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与餐桌
读书评论:
-
小包子11-16黍米,何时何地被人类驯化,经历了一次还是多次驯化,为什么黍的野生祖先或亲本种群从未被发现过,黍应归为单系群还是多系群植物,在书面记载出现前其物种是如何跨越亚欧两大洲传播的...<沙漠与餐桌>,这是一部很专业范儿的作品。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是一个古老交流关系网,将古中国与地中海地区连接在了一起。历史学描述的丝绸之路一般起算于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而<沙漠与餐桌>这本作品里研究的丝绸之路涵盖的时间范围更广。这部专题作品通过分析考古遗址中保存完好的植物样本,力图还原古丝路上植物食物香料的传播路径,叙述了现世那些厨房必备食材的前世今生。和想象内容画风不太一样,偏学术,但是还蛮好读的。跟着食物去中亚云游,视角特别的一部作品,推荐给对植物史和丝路文化生活感兴趣的伙伴们。
-
tracy果栋11-17很长知识的一本书,原来开心果不是美国的,芫荽也不是只有我们吃
-
白驹在空谷01-05这本书从完成翻译交稿到如今终于和大家见面,经历了异常漫长的打磨和挫折。就像中亚的一颗苹果,在绿洲和沙漠间颠沛流离,最终在塞外小城滚落在集市之外,默默扎根长成一株树苗。一棵树,是无涯空间与时间的见证。一本书,是无数人倾尽心血的果实。而翻译这本书的我,同样像是塞外的苹果,经历过质疑和失望,承受住病痛的折磨。安心播下种子,平静等待收获。
-
金斯hahah01-11粟特或中亚风格饮器最精彩的典范出自唐都长安城外的何家村,何家村出土的金银器叹为观止
-
曾经巫山难为云11-20美国学者罗伯特·N.斯宾格勒三世的《沙漠与餐桌:食物在丝绸之路上的起源》一书,引领读者穿越几个世纪的历史,跨越中亚、西南亚、南亚、东亚、欧亚大陆,甚至是美洲和西半球的广大地域,最终回归到丝绸之路沿线,把我们司空见惯和很多未知的植物(主要是农作物)、食物追根溯源,用广泛的考古学、植物学和历史学证据,挖掘、分析、还原谷物、豆类、水果、坚果、蔬菜、香料、油和茶的起源和传播历程,阐述了古老世界的农业生产者如何培育出我们今天享用的事物,以及丝绸之路在食物的进化和传播中的非凡作用。为读者打开了丝绸之路的食物聚宝盆,让我们在丰富多彩的农作物世界中大开眼界。不但增长了历史学、植物学的一些新的认知,也为我们人类的祖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探索精神所感叹。
-
伲凹11-14基于考古学重构流行食物故事,以此来回顾这段悠久历史的发端,并有丰富的古植物田野调查加持,再佐以地理历史相关,真的是大大丰富了“沙漠餐桌这一道菜”,在介绍如何通过政治扩张、贸易和旅行来驯化作物和食品的同时,也更正了我对一些食物起源地的认知——苹果不仅起源于中亚,而且通过丝绸之路被驯化——最重要的是作者呈现食物流通在全球化发展中的作用的国际化视角,值得学习。另外再推荐一本也是书中有提的《撒马尔罕的金桃》,又,真的希望什么时候能全引进老普林尼的《博物志》就好了。
-
Prudensia12-24大概介绍了食物在旧大陆的扩散史
-
破晓01-013.5。农作物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欧亚,特别是亚洲农作物向欧洲输出史。译者的注释纠正了作者引用中国文献的一些错误。总体上补充了不少国外文献和考古成果关于作物传播及各其在时代、各地区状态的资料
-
龟城摧塔客12-23早期全球化,丝绸之路主食起源与传播史,读起来没什么意思,命题作文。作者似乎在中国待了很多年,对一些资料信手拈来。
-
shen.yanigans12-24刚好读完偏社科的《撒马尔罕的金桃》再读这本偏自然科学 简直绝配 本书的隐藏宝藏是作者标注的一堆论文来源 马普出品必属精品
-
whitejasmine02-15考证的非常详细啊,没想到考古学不仅仅是考古器皿墓穴,对植物化石的也是如此丰富。
-
Alfie||倒霉孩子王大力02-15我觉得有些无趣,本想打个2星,看到到作者这么辛苦,可能这本书是不对我的胃口,我体会不到,打个三星吧
-
瓜04-04资料汇编,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
宝木笑12-05斯宾格勒也许并不想写一本过于生动的书,因为从文体角度讲,他全力以赴在做的是写下一本质量上乘的食物史。作为历史研究的小众分支,食物史却生机盎然,而这本书正是对这种生机盎然的丰盛诠释——从经济社会史范式、文化史范式和全球史范式对食物史进行多维解读。食物的背后并非单纯的色香味俱全,它是人类最古老的商品,茶马古道萦绕的是人类经济社会变迁的余音。同样,食物是人类文化最直接的载体,就像公元10世纪伊斯兰势力成为中亚的掌权者,其饮食结构和食俗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至于围绕丝绸之路来展开叙事主体,则是全球史范式的必然选择。地域之间食物的演变,是全球化交流的水到渠成。人们在适应一种外来食物的同时,也是在逐渐熟悉其背后陌生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