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裁缝与风
读书评论:
-
我是我所是04-26与风谈恋爱,喊出名字就可以降服的僵尸...拉美文学的想象力依然爆炸着
-
木南君04-124.5星。又是一部阅读体验本身很重要的作品,创作和作品融为一体,碎片化、跳跃式地讲述一个离奇的故事,其实并不离奇,只是这样的叙事让故事显得离奇。把一场车祸写得像是享受一缕温暖的春风、一场奇幻的恋爱,整部作品都像风一样,有诗意,而“风”这位主角,也在最后出场。倘若读者能有幸进入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肯定很棒!后半部分是另一个中篇《晚餐》,脱掉《女裁缝与风》的浪漫,《晚餐》正式进入“疯狂”模式。故事比《女裁缝与风》更奇特,比如“一群活死人追杀镇上活人吃脑浆”,但读下来一点都不跳脱,甚至有种真实感,毕竟寓意带来的思考空间更多。后现代派小说在风格上的确很有意思。
-
苏野03-27风爱上裁缝,缠绕的脑洞,以及名字作为咒语。
-
octopus04-07第一部还是典型的拉美文学,潮湿的气候,小镇的流言蜚语,隐藏罪恶的每个人,毫无动机的行为,后半部突然间来了个丧失大爆发,好酷炫哦。
-
丛林宜歌03-07与书名同题的第一篇分明是艾拉老师现身给大家上了一堂创意写作课:《塞萨尔·艾拉是如何利用记忆和想象在巴黎的咖啡馆写出一个出人意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公路小说》,艾拉老师漫不经心地从虚空中拽出一些光怪陆离的碎片:失踪的孩子、飘飞成云朵的婚纱、古犰狳骨架改装成的小车、陷入爱情的狂风、渴望永生的雪人、不顾一切的赌徒,还有魔鬼从被强暴的孕妇肚子里伸出天蓝色小手指抓住强暴者的阴茎降临人间的重口味名场面。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乖乖服膺艾拉老师的神奇法则拼接在一起,只因为艾拉说“我希望这个虚构故事的全部分散元素,在一个至高无上的重大时刻集结起来”,就像一个博尔赫斯的《阿莱夫》,又如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
-
西窗随笔03-14写丧尸的《晚餐》比《女裁缝与风》好看。
-
杨大侠03-16上班摸鱼读完,女裁缝的写法,就想大人和小孩子的对话:“你想去哪儿?”“去月亮上。”“去月亮干啥?”“嫦娥太孤独了,我想陪陪她。”所有看似无解的问题,终能搞个解法出来;即便荒唐荒诞,却充满返璞归真的质感,让人沉迷。晚餐给我的感觉,有点像摄影机不要停,典型的创意快餐式读物。
-
疏狂老鬼03-29传统的小说代表了人类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人生是有头有尾充满意义的,每个人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都是固定和明确的,但现代小说却把故事带入了一个混沌的叙事领域,颠三倒四,不知从哪儿来,不知到哪儿去,但也许这更接近这个世界和人类思维的本来样貌。这部小说就是这样,作者从人人熟悉的小镇生活出发,一会儿写魔鬼,一会儿写丧尸,随时随地都在离题万里,又让人能轻易辨别出他讲的故事,那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孩子气非常可爱。
-
童末03-17《女裁缝与风》的每一页都仿佛听见艾拉在说:我这是胡说八道,我也不想把故事圆回来,也不在乎你跟不跟得上我这故事。但就是这游戏的自由和字词组合成句子和段落的出乎意料的方式,太迷人了。《晚餐》也是将政治性隐喻与轻盈的戏谑结合(富恩特斯说艾拉对阿根廷的历史缺失的处理不是去用语言填补这份缺失,而是让“缺失”在场来制造恐惧),但对我来说最有意思的仍然是小说这个体裁可以达到的自由:离题、反逻辑、保持冗余和杂乱而不是裁剪它们……唯有以这种方式,虚构才可以与现实的疯狂相媲美,才可以真正抓住现实。而与之相比,任何貌似“先锋”的、试图把握现实的叙事,只要其逻辑仍然是现实主义逻辑的,无论其叙述的对象(故事)多么惊异或惊悚(譬如现在大把国内写作者在写的犯罪故事、失踪、离奇死亡),都是陈旧的
-
沈欺霜05-01一种连贯的即兴写作,不断加入新的设定与情节,足够天马行空。但译者的后记比正文还难以理解。
-
书鬼04-29不太合口味。阅读有风沙体验,语言与情节像被沙尘暴卷裹而扭曲的枝叶,琐碎的念头、想象力与奔走的形象杂居在一起,好奇心的砂砾很容易消散在虚无的风里。
-
角度虫03-25每篇译后小记都让人怀疑翻译的质量。。
-
看不见的城市02-123.5.好玩!《女裁缝与风》是艾拉风格的1001夜式故事(开放结局好评),《晚餐》现在才出没能赶上热度啊,但也算有趣就是了,不知道艾拉有无看过《安塔列斯事件》,感觉是有的……
-
彼得潘耶夫斯基02-26“巴塔哥尼亚……世界的尽头……是的,同意;但是世界的尽头仍然是世界。”一个博尔赫斯式的南方,这本小说创造了一种即兴的情节模式:一位正在为当地美术老师缝制婚纱的裁缝师担心,她的儿子在玩车时被意外绑架,并赶往“南方”巴塔哥尼亚,此后她的丈夫则出发去找她,而出发找别人的人后来都失踪了。这是一个由梦境到梦境的、漫兴的情节链,既是故事也是对以往的“故事”的调侃,但并非纯然后现代,无论是第一篇跟风恋爱的女子,还是第二篇的丧尸,都有跟现实的某种紧密关系,很少有作家在执行这样一项壮举的同时没有失去必要的现实主义立足点的约束。“每个人都有生活,即使是游客。没有人将生命留在任何地方,所有生命似乎都是可移动的。实际上,放弃形而上学,拥有生命就等于拥有生意,事务,利益。谁能把所有这一切剥夺呢?”
-
祝羽捷02-08“魔幻”快成拉美文学标签了,所以先不说这个词。读《女裁缝与风》的时候需要把理性和逻辑先放在一边——一个找走失孩子的女裁缝在路上与风之骑士谈起了恋爱。《晚餐》对在小镇生活的人们的心里把握很准确。平凡的生活与幻觉交织在一起,无拘无束的行文,羡慕作者这种自信和潇洒,是想象力的胜利。
-
晓林子悦02-13具有浓厚的传说与民俗的风味:为了寻找亲人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公路游戏。荒凉高原,世界尽头,追逐和逃逸,爱情和脱轨,超自然力量的介入,婚纱在高空飞舞;亡者归来,小镇墓园,死者从地下爬出,僵尸军团横扫社区,一场狂欢盛宴。第一篇更灵动,更有即兴的临场感。两则故事都引向叙事学的讨论,《女裁缝与风》是探索想象力与记忆力,人们在过程里遗忘了初衷,于是魔鬼就在此间诞生;《晚餐》表达了命名即定义,当镇人正确地喊出尸鬼的姓名,魔法就消失了,秩序得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