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在我们心中

读书评论:
  • catse
    12-26
    西班牙内战二战的一次预演,一群心怀志向的年轻人来到这里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而战,现在的年轻人还有这份理想吗?
  • cEmeteRydriVe
    12-31
    民粹吠声不要玷污烈士长眠……
  • Nobody
    12-10
    一支由26个不同国家的人组成的国际纵队与独裁者佛朗哥之间的对抗…虽然最终以失败收场…但是从来没有过如此之多的人,来自不同国家,忤逆母国政府的意志,为了各自心中的信念和信仰,来到异国他乡为之战斗…这是现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企及的勇气和信念…然而,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总是令人汗颜…因为西班牙共和国是受共产国际影响和支持的进步势力组建的政权,所以斯大林一直有提供军火支持…但是他想要控制东欧的野心昭然若揭……德国对国民军的支持只是为了试验新型武器的威力和锻炼年轻的空军…西班牙俨然成了二战的试验场…当读到由国际纵队组成的2500名残兵进行离国前的最后一次检阅时…西班牙的妇女儿童男人都和他们拥抱亲吻的时候…我早已哭成了泪人儿…
  • 培根漫步
    07-30
    “在场的男子汉们都是坚强的战士,有一个算一个,他们全都哭了。”——当国际纵队撤离西班牙,信仰的破灭,理想主义的悲歌。
  • 催化剂钒
    03-23
    读过的甲骨文系列中最好的一本。史料的剪辑与叙事的节奏非常流畅,不亚于优秀的传记文学。阅读时几近潸然泪下,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的悲歌,全世界的年轻人最后一次单纯为理想而战。
  • 南云禾Dagny
    02-06
    前作《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就很喜欢,这次的阅读体验依旧非常好。希望历史类书籍能够多多着眼于叙述历史的一个片段,而不是非要面面俱到。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段时间都故事就无法说算。本书就给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西班牙内战中的国际纵队,特别是具体到参与其中具体的名人,从这一角度入手写了这场二战“前奏”。所有的人物基本都有交代,故事的伏笔和发展也很有条理。虽然叙述远大于评论,但是对于作者表示的“对激烈战争的关注过多而对同时进行的民主革命的关注寥寥无几”这一观点,很让人影响深刻~虽然诸如海明威和盖尔霍恩、乔治奥威尔等人在这场战争中分量很重,可作者选择了梅里曼作为那场战争中“为正义和信念而战”的代表,并以一个普通士兵菲尔的家族怀念作为结尾,是非常有氛围感的叙述手法。
  • 井邑
    07-19
    人们为何来到西班牙?抛却对政治、声望、利益的渴求,有那么一些人,普通的、年轻的人,大约仅仅是出于对自由、民主、公平这些看似遥远又近在咫尺的理念的认同和追求,在他国国土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而后又归于平凡的死或生。曾经我以为爱国主义是最高尚忘我的境界,现在我看到了另一种高尚,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世界才会是今天的模样。
  • Marunce
    06-20
    全书非常流畅,2021年最佳阅读和最喜爱图书之一了。因为相信能让世界变得更公平,更自由,而倾尽所有,自告奋勇,充满希望,带着浪漫情怀地去参加一场不属于母国的战争,浪漫不是刺刀,理想不及枪炮,失败可能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但他们不会因为战争失败而被遗忘,他们只是一群"警笛响起时"第一时间唤醒自己的普通人,一群按照良心和大爱战斗过的普通人,一群为全人类的命运献出血液和躯干的普通人。
  • 猪头妖怪
    06-20
    面对这场战争,当绝大部分人“用无所作为的方式,选择了自己支持的一方”时,在那些来自全球各处、或许天真但绝对真诚的理想主义者们身上,仍旧保留着一种“因为相信能让世界变得更加公平自由而倾尽所有的意愿”。然而,残酷的事实还在于,“理想主义与勇气并不总是智慧的同义词。”他们因此也分享着和堂吉诃德一样的命运,如加缪所说:“他们在那里明白了……一个人可以是正义的,但他还是会被击败。武力能征服人的精神,很多时候,勇气不会得到褒奖。”可即便如此,我也依然希望自己有勇气去成为那个我想要成为的理想主义者,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终究还是存在着一种值得冒生命危险去捍卫的事业,存在着一种无视利害与结局的价值。与此同时,我也更希望自己能保持一种奥威尔般的清醒和警觉,既具备穿透谎言的锐利智慧,也拥有直面信仰破灭的决绝勇气。
  • 维斯帕尔
    08-27
    提到西班牙内战,可能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是海明威,乔治奥威尔甚至弗朗哥。预料之中的是,这些“大人物”都会在本书中如约而至。但是,《西班牙在我们心中》绝不是一部属于“大人物”的英雄史诗。相反,正如本书的主角鲍勃梅里曼少校所代表的,许许多多看似平凡的,甚至如果没有这本书我们根本不会听说过的“小人物”,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远渡重洋,并肩奋战,共谱写了一曲“国际主义”的壮丽史歌。本书以梅里曼少校的传奇经历为主线,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如果说以梅里曼少校为代表的“国际纵队”成员每个人的经历就像一块块形态各异的马赛克,那么本书作者恰好就将这一块块马赛克拼接成了一幅描绘西班牙内战的炫丽画作。通过描述他们在战争期间跌宕起伏的个人经历,反衬出了西班牙内战的坎坎坷坷。理想万岁,自由万岁。
  • 多福
    06-29
    看得俺老泪纵横!!!
