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简史
读书评论:
-
NATHAN01-29这本书的献词是这样子写的:本书献给那些从没有一本书献给他们的人。读哲学我经历过两个阶段。第一茬读哲学我是凭着自己兴趣看的,第二轮我是按照思想史的脉络来看的,但是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哲学问题——悖论。这个角度可以帮助我不再以猎奇心态阅读伟大思想家的作品,而是依照具体的思维导向深入地研究他们。毕竟,没有好的理论支撑的悖论,那就不值得是一个悖论。悖论像生病一样客观:人在主观上感受到生病了是一种疾病存在的证据,但这种感受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人可能在没有感受到自己生病的情况下生病,也可能在医生无法诊断出任何疾病的情况下生病。正如有些疾病永远不会被人发现一样,有些悖论将永远不为人知。译者的能力还不能驾驭原作,因为有些哲学上的表述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而译者译的很别扭,这就暴露了译者的短板
-
嘟嘟嘟嘟~~01-07对悖论的思考就是哲学的思考,本书就是一部简明哲学史,连着看可能很累,对感兴趣的部分跳读感觉还是不错的。
-
sojeuhe03-16学习哲学,就是正视悖论。悖论不是为了解决而存在的,而是让我们不断思考,人类就是在不断思考下一个悖论中成长,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
-
尤里卡08-19《悖论简史》虽然十分深奥,但这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阅读体验。于我而言,一行行文字就是美景,一段段句子就是胜境,我在这姹紫嫣红的景致中流连,悠悠忘返。而它带给我的改变,不一定是恍然大悟的透彻,也不一定是醍醐灌顶的通达,更多的时候,它犹如阵阵微风吹拂着,荡漾起心中一圈又一圈的涟漪,绵绵之力却源源不断,耳濡目染中升腾了一股力量,潜移默化下打开了一扇洞天。对我来说,阅读哲学类的书籍无异于一场自我革命,它借由充沛的思想资源,哪怕是刹那间阿基米德式的“尤里卡”时刻,丰厚自身的生命体验,走出“洞穴”,摆脱封闭的可见世界,从而看见“太阳”,迎接崭新的可知世界,甚至实现灵魂转向。正如海子的那句诗,“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
横转中子星09-07“悖论”这个问题,看起来是比较的冰冷,高傲,难以接近。但是当我们走近它,了解它,体会它之后,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悖论带来的独特魅力。在研究它的过程之中,需要有强烈的逻辑定力,否则很容易在一步又一步的推论过程之中迷失原来的方向!通览本书,主要是是围绕着两条主线来展开,其中一条是关于悖论发展的“历史”,另外一条是关于悖论发展的“成果”,两者结合在一起交织并行,最终形成了本书的主干内容。你可以发现,每一个悖论都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他们是结合多学科的产物,通过形而上而非日常之识进行推定。给人的第一感觉往往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但是你如果理解了它的原理,明晰其背后所隐藏的知识之后,你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
火柴骨头10-24人类逻辑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假设,辩论,思索中成长起来的吧。多元宇宙概念的发展,感觉今后的思维逻辑会有更大的变化
-
想不出名字11-08用悖论来结构思想史中关于“知觉”与“理性”二者间的讨论是个挺有意思的视角,但读下来遗憾的是整书结构更像是一本关于“悖论”的综述,前言也写的很含蓄,缺乏一个较为明晰的概念装置前置,导致可读性和信息的传达效率其实不是很高,认真读进去能发现作者有很多有意思的观点,但都被切碎深埋在所谓“简史”叙事的内部,多少有点可惜吧
-
写写错11-07非常有趣,悖论的有趣之处就在人们想从正常里找出一切的异常,又从异常里找出一切的正常
-
Pinkler09-24选题非常有趣的一本书,没什么阅读门槛。
-
韧勉11-26本书以历史发展流变之顺序,以专题之形式概括解读了历代哲学家与他们创造的经典悖论,可谓是各阶段智慧发展与逻辑推理的阶段性认知,算是另类的逻辑学普及科普著作。
-
俺是俺啦11-15竟然是本正儿八经的哲学书。讲了哲学家如何层层递进地运用数学,逻辑学,认识论和神学解答本质疑惑。需要些哲学基础,我没太读懂,即使像四组二律背反,好像每句意思都知道,却又雾里看花。好像哲学家把问题给弄得很复杂,但似乎又必须这么复杂。要是有个浅易版就好了。
-
陆钓雪de飘飘11-10理想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我们关于“1+1=2”的知识支持着理性主义。我们与数字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因而我们似乎是通过非经验的渠道接触到算数真理的。经验主义者认为我们对于算术的知识就像我们对于重言式的知识一样。这种观点是逻辑主义,即那种认为数学可以还原为逻辑学的观点。罗素认为康托的集合概念提供了一个契机,我们可以借此严格地将数学还原为逻辑。一个集合的大小——也即集合的势(cardinality)——是在我们从集合中抽象出其元素的性质和元素的顺序之后所留下的东西。一个单元素集只包含一个元素比如说只包含“水星”一个元素。这样的集合的势是1。水星与那个包含水星的单元素集合合并后产生一个包含两个元素的集合。在此之上再加上包括前两个元素的集合的集合就产生了一个包含三个元素的集合。所有的自然数
-
后浪08-15一本书读懂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奇妙悖论,打破讲述哲学的通常框架——既不是“哲学史”也不是“问题集”, 而是关于问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