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椋鸟飞行

读书评论:
  • loop
    11-16
    标题挺吸引人,但复杂系统的论述部分比较少,后面作者对 直觉 隐喻 的理解比较有趣
  • 苏清止
    11-14
    虽然没有公式,作者甚至连“幂”都会解释一下,但对于文科生来说想要理解还是有点门槛的,还好是《七堂极简物理课》的译者,是真的信达雅……私以为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在于看到最后会被物理学的人文情怀打动,再看看回忆部分,居然感充满了“吾道不孤”的传承感。
  • norve
    11-14
    没全部看懂,可能是因为没图,但很感兴趣。
  • 桂花糕Quincy
    11-20
    这几天无意识,梦境,又带给我很强的好奇心与兴奋点。乔治也提到了,可能人能控制的只是小部分的意识,直觉或是想通,都是无意识地整理,创意也像是一个搬运工,呈现方式不一样而已。太奇妙了。明天研究一下量子色动力学。
  • 37℃
    11-19
    虽然有点散装 但是每部分的字句是很严谨 精练的 印象深刻得是 直觉和隐喻是很多发现的灵感 但也要提防对隐喻民科一般的乱用
  • berumotto
    11-19
    没读太懂,有一点说得倒是不错,思维借由语言表达出来,没有形成语言,思维了无痕迹,转瞬即逝。
  • maybe
    11-18
    像是几篇发言稿合集。问题都很有趣,能看出作者思考的深度,就是写的太简略了。
  • K
    11-19
    几篇科普文章的合集,技术部分非常点到为止。吐槽滥用隐喻的部分让人想到费曼对量子力学被误读的论述。“一个好学生应该反思定理的证明,直到定理对他来说天经地义,而证明因此变得毫无用处。” 最后还有特别凡尔赛的一句:“幸运的是,对我们二人而言,这都不是唯一的一次机会”。
  • Flora
    11-18
    这个字念liang2。还记住了“科学和性一样,有实际的结果,但不是我们做这事的原因”
  • 大浪君
    11-12
    感觉挺有趣的,物理真的很好玩。书中作者还用了不少社会实例来说明某些专业概念和术语,有时真让人感觉物理学与社会学在某种程度上殊途同归,特别是涉及个体与集体、微观与宏观、行动与结构这些问题时。近年来,计算社会科学也在不断发展,其中就汲取了复杂系统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如果将我们的社会也看成是一个复杂系统,那么我们该如何借助计算机工具进行建模呢?
  • 向迎灯去
    11-11
    这本书并不只是在谈作者自己,也并非只以椋鸟为话题,它也谈到物理学的历史,谈到科学的意义,以及学科之间的关联。学科之间是打通的,文理本不该分界限,阅读也好,写作也罢,别给自己设限,各个领域都有有趣的话题,多了解点儿说不定就能激发灵感。《自旋玻璃:引入无序》这章有意思,理解起来得多读两遍。
  • 子东文
    12-29
    3.5分,和预期的不同,开始读才意识到谈椋鸟集群飞行方式和研究方法、原理的部分只是短短的第一篇,读起来显得太匆忙,整本书也有些松散,是作者会议发言和访谈内容的合集。写得并不通俗,有些地方跳跃很快,更推荐对相关问题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来读。其中《相变》《自旋玻璃》两篇虽然有些枯燥,但还是挺有意思的,揭示了基于数学去构造普遍现象模型的方法。不过最有现实意义的是《物理学与生物学之间基于隐喻的交流》,他所批评的问题很常见,甚至包括昨天读完的《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也有这个隐喻使用不当的问题。总之,值得翻翻,但整体易读性不够,对于有一定基础能跟得上节奏的读者,又会显得太匆忙缺乏足够细节。
  • danyboy
    09-11
    有趣的学术小品,同时也是科学家共同体的深情一瞥。
  • 私享史
    08-19
    这本收录了8篇文章的小书,意大利语版在作者去年获得诺奖之后一个月就上市了,多少有些仓促。虽然前4篇文章分别介绍了作者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经历,但缺乏一个整体框架和定位,中文版应该请专家写一篇序来全面介绍作者。复杂系统的研究不限于物理学,对很多学科都有重要影响,期待作者未来能写一本书来系统地科普复杂系统。很喜欢《想法从何而来》这一篇,谈的是无意识思维在创造力上的作用。另外记下两个八卦,一个是作者和同事早年为了赶着发表一篇重要论文,要从意大利打电话到美国把文章全文听写,包括图表也是口述的;一个是作者早在25岁时就差点和另一位物理学家做出了诺奖级的发现,好在两位后来各自凭别的贡献获得了诺奖。
  • 于是
    09-02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论述他对“隐喻”的排斥~~但事实上,“隐喻”对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功劳不可磨灭。至于集体变化,相变能引发的“隐喻”简直无穷了。无论生物学家还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对于“语言”思考方式的依赖和超脱一向是很有趣的主题。
  • malingcat
    08-27
    2021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讲述自己的研究故事。也算“实验室研究”浪潮的一部分吧。直觉的重要性和规避隐喻,让文科生看了感慨。
  • 安提戈涅
    09-28
    这并不是一本纯粹解释物理学领域中复杂系统的科普,关于这个主题的呈现,在本书中其实可能不过一半篇幅,另外一半,则涉及到帕里西对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与思维、物理学何为等问题的本质性思考,也有对当年五月风暴时的理科生回忆。两个部分都令人喜悦。关于复杂系统的介绍,再次使我觉得科学与人文在从事着同一种勘探,只不过路径殊异看起来才风马牛不相及,但他们的起点都是“我一无所知”,而终点都是“我只知这些”;谈及科研中“直觉”的部分让我想起到《元素周期表》里莱维说的原始本能,像“燕子归巢”一般。另外,以往只知科学对人文学科的入侵——所以才引出了苏卡尔的嘲弄与实验——原来诗人的“隐喻”也进入到科学研究中,最后成为学者们避之而不及的东西;谈到在研究过程中对“怎么发生的及其意义”的不理解,其实又是库恩范式的脚注了。
  • 把噗
    09-17
    直觉对科学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