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压革命:美国政府针对其公民的战争

读书评论:
  • Null
    06-28
    更多停留在是什么,些许为什么。总结就是提前扼杀政治想象出的敌化,少数反叛,少数反反叛和绝大多数大众。三个核心:全面信息、扼杀少数、安抚大众,并通过宣传、制造恐惧等推动形成闭环。安抚中比较有趣的提到了expository society,数字信息下娱乐化让人主动暴露自己以帮助获取全面信息。其他讨论,如酷刑的两面性范式、反革命合法性的讨论等。作者持反对态度,立场可能有一点左。
  • wowo
    06-01
    利用群众对恐怖主义的恐惧奴役人民
  • 人生如蚁
    01-09
    没有叛乱的反叛乱,没有革命的反革命
  • 夜尽天明
    01-14
    “对世界贸易中心的袭击和ISIS的斩首是肆无忌惮的暴行。但是,正是因为我们感到如此自以为正义——而且事实恰是如此——所以我们才面临着一个有着过度延伸及接受具有破坏性后果的简单解决方案的最高风险。”
  • Ziyang
    10-28
    一本因为书名过于敏感导致在电商平台上搜不到的书。
  • 薄暮秋风起
    03-15
    在革命已经不再是可能的选择的时代,老大哥们用无处不在的电子眼和数据智能系统搭建了全天候观看网络的牢笼
  • 上川清之
    03-21
    一般般吧,作者那种白人臭味儿在很多白人学者写的书里都有,已经习惯了,再说这本还比较淡。。说说书的内容,主要是资料堆砌,不用担心夹私货这点很棒。但是总觉得缺了点啥。。为数不多的作者本人的看法有点………幼稚(。)
  • 修行居士
    03-29
    适合反丑斗士以及立志成为反丑斗士看的书。推荐看看《苏联帝国兴衰史》和《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活动案件的司法复查》,丑国的所谓“镇压”比起苏联的黑帮老大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行径,不知道高尚到哪去了。至少二战之后丑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帮助愿意跟随它的多数国家实现了经济繁荣和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至少丑国可以让人说出不逾越底线的话而不用担心坐牢。而苏联呢?跟随黑帮老大的国家无一善终,凡被发现指摘老大恶行的公民都被悉数送去监狱。
  • 星期三下午
    03-31
    看书时一直想着的是,在某些地方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 韧勉
    07-12
    本书作者哈考特指出反叛乱理论的核心原则是殖民地民众,多由一小部分活跃的叛乱分子、一小群反对叛乱的人,以及可能会被一种或其他方式左右的被动的大多数人三部分组成。反叛乱的主要目标就是争取这些被动的大多数人的拥护。这种决定性特点即是说,反叛乱不仅仅是一种军事战略,更重要的是一种政治手段。事实证明,战争是政治性的。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反叛乱理论家经过几十年发展和完善了三项核心战略。第一,获取全部信息;第二,根除活跃的少数群体;第三,获得广大普通民众的拥护。最终,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拥护和忠诚,以及被动接受。面对叛乱,军事化的治安、全面信息感知,并将敌人整体形象化,建立统治范式,便于将行动转化为真正的有效动员。
  • 某羊
    05-20
    一部历史的回顾、现实的观照与未来的警示兼具的政治理论研究。作者系统梳理了反叛乱理论在战后萌芽发展,并在美国落地生根的历史轨迹,展示了这一过程中叛乱与反叛乱、革命者与镇压者之间一种“亦师亦敌”的神奇关系。至于美国当下的counterrevolution统治范式本身,则可以说是上述历史积累(三种群体的划分与三种反叛乱核心策略的使用)与21世纪信息化大潮(阐明性社会)在反恐战争环境下相结合的一种质变。最后,虽说是一位美国作者写给美国民众的书,但毕竟叛乱与反叛乱的经验是世界性的(对于我们尤其如此,别问为什么,问就是书里有写),信息社会的全球性铺开也是近在眼前的事,就这个意义而言,本书对于世界另一端的我们来说,同样意义深远。
