是医学界对想尽办法战胜HIV这件事情的执着。翻译还不错,特别想指出的是这书的用纸太差了,出版不到半年已经磨砂起来了
  • 轻舟一叶
    03-25
    这本书是2014年的作品了,很想知道在过去7,8年间,艾滋病治疗是否有其它的突破。HIV属于一种“逆转录”病毒,它可以逆转人类复制DNA的过程,进入细胞核后将自己携带的RNA转换成DNA,我们人类免疫系统无法分辨这是携带病毒基因的DNA,让细胞制造出HIV繁殖所需的蛋白质。其实逆转录病毒在人体内已经存活了数百万年,人类基因有8%是在远古时代感染人类的逆转录病毒的残余,所以人类的历史也是与病毒作战的历史啊。这本书讲了两位柏林病人,哈恩和布朗。哈恩是幸运的,他在感染HIV的时候就遇见了家庭医生耶森,在早期使用了毒素强烈的羟基脲,他的T细胞可以针对HIV发动有力攻击,使得他的免疫系统可以控制病毒。而布朗,是有多不幸才能在携带HIV十年后又患上癌症。骨髓移植治清楚了他的HIV,可惜也永远改变了他
  • 不愿再吃
    04-04
    在SH封城的特殊时期读完这本书,目前最大的感受在:人类既然都可以和HIV共存,为什么不能和新冠共存???!!!
  • 璩白秋弋瞳
    09-16
    论述有点乱,但这个题材很令人兴奋。两位“柏林病人”哈恩和布朗,尽管都达到了“功能性治愈”,但二者的经历却仿佛象征着医学界两条泾渭分明的道路:哈恩的给药和停药被研究者分别用来研究攻破艾滋病却无疾而终;布朗的基因“改造”和器官移植分别成为了研究者的契机和障碍。而在这一分歧之上,临床试验才真正构成了艾滋病治疗的天堑:化学药物因为毒性而折戟,生物疗法则意味着天价。哈恩和布朗如今的机遇仿佛也讽刺了这两条道路。然而希望从不曾消失,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医学专家们奔赴在这条孤单而又光辉的方向上。CAR-T的出世岂不就是二十年曲折探索的回响?8.2。
  • 街角游记
    10-12
    写得相当混乱而且啰嗦,其实作者可以不用那么强调病毒和细胞的机理的,我更加希望作者谈论医学和科学伦理上的问题。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简短的优秀的科普书,可以作为高中生物的课后读物。
  • 韧勉
    09-20
    艾滋病的医疗旷日持久使得医疗工作者改变了过往对“治愈”的执念,探索出只要让病毒与患者稳定“共存”,也算是一种“有效”治疗,本书所提及的“柏林病人”就是指最初在柏林用“共存”疗法成功治疗的两位HIV携带者在医学科学发表成果中的代名词,第一位柏林病人的主治医师并非主治艾滋病的医生,从未使用“治愈”一词,且用了一种非常规疗法,但是让对方治愈了。比较神奇的在于第一位柏林病人被治愈后他的疗法并没有其他医生打算去复制,而是经过多次的不理解、不信任与学术层面的反复考究,让另一位柏林病人采取了相对科学的基因转录的方式最终使得病毒与之“和平共存”了。德国的医学界在这两个人之间,医学、伦理学、医患关系、国际政治等各种领域经历了诸多激烈争论与攻克难关,关于柏林病人的医疗案例变革了医学史对于人类与病毒关系的理解。
  • 小包子
    09-11
    生命究竟应该如何定义,其本质到底是什么。口罩元年九月的一天,"柏林病人"Timothy的话题再次浮过世人手机端公号里。多年+ART治疗,2007年Timothy在柏林接受特定骨髓移植,此后多年他一直是那个唯一被宣告彻底治愈了的Aids患者...时光倒流,1984年初美法科学家同时发现,AIDS患者其实是被一种逆转录病毒HIV感染。HIV,病毒界的特洛伊木马,其“繁殖”方式跟大多数生物体完成这项的方式正好相反...《柏林病人》叙述的就是Cure这个词从无到有的故事,近焦距细述Aids患者2位柏林病人和他们的医生。作者Nathalia Holt,HIV研究人员。精彩好读信息量满满的一本,阅自先晓app,推荐入实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