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沉默

读书评论:
  • Nodemai
    09-19
    因为建国来看的这本书,第一次接触后殖民文学,抛去这本书本身所讲的一些事情和想要表达的东西来讲,我觉得在我真正下定决心离开与否,我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考虑
  • 小岛书单
    09-17
    可与《最后的礼物》共读,移民都是异乡人。
  • isolde
    09-20
    对心灵纤细软弱的中年男人掏心掏肺的倾诉特别特别特别没有耐心,不管他倾诉的是什么。是我的问题,不是古尔纳的错(大概
  • 哦呵呵呵呵呵
    12-02
    总体和读《最后的礼物》一样让我感到沉重,但又不及。主角的人生在不安中前行,不得不去言说、奉承、解释,在变动的环境中,沉默是可耻的。但是作者偏偏要赞美沉默,“我不在乎”。但如履薄冰到最后,身前身后的亲人都离他而去了,而他似乎找到了寻求认同的另一种可能。对回忆的描写不像《最后的礼物》般娓娓道来,而是反复、琐碎,处于一种混乱的变化中(或许这才是记忆的真相)。另,这本更凸显了后殖民意识。
  • 你有一个小妹子
    11-29
    两边都没有归属感,异乡人,好惨。
  • killer
    11-24
    八字不合 个人不太喜欢 说不上来的感觉 下次再读一本别的作品试试
  • 忽其不淹
    11-24
    我不认为这会是大浪淘沙后仍然被后人赞美和铭记的精品
  • Oscaratolí
    11-26
    共鸣共鸣共鸣共鸣共鸣殖民、动乱、他乡、漂泊、爱情、身世、纠缠、腐败、人民,最后汇成三个字:“回家吧。”古老师,您是我的神我发现桑给巴尔的社会结构、人情世故居然与我家乡异曲同工,原来人都差不多
  • CG
    11-24
    四星半。相当精彩,我觉得比同为返乡题材的《回归故里》更好。双面异乡人"我",第一部分在英国的时候,语调是极讽刺又愤怒的,除了爱玛之外一切都没有归属感,爱开"我们非洲人早餐吃烤猴子"这样的玩笑,会改编自己的家庭成员故事。而第二部分回到非洲之后,却发现自已也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异乡人,虽然母亲和弟妹尚在,但与继父与当地一切文化的隔阂让我格格不入,离家二十年"我"早已不再属于这里,或许从小时候想要逃离这里之前这一切也已经有了预兆。第三部分回到英国则是更心碎的再一次异乡化,就像落地丢了护照而被怀疑被审视的那一瞬间一样荒谬,离开了妻女的"我"到底还是不是英国人呢?当然作者的detachment,除了离开家乡之外,还有种族肤色,以及殖民主义的深重话题交织在一起,展现的非常细腻又辛辣。
  • 艾德伍德
    11-22
    我觉得不行,后面开始流水账了。不是主旨的问题,是笔法的问题
  • Riiiiiiin
    11-22
    那么好读,却并不简单。没有身份所属。懦弱依附。沉默的腹诽。家乡,立足之地,家庭,又一个家庭,潮水般无可挽回的逝去。我不在乎。赞美沉默。
  • 西樵山日落
    11-14
    医生说“非洲裔加勒比的心脏很脆弱…对你这个年龄和种族的人来说”,虽然他傲慢误判了我的出生地,但这句话含蓄点出了心脏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殖民主义对一代人打上的心理烙印,是伤痛,是让逃离的我无论在英国还是回到桑给巴尔 都仿佛局外人 没有真正的家园,是给所谓去殖民化之后的土地遗留下的腐败和暴政 以及阻塞的管道。我接受你们的教育,参与你们的意识形态,我实践“像我这样的人该扮演的角色”,我沉默;我渐渐成长,经历 思考,我大约明白了这原来是怎么一回事儿,我也许沉默,也许不无讥讽地赞美沉默
  • 夕颜
    11-15
    补记夕颜小号09/17。
  • 血源2出了吗?
    11-14
    确实是看到一些新鲜的视角 (虽然立场完全不同但读时不知为何代入了岳父
  • 贡丸
    11-17
    身为一个异乡人,在他乡总会有一种割裂感,古尔纳在书中的主角也为了弥合这种割裂感在英国和自己家乡同时编造谎言。他说,为了捋顺自己的记录,成全对方对自己的看法,必须构建一段历史使之与自己的选择而非真实情况更为贴近。好像是在寻找自己身处异乡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然而回到家乡也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融入其中,被英国多年的生活所深深刻下的烙印,让自己再也无法回到过去的生活中,在家乡仿佛也是一个局外人。最终主角却只能和飞机上的一位同为异乡人的陌生人产生共鸣,只有拥有类似切身体验的两个人才能理解究竟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割裂感是什么。除非你杀死那个你认识的自己,否则你无法成为另一个人。
  • Inés 63
    11-17
    文笔真的是,一言难尽
  • 西木野
    11-18
    男版布鲁克林带点儿野梨树
  • 游余
    11-12
    是那里的人,又不是那里的。不是这里的人,又是这里的。成了蝙蝠。
  • 陆支羽
    10-26
    4.5。1.任何时代,每个城镇和村庄都有疯子、麻风病人、被驱逐者、走街串巷的修补匠和鄙视遁隐的圣贤。2.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将隐瞒所有关于杂种的污秽神话元素,指出人们将残暴强加给混血(我们的孩子)形象。3.真主、家园、文化、历史全会卷入其中,轰然消失,一无所剩。好像家园和归属只不过是任意虚构的故事。4.那个总在你身旁走的第三个人是谁?5.我是一个可怜的流民,过着奴役和虚妄的生活,一个陌生人、一个异类,在那边既没有名望也毫无用处,但我已经别无选择。6.这是后殖民时代的现实,边缘化的精英昔日专门用于情感消遣的地盘被征用,成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人们来捕鱼,乌鸦吃内脏。7.水是献给死者的礼物。死者的灵魂渴望生命,期待饮下忆河的水,却只能喝到忘川的水。这是一个神秘的巧喻。然而,重要的并不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