  • 宝木笑
    08-13
    伯纳德此书很巧妙,其中的“度”拿捏得恰到好处,肯定美国外交和对外战争胜利赢得民心确保了其政治上的正确,而在美国国内部分并未如书名所说的那样生猛,依然止步于美国政府对公民人权的侵蚀和系统性地建设信息化监控网络,当然这依然已经很难得了。正因此,这本书的弦外之音更值得重点关注,特别是从“分心的美国人”一节开始的往后部分,伯纳德欲说还休地指出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微妙变化: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以及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中身份政治、认同政治的兴起,特别是特朗普执政期间表现出的浓厚民粹主义,这一切与传统两党制下的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相互作用,正在深刻影响着美国政治思潮与内外政策走向——不要对约瑟夫·拜登抱任何幻想。
  • surplus-
    06-22
    “推翻它意味着解放全巴勒斯坦,从地中海到约旦河,意味着解放所有巴勒斯坦人,不管他们在世界哪个地方”
  • 卡桑德拉大乔
    05-24
    革命的话语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语境,自从满清倒台,它几乎成了这个国家唯一的征程,以至于本书的开篇就把毛式革命奉为这个领域的经典,一个将战争、政治常态化的营销大师。美国由小政府走向大政府的历程,一直都是政治学讨论的重要主题之一,在信息技术、全民娱乐化的加持下,最能代表理想化西方民主政治的美国,也逐渐开始游走于“例外状态”变为常态的危险道路上,以至于像作者一样有左翼批判性或者本身就是左翼的学者,惊呼“反革命”的政治理念正腐蚀着昔日合众国的正义光芒。就观点而言,未必新颖,毕竟警察国家在历史中不断涌现,“全面信息-绞杀少数派-赢得民心”的类似模式有太多“成功案例”,至少在一定时限内是极为高效的,但本书补充了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介这两个虚拟概念对于政治传播的深远影响,也探讨了国家主权观如何借尸还魂,值得深思
  • 小轨
    05-23
    美国左派对当代美国,尤其是对911事件后美国反叛乱战争的担忧。在作者看来,现代战争的范式在911后已转变成美国统治公民的“三管齐下”战略——大量收集民众情报,识别和根除革命少数群体,安抚大众。美国政府利用全球殖民与反殖民战争的经验,通过911这个契机,反过来用来镇压国内的叛乱势力。酷刑合法化,通讯隐私的丢失,美国公民为国内稳定付出了代价之余,无人机斩首以及警察军事化也让美国政府反叛乱能力达到巅峰。美国公民逐渐失去与政府角力的能量,成为美国政府下一阶段反革命的对象。对911后美国政局的反思并不新鲜,不过就科技进步对生活影响方面,作者的立场过于保守了。电子产品的普及加速了公民隐私的泄露,技术的进步也必然加强政府对公民的监控能力,作者单方面否定这一趋势又没什么好建议,在我看来还是老白左那一套。
  • 仰望与思考
    05-24
    非常有启发性的一本书。如实的将美国政府如何统治美国人民的手法展现出来。 美国政府以“9.11”事件为依托,将其在国外战争使用的反叛乱的战争手法,逐渐利用互联网来对美国人民进行以“反恐”名义来进行统治。在当下大数据的今天,“隐私"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互联网“或者”大数据“的反义词,然而在我阅读本书的时候,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人人在互联网的面前是没有隐私的,在互联网或大数据面前谈论个人隐私就是一个伪命题。当斯诺登披露美国政府的”棱镜“计划时,美国人民的”隐私“早就变得有名无实。当然这只是美国,而且还是美国政府监控美国人民的冰山一角。那么,只有美国一国会监控自己的人民吗?英国呢?法国呢?或者整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