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东西
读书评论:
-
村里种树03-31有几篇真的太好笑了,但是整体内容还是过于分散了,好像写自己经历的就会龙飞凤舞非常有趣,但是一些关于做调研或者为中国饮食辩护的内容就显得过于刻板。能感受到扶霞对食物发自内心的热爱,也明白这种热爱正是来自母亲。还算愉快的阅读体验吧~
-
DaYaYa读读书吧03-31一如《鱼翅与花椒》一样有趣的随笔集,但不局限于扶霞与中国美食的故事,她带着四川大厨去吃顶级西餐,带着西方的蓝纹奶酪给绍兴吃惯了臭豆腐苋菜梗的厨师们品尝地球对面的另一种臭味美食,教西方人要像“独裁明君”般在中国餐厅里点菜,教中国人不必介意西方葡萄酒佐菜的传统喝法,要松弛开放得喝出自己的节奏。她像一条船,用文字载着船上的人们吃着宫保鸡丁喝着葡萄酒,拿着四川锅魁品着西班牙火腿,不必过于介意食物的国度区别,品尝美味便是最好的交流。这本书里最喜欢的两篇是扶霞烹饪鹿鞭和独品生蚝的故事,前者实在是太有趣,读中忍不住好几次放声大笑,而独品生蚝那篇真是特别可爱!读完更喜欢扶霞女士了,她真真是拥有有趣的灵魂!不愧是我们四川人!
-
拧发条鸟04-02读到的第三本扶霞作品,从“举箸思吾蜀”的《鱼翅与花椒》,描写江南饮食文化的《鱼米之乡》再到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随笔集《寻味东西》,除了享受满满烟火气赋予的愉悦感外,读着读着总想吃东西也是常有的事。食贯东西,腹吞南北,地区饮食差异不见得单单是对食材不同处理方式,对口感、滋味的不同感受,也是历史文化气候的差异。但既然愿意尝试,也就不必刻意强调“异”甚至“差(Chà)”,试着用更包容的心态去体会感受并且尊重,在品尝食物滋味中探索文化差异不也有趣。有几篇读着好快乐哦,一直咯咯咯笑得停不下来~
-
書呆子04-01【2022/03/31-04/01】2022年阅读之BOOK41。扶霞真的不让人失望!已读两部部分的随笔真是好看又好馋!那些她所经历过的围绕美食所发生的趣事,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尤其是第二部分的《“鞭”辟如里》,吃动物老二这一篇,在书房狂笑停不下来。何雨珈老师的翻译也优秀得不行,“磨刀霍霍向‘老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的笑出声!
-
惟伤04-01扶霞还是那个扶霞,一个有趣的灵魂,一个世界胃,意犹未尽。
-
黄蠢蠢04-03连扶霞试图用食物“勾引”男人都会惨遭失败!
-
喜儿喂鸭正经地01-21前几篇不错,后几篇类似于新闻报道的文章写得很一般。。
-
宅蘑菇Moku06-12▫️看的津津有味!完全没想到一个英国人写中国菜可以这样让人口水横流,作者对食物的各种细腻描述精妙又生动:“脆”是鸡脆骨的湿滑又爽脆,“酥”是一口咬下去就碎成渣,有极好弹性的牛肉丸则弹牙而游走在脆的边缘;用双唇和牙齿去嘬、吸和撕撤则是吃鸭脖的乐趣。▫️关于滑溜、黏糊、脆爽、弹牙、弹韧的种种描述,对于我们这种说一个食物“好吃,很好吃,非常好吃”词汇贫乏的普通人来说,作者和译者都让人钦佩!看这本书的感受就像作者对中餐的描写:“高低起伏、光影交错,温柔的旋律和激昂的节奏交相辉映。”▫️但因为原是刊登在不同杂志上的文章,时间跨度又很大,里面的很多内容和观点是不断重复的,作为一本书重新编纂之后不免有点影响观感。
-
