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萤

读书评论:
  • 张兮兮
    12-27
    这作者是不是外文学得太投入,中文书写能力已经退化了?也不是内容有多深奥,就是文字狗屁不通。用来催眠还是挺好的
  • Oysteromelet
    01-02
    相当碎片化.. 文艺青年的喏喏独白 只言片语 看不清的照片 三百块不值(
  • 阿道
    12-19
    装帧很美。我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今天终于看完。(去年十月点想读到今天读完)
  • 赫恩曼尼
    08-19
    这是一部没有答案的书,如果想要寻求答案,它注定要让你失望。这也是一部不能按照语言的一贯逻辑来审读的书,如果你追求的是连贯的语句、通顺的文意,那么这本书也不合乎你的要求。这是一部艺术自传、70年代的异乡生命史,阅读的方法是:目光划过字句,同时在大脑中还原一个又一个意象,这些意象、画面、观感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重组,带你回到不曾遭逢的过去和异国。它更像是一首长诗,或歌剧的片段,灵感的吉光片羽闪现的神启时刻,一次记忆回溯。
  • 12-30
    笛卡尔,孟德斯鸠,福楼拜,波德莱尔,文学,哲学,电影,摄影,再加上私人留学史,对深爱法国文化的我来说读这本书确实是享受。
  • holly2007
    11-03
    本作乃深具个人特质、甚至带有明显自传性的跨媒介文本实验,黑白反转,图文互衬,将幽冥、暧昧处无限灰色度彻底铺开。在新视点下,日常中被忽视、略过的黑洞,恰或为神性光辉的落脚点,原来如此。《波斯人信札》、《情感教育》两篇Close Reading最好!私以为,文本构建上,作者稍逊后辈杨凯麟一筹。Bug 1 处:自序P1,倒数第3行,“渡鸭”应为“渡鸦”。
  • 爬行钢炮
    06-23
    本来,这种乍看造作的文字我是最讨厌的,一边骂一边看下去,才发现言之有物。阅读的不流畅感,大概是省略主语和谓语的写作习惯作祟,但是读者可以克服,脑补之后,代入感就来了。每篇都从一个“异乡人”当下的感受开始,他试着抽离出去审视那个当下,忽然能够和他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共情了。而最终,文章又绕回自己,圆融那些在法国用力体会过的,思绪纷飞的瞬间。生命体验,思想、知识,就这样打通了,这是多么美妙的体验啊。
  • 槿之
    11-27
    丰沛又艰深,即使有一点点看法语话语的经验,很多语境也很难到代入。一直沉浸在光影和流动的思考中,听着米津玄师看了很多段落,仿佛能够感知到某种行文的节奏感。人类的复杂和脆弱,东西方的理性与感性,去探索平常场域内隐藏的魔幻。
  • 丁小龙
    12-28
    中文的壳,法国的魂。阅读巴什拉与巴特的混合感受。前两章格外惊艳,对电影和文学的看法,有种启明感。
  • 尾巴骨
    12-25
    笔速与思想之间的竞技,快门是中介,叙事却不将自己过渡到其中,亦如布朗肖的独白,绝对理性却又不容忽视。
  • 恶心本心
    11-22
    想起自己学drammaturgia和semiotica的时候完全没有耐心 陈传兴先生的留法生活太写实了 或许疫情结束回国 会不时地怀念起这段笨拙的时光 失恋后两年多的封闭独处 从绝望到习惯低落到爱上学习和认真生活 待皮埃蒙特红区封锁解除后 定要好好出去走走
  • Viva La Vida
    12-25
    绕岸萤幽溪月起,伫峰松隐夕岚生。譬如萤与日,于光微有似。是个人四十年的巴黎回忆录和精神思想史,是银盐摄影集和电影评论集,也是法国思想黄金时代的余韵散文诗,还是一位老人步入生命黄昏时的个人告解。岸和暗房是书的两个核心概念。作者青年时期的留学经历,如同漂流在陌生异域的国度,最终在思想狂欢与酒神祭礼中靠岸,追逐捕获着精神的萤火:这也是“岸萤”书名的由来。那些暗夜国度的子民,如情感教育中的背德者、Pigalle色情大街上的变性双性失翼天使、堕落风尘半下流社会的女子、科西嘉的牧羊人、巴黎机场的阿拉伯人……无不充满隐喻。世界与光皆孤独。于是,有了暗房。
  • Esse
    07-07
    黑纸银字、负片设计、语言积木、语法实验、文字蒙太奇……拥有摄影家、作家、学者、导演、出版人等多重身份的陈传兴,在这本书里构建了一个多重文本迷宫,将哲学、艺术、精神分析与影像评述等高度理论化、抽象化的复杂观念抽丝剥茧,以他一以贯之的跳跃、艰深、晦涩又十分个人化的语言(类似外语机翻成中文?)予以一一“曝光”,间或杂揉进他的片段式私人经历——这种类似底片还原的过程给人一种陌生又诡谲的阅读体验。陈传兴说这本书是他对自己的告解,实则是他丰富的灵魂在文化界“诸神黄昏”的时代中一次忠于内心的溯源、登岸、触光。装帧设计加分。
  • btr
    10-13
    词语积木蒙太奇=新语法。文字=底片。摄影=时间胶囊。明信片=负显影。
  • 祝羽捷
    10-13
    我更愿意把这本书想象成一个展览——每一个房间的作品都和艺术家本人的经历以及思考有非常紧密的连接。如果说当代艺术展是 “白盒子”,这个展览就是前所未有的 “黑盒子”。走进《岸萤》,就如同走进黑夜。正如光让人们在白天看到万事万物,黑夜又把它们遮蔽掉。歌德曾经说,白日是美丽的,但是黑夜是高尚的。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得到了很多黑夜般的感受。
  • 赵松
    10-13
    陈传兴的艺术精神自传。在很大程度上这并不是对他在七十年代巴黎数年的回忆,而是再次沉潜入当时曾经有过的那些艺术感应的瞬间,就像打火石那样再次碰撞出新的火花……他的语言是奇崛而又陌生的,就像缓慢走在陡峭崎岖的山中险路上,不得不一次次地披荆斩棘才能前进,但时不时的奇景突现或阳光骤临,都会带来奇特的阅读体验和意外的发现。文字和摄影的交错,正如在明暗、黑白的互动渗透,他以此构建起的是一个非常饱满而又丰富动人的叙事与思想的空间。另外,这本书的设计制作非常精美,配得上内容。
  • 喜喜
    10-22
    这才是真正的写作实验,名副其实的能指游戏,是作者自己的小万神殿。精神分析,古典哲学,现象学,电影,摄影...笛卡尔,巴赞,马里翁,福柯,马奈,本雅明,孟德斯鸠...层叠交错,多生部的对话,整个文本和任一元素皆成互文。照片是间接的语言,文字又在不断逃逸,作者的持续隐身,八个篇章错落有致,形成德劳内所谓的“节奏同时性”。这类文本对读者的阅读素养要求甚高,大概爱的人会爱死吧,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意义涌现。ps,装帧确实精美,但是黑底白字看得眼睛好累...
  • Corona&Papaver
    08-05
    从去年9月底在上海见到陈老师,到书籍正式下印,近一年的时间。编辑、打样测试、修改方案从头来过,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撕开自己,进入陌生的文本和场域。这种体验和最后放在封面上陈老师的那段文字是一致的:“像条海平面下浮游生物,被海啸冲上岸,想念远去的大海潮湿黏滞气息,眼睛和身体经验都还鲜明未褪。漂流在陌生水域国度。岸上尽是定居者与欢愉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