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狮皮
读书评论:
-
潘潘潘04-26“你过得好吗 帕特里克?”“我和往常一样活在边缘。”“别从边缘上掉下去。”
-
Gloria02-21美丽文字,时空交错,关于移民的故事。
-
Sueperfectoria03-26感觉自己看了一部文艺纪录片。时常分不清梦境回忆,但是静下心来,可以通过作者的描绘详细的“看到”那些风景,那些人,甚至是人身上肌肉线条。但是高潮也淹没在平淡的叙述里,可能很符合芸芸大众的一生
-
侠未04-02诗意的语言,读时有些恍惚,可过后会慢慢回想某个片段某个场景,很有画面感,世纪初的迷惘~
-
康思坦斯05-12翁达杰氤氲飘荡的文字,如水墨一般,随着行文,伴随着想象,历史,现实,慢慢在脑海里晕开,却最终化为一记惊雷。果真是石黑一雄喜欢的作家,两个人的风格真的是太像了。
-
Q04-19历史会记住一座高架桥用了几吨泥沙,但不会记住是谁修筑了它。于是,一个隧道爆破工,想炸掉自己修筑的水厂。他只能用爆炸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
-
食莲人07-06在翁达杰的作品中,最喜欢的片段总是一片空间里人物和光影腾挪移转的描写,最喜欢二人在饭店里相对那段,寂静里白日喧闹犹在回响,黑暗中桌面闪着微光,修女通过走廊还生到尘世,是不是巴尔扎克的贞娜?这些片段总有默片突破银幕的夸张表演和妆容,有美国黑色电影的跌宕情节,但因为游弋自如的结构拼接,所以整体不觉得气短。翁达杰的人物更是自带整个世界,他们站立着,就延伸出一座树篱迷宫,漫步其间,你可以在树篱上摘下一朵花,抚弄花茎、沿着花瓣轻剖、撕碎。所以我不喜欢里面一些写女性的段落,发生关系(就是田野里那段)作画戏剧解放自我,觉得有些俗套做作,像突然闯入彩色电影,人在布景中表演,而不是相融一体。
-
NSBetter05-10翁达杰的手法太印象派了,只有描写没有叙事,段落像一块块拼图,仔细看某一片能看到线条,可是很难把它们拼起来。有人说信息密度大,我是没能挖掘出来。比之前读过的其他作品还要抽象,人物和视角的转换,来得十分突然。“每个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时刻,在那个时刻里,他们撑起一张野兽的皮;在那个时刻里,他们为故事承担起责任。”2020041.
-
Spankee06-14我装身披狮皮,流浪于旷野
-
下弦月04-20翁达杰写小人物的群像,也是诗意饱满,非常美,非常有人性的光芒。
-
曉宇05-27Michael Ondaatje, Amitav Ghosh, Jhumpa Lahiri,心目中的“南亚三杰”,他们的作品不是移民文学,是另类的世界主义。Ondaatje拥有诗人的想象力,又能为了写小说,终日泡在档案室。他对消失边界的执迷,任何一种可能的边界都在微妙的跨越状态。英国病人里是勘探,从天空往下看,没有边界的沙漠。身着狮皮里有一段,女主拿手帕去擦脸上的泥,“她的这些举止将地点、国度和所有的一切抹除。他感到他必须重新回到这个世界里”,算是作者忍不住的真情流露。
-
不知喃04-20这是一个漫长的,有关身份归属的故事。早期的加拿大移民,只能从事边缘化的职业,人与人奇妙的相遇和分离,最终组成了这个国家的共同记忆
-
晓林子悦05-05卡拉瓦乔和汉娜都出现在《英国病人》,不过《身着狮皮》并不等于《英国病人》前传,它只是翁达杰的一次随意挪用。翁达杰是那么任性、跳脱。事实与抒情、历史与虚构、诗歌与小说、新闻与笔记、访谈与想象等,在翁达杰作品里经常融为一体。《身着狮皮》取材自芬兰伐木工和布罗街高架桥的故事,借助帕特里克的视角,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多伦多的社会生活面貌。但是,用这样概括性语言去描述,丢掉了这部作品的真正魅力。情节几乎无关要紧,跨文体的实践、风格的熔炉、氛围和情绪的流动,远远胜过叙事。人物的设计也服从于诗的原则,爱从何起,恨从何生,难寻踪迹,谁是主角呢,谁都是可能的主角,灯光打在每个人身上都像有光环,又很快移转到别处了。捉摸不定的翁达杰,读他的小说,要忘掉地平线,无法落实有时会心慌,若能与他一起飞翔,就得了乐趣。
-
野草03-15微信37本,7小时。//某天在微博读到有人摘抄,便种了草。百无聊赖的2019十一假期读起了03译林版。20191002//看了一部分后出了新版,对比后选择重新从头读这版。好久之后难得一本吸引我想赶紧看完的书。“再也不该有一个故事是一件事的唯一讲法”,喜欢他把故事打碎为一个个场景的片段化书写方式,完整的故事既隐藏其中又超然在外,可能也正好扬长避短。对于我来说写得是非常好了,通篇优美文字,简直不知要在哪里划线才好。浏览短评,果然大家也觉得是在桥上救修女一段印象深刻。20200314-24
-
祝羽捷08-06描写劳动的片段无懈可击,比如父子俩趴在河冰水解救困在沼泽河的奶牛,比如接住从桥上跌落的修女,挖掘隧道工人们的劳作,配合精密的心理变化,阅读太享受了。
-
harmenyinn03-06城市边缘人的故事,有伤心事,也有野兽般的英雄时刻。翁达杰在开篇就引用且回应了约翰·伯格,这本书不会只有一种声音,故事不会只有一种讲法。历史混沌,遗忘了那些造大桥、挖隧道的移民工人。而他们在异化的现代文明中,依然保持人性闪耀,学会为自己呐喊的时刻就是惊雷时刻。选文印刻在多伦多高架桥旁,是加拿大文学地图首站,它对边缘人的书写会成为城市永久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