毒妇脸少女心。04-20这本囊括了更多中西方在饮食上差异化的那种互动和体验,扶霞以她作为西方人的视角观察,笔下场面真的很难不觉得真切而时不时引发我的嘎嘎乱笑,用书里的话讲就是“完整的感官体验获得愉悦享受”。除了这些,有关“奇菜异味”的特别感受、美食与智识与人性的观点输出,扶霞的写法既保持了如菜品般稳定发挥的水平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多样性并且饶有趣味,以及学到了不少冷知识,例如,雷司令搭着宫保鸡丁喝特别美味。非常美好且在当下无比治愈的体验,让我们谢谢扶霞,谢谢何雨珈。
-
Moondance03-21不是篇篇都精彩,但是有三四篇充满了英式幽默,笑死我了。后面探寻左宗棠鸡和宫保鸡丁来源的文章略显枯燥,因为有些历史无从考证或者众说纷纭,于是细节上就很难出彩。但仍然值得一读,尤其是扶霞那种对于不同文化所抱有的开放和好奇的心态,放在今天的世界里尤其珍贵。
-
一枕黄粱03-31大多数是发表于报刊的旧文,比较薄,读着略逊于《鱼翅与花椒》,但是也挺有趣
-
Eva04-02正南齐北地说,读完这本书好馋,想吃左宗棠鸡!本书是扶霞过去在刊物上发表的随笔文章集结,可能不是每篇都非常有趣吸引,有些会偏向记录和考究。扶霞在书中讲到正是妈妈和外祖父在品尝美食方面的国际化,才在有了她之后饮食多样化。妈妈知道小孩子都会挑食,但她会给孩子选择三种不吃的食物,条件是其他所有东西都得吃。在循循善诱+耳濡目染下,扶霞逐渐培养出了对美食的热爱与对均衡饮食的注重。妈妈对下厨的热爱从未丧失,也总能传达这种感受给孩子们。读到给男朋友做菜和一个人吃生蚝的两篇,会让我感叹找到能吃到一起的人了真不容易。不清楚扶霞是否找到了像童书女主角泽拉达遇到的食人魔,但我认定她对中外美食的热爱、好奇和不断努力钻研,最终会找到属于她的那个食人魔。食物确实不只是作为支撑生命的养料,也可以是爱的力量,带来灵性的顿悟。
-
鼻涕牛儿04-02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鱼翅与花椒》。
-
游佐中07-27这本蛮好看的,因为本身扶霞写东西还是散文那味儿,用散文集形式呈现,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反而读起来比较轻松。是很多篇报刊杂志刊载文章的集合,其中挺喜欢她妈妈规定她只能选择3个不喜欢的菜,以及她对臭苋菜的描述。但臭苋菜的原料应该是刺苋吧,怎么也不能是马齿苋,这里是一处错误。总体我觉得挺值得读的,看一个外来者是如何解读的,讨好也好,真爱也罢,都是另一个视角。
-
2koo06-22或许扶霞在这场“吃下中国的一切”的旅途中,还应该再加上一道咸酸菜炒牛欢喜。这样当她下次再做鹿鞭全餐的时候,就可以经受住友人“但你会吃阴户吗”的灵魂拷问了。
-
喜喜05-13虽然不及巅峰《鱼翅与花椒》,但是也很不错,这本不局限于中国的美食,更是有了许多好玩难得的经历,值得一读。
-
思郁04-02报刊杂志上的美食随笔集结,很多比较单薄,有些有软文的嫌疑,有几篇还能看。翻翻就行。
-
木卫二08-14与鱼翅花椒可眼见的最大不同,来自文体。篇幅不一的专栏、随笔,属于引发兴趣、激起好奇的报章杂志文体(但由于纸媒衰颓,当下时的中国读者食客会有所陌生),而鱼翅花椒是叙事性的,关乎异国人与本土川菜的邂逅与奇遇,如同生抽与老抽、中式酱油与日式酱油之类的差异区别。扶霞写在大理吃生皮生肉的心悸焦虑,也引发了我相似的经验反应。只是常人如我,是不可能有重现几千年前饕餮大餐,品吃藏红花宝藏遗骸的机会。
-
叶酱06-22带着三位第一次去西方国家的川菜大师吃“法国洗衣房”,光想象这画面都很有意思了。通过外国人的眼睛来看中餐有意想不到的碰撞。看完特别想立刻下厨做一盘宫保鸡丁,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