  • Die Katze
    10-11
    讲得很好的故事,只不过光凭这样是斗不过“法西斯”的。
  • 摩公
    08-27
    作者似乎是以自由主义中左派的的立场叙述复杂的西班牙内战的,也就相对“客观”一点,但绝不“中立”。作者用四年多时间选择材料并“剪辑”出一部精彩的“纪录片”(同时期,他的妻子写出了《故土的陌生人》)。以梅里曼(夫妇)为主角搭配十几位重要配角(有战士、医务人员、记者等)以及百名左右人物(含重要的政治人物)按历史(时间)顺序依次轮流登场,主要从共和国这边(各种“左派”)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西班牙内战(以及内战中的内战)的几乎所有的元素。阅读体验是感动与压抑交织,为有抱负的青年的勇气、乐观、浪漫而感动,也为更多的……而愤怒。讨厌政治人物,“炮灰”为什么不是他们。另外有一本新知文库的《地狱与良伴》可以和本书互补阅读,也很好看。毕竟本书绝大多数视角是美国人的,重心容易不稳。最后,译文不错,总体上挺流畅的。
  • 一剑
    11-14
    一群蠢蛋骗子丧命西班牙是天道所在!
  • 纠结的凉拌豆腐
    08-30
    终于近距离感受到了共产主义对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的号召力。对于站在民主与自由一方参加西班牙内战的他们来说,与苏联一道,为共和国而战,就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战,为一个乌托邦式的消灭阶级的绝对平等的理想而战。在他们心中,那个时代的苏联就等同于共产主义,那个时代的斯大林就是希望的灯塔,由此也能理解他们在苏共二十大秘密会议对斯大林的全然否定和清算后,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幻灭。最后用书里引用加缪的话来总结这场战争,“一个人可以是正义的,但他还是会被击败,武力能征服人的精神,很多时候,勇气不会得到褒奖。”
  • 晓林子悦
    08-26
    原本是冲着海明威和盖尔霍恩阅读的,盖尔霍恩又美又野又有才华,海明威的桃花运很不错。这本书讲述海明威的篇幅并不多,作者对这位明星记者不太感冒,“一个极具争议的家伙,一肚子虚情假意”。本书群像描写那些在西班牙的美国记者和志愿军,据说,大约2800名美国人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大约750人死在了那里,比美军在20世纪任何一场战争中的死亡率都要高得多。美国人也有着十字军远征式的情怀啊。这个作者还写过《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那本书讲欧洲对非洲的瓜分,好看。
  • 甲骨文图书
    08-26
    “我这一代人,”法国小说家阿尔贝·加缪写道,“将西班牙铭记于心。他们在那里明白了,一个人可以是正义的,但他还是会被击败,武力能征服人的精神,很多时候,勇气不会得到褒奖。”
  • 微笑的骷髅
    08-18
    西班牙内战,是二战前人类历史上最丑陋的一道伤疤,一切丑恶尽显于此:叛军的反动与残暴,民众的愚昧与麻木,宗教的虚伪与煽动仇恨,人民阵线的钩心斗角与权力倾轧,左派的排除异己与钳制思想,无政府主义者的狂热,法西斯德国意大利的助纣为虐,所谓西方民主大国的隔岸观火,苏联虽然援助却也另有算盘……在这片黑暗中,唯有国际纵队,让人看见了一道光,让人相信,在那个时代,世界上真有一群理想主义者,为了信仰可以牺牲一切。作者善于不动声色地煽情和明目张胆地吐槽,另外,作者似乎对海明威腹诽颇多,若问作者谁是最可恶的人,大概第一是斯大林,第二就是海明威,佛朗哥只能排第三了……“海明威好像只有每隔几年就毁掉一段友谊或婚姻才能正常运转,而在西班牙,这两样都被他毁掉过……”这种句子随处可见,海硬汉的棺材板怕是要压不住了……
  • 宝木笑
    09-04
    西班牙内战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最后一次乌托邦的追梦之旅。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投身到马德里的巷战,他们带着极大的热情,背后是燃烧的梦想,他们似乎看到一种可能,那是巴黎公社的余响。美国人很有些优渥家庭公子哥的调调儿,上天赐予的绝佳地理位置,让他们的国家总能避开人类厮杀的修罗场,辽阔的国土和丰厚的物产,让他们总能找到坚信理想主义的理由。在西班牙炮火中的美国志愿者无疑是可敬的,但也是相对单纯和天真的,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们成为最好的历史见证者,极度错愕时按下的快门,才是最具冲击力的历史备忘录。没人想到搭上希特勒大篷车的弗朗哥竟会如此强大,没人想到自由民主的圣战会蜕变为争权夺利和怨气发泄的暴行,所以即使是《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的奥威尔,最终也只是缅怀战壕里的兄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