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
读书评论:
-
Mathieu09-26毕竟影响政治的是感受而不是事实/数据对吧,这种休闲读物反倒最能使人感同身受,可惜视角只是各种知识分子的,十分忸怩作态,穷怕了的乡里人又双叒以非常典的islamist面目出现
-
油头虚翁09-27这本书关注的是近现代历史上的阿拉伯文学家,透过他们的人生历程与文学作品窥探近百年来阿拉伯地区的历史发展。这本书的典型之处在于,书中的阿拉伯文学家们几乎不是主流穆斯林,而是基督徒、犹太人与什叶派,这种对边缘群体的聚焦十分有益。表明伊斯兰教与穆斯林并非是阿拉伯地区的唯一,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其他族群与信众,他们的存在与话语同样重要。
-
lanunu09-22动荡的年代,何时迎来和平,一切都是未知
-
凌云09-15意外好读的一本书,三百多页短短几天读完,不得不首先感谢作者和译者,用这么顺滑美丽的文字呈现这段充满伤痛的岁月。作者从描述几个知识分子的生平开始,以点连线,勾画出那片陌生的地域和那里的人,那些人的梦想如何破碎,现代的进程又是如何在各方作用下遭遇刹车转入宗教政治的窄门。哈利勒哈维的死令人唏嘘,那是一个向着战争、冲突表达愤怒的决绝的手势,也是哈维这样的人保持内心高洁和尊严的绝望的姿势。他是个诗人,他的倔强和不服,他的坚持和风骨,比才华更耀眼。
-
鹿兕兕09-22作者在最后写他为本书阅读了大量文献,通过最后两章可以看出作者应该是看累了或者写累了,阅读体验体验直线下降。结构松散混乱,一个作家接着一个作家,前面写过的后面又接着写。 另,P96最后一行有错别字。
-
猪小凡09-22赞叹下译者,这本书的翻译真的蛮好的。段落的安排,阅读的节奏,精准的遣词造句,都不太像「译著」,读起来非常流畅。
-
那年秋天09-17本书从阿拉伯知识阶层的角度分析阿拉伯世界的政治与历史。毫不客气的说按作者的描述阿拉伯的大多数知识分子是一群比政治家,商人更保守的,死守阿拉伯民族主义,绝不妥协的顽固分子。他们所秉持的“梦想”即所谓“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阿拉伯民族主义”,真的是个梦想。首先阿拉伯人在宗教上就是四分五裂,教派间互相抗衡冲突,其次各个独立国家分别有自己的利益打算,三、世俗派和宗教派也是纷争不断。因此根本不可能一致对外。他们不顾现实,一味只为抵抗统治者和美国,唯有继续和以色列为敌,他们才算克尽忠诚。才算对得起心里奉为真理的观念。
-
十一孩小09-17重新了解一个民族、一片地区、几个宗教、若干国家还有无数纷争。
-
不语09-18对阿拉伯作家几乎完全不了解,但针对知识分子与政客的切片式分析,得以让人窥见一个世纪的阿拉伯思想演变,虽然最红也没有解释那种仇恨与极端主义从何而来。
-
柏拉图的猫12-02这本校对很有问题,出现父子人名弄错的情况。需要对阿拉伯的六日战争有所了解读起来才更顺。书里写的是阿拉伯但处处都有此地的影子,没有对客观和理性的追求的仅仅学到了城市化和消费主义的西方现代化表皮,结不出文明的果子,只会带来更严苛的反扑。原著的英文标题要更好一些,现在又何尝不是90后的奥德赛。
-
十11-28失望之余,人们生出了强烈的怀旧心理,怀念那个自由过渡时期的政治氛围。那时候的政坛充满生机,媒体活跃一时,文人与艺术家创造的精英文化璀璨夺目,女子获得了解放,踊跃跻身于政坛、文化界与新闻业,个个直率敢言。埃及社会人口多、担子重,眷恋已然失落的光辉岁月是很自然的。但是,这种怀旧之心还另有一层用意:为了发泄对于当下平庸的公共生活之不满。
-
Eric11-21四段文章:黎巴嫩,两伊,埃及,巴以,构成了阿贾米脑中阿拉伯人梦想宫殿的柱石。行文的拳拳赤诚之心让我想到了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思想先锋的群像又让我想到了拉美的《救赎者》们。从内部打开了理解阿拉伯世界的一扇窗。
-
夕颜11-15补记夕颜小号09/24。以千年前教义指导阿拉伯现代化生活,失败很正常,支持世俗化又多以文艺界人士居多,纸笔辩论怎么抵得过极端分子炸弹与暗杀。当权者迫于宗教势力,一步步往后退,埃及如此,黎巴嫩也如此,地上天国没有蜜与奶,只剩下血与火了。
-
打着灯笼的丑鱼11-19“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神话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光彩,它的忠实信徒已四散离去。知识阶层如果要怪,也只能怪自己。是他们自己罔顾现实,未能认清政治世界的本来面目。他们的声明与诉求与权力的冰冷逻辑格格不入。他们的政治理想如同脆弱的蚕茧,在那残酷的十年之中被撕得粉碎。他们虽指责巴勒斯坦民族委员会充斥着阿拉法特的忠实走卒,巴勒斯坦“真正的国士”是被排挤的异己群体,但这没有什么用。虽然阿拉法特成了专栏口诛笔伐的对象,但他毫不在意。他不客气地回击了这些批评:他掌管着一个政权,必须为其前途负起责任。他要带领全体巴勒斯坦人,将“纸上的家园”变为实实在在的立国根基,这才是他的使命。”
-
暗室11-17阿拉伯+民族主义 似乎有点可笑。译者后半部分不给自己加戏后 整体翻译好了很多。我真的很讨厌一个作家写自己身边作家的事情,也讨厌一个导演拍电影圈的那点破事。满是自怜自叹。
-
良人归来11-19还是那些纠缠不清的老问题,没什么新意。
-
把噗08-21想起晚清到民国的那段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复兴选择不同政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走上不同道路,协调或叛变,甚至舍身取义。不同的是困扰阿拉伯世界的是宗教和民族主义,而中国人面对的是两千多年封建皇权统治下的奴性思维。
-
邓安庆08-12正如作者在序言里所言,”要争取现代化,阿拉伯人关于政治的想象就应当超越原先的敌对关系。“但说起来容易,实现何其难也!20世纪以来的阿拉伯史,是一定要放在全球史的背景下才能理解的。传统派与改革派的根本性分歧,世俗主义与神权政治的矛盾冲突,本土与西方的对垒,愈演愈烈的民族主义……每一个问题到现在都没有很好的解决,甚至更趋严重,战争此起彼伏,阿拉伯知识分子的忧思显得分外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