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的关系
读书评论:
-
圆圆(二次圆)11-30真的好看到停不下来!《茹兹的陷阱》就是短篇版《撒旦探戈》啊!
-
布卤11-27很喜欢,文字风格太喜欢了。长长的句子,各种想不到的形容词,朦朦胧胧的故事,突然断掉的结局,无法抗拒的宿命。作家本人很喜欢中国,崇拜李白。他曾来中国旅行,见人就问,你喜欢李白吗?会背他的诗吗?好可爱。
-
Araby10-25有种我们任由生活宰割的无力感。
-
H.04-06之前读撒旦探戈的时候就发现一件很妙的事情:我读拉斯洛似乎从来没有障碍,脑子里的齿轮立刻就能和他的文字衔接起来。在读这本第一篇的时候就被击中,不敢相信,读了又读,仍然无可抗拒的被文字中的力量吸引进去。读拉斯洛的长句只要找好节奏,就能体会潜水憋气再浮出水面那一瞬间空气涌入的淋漓快感。(传说中的神交啊神交 我的五星永远给拉斯洛
-
木南君05-29第一次读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的书,和想象中不同,又未完全脱离想象,。作者写的是人的内心:每个心灵都是一个完整的宇宙,作者写的就是这种宇宙。虽然书名叫《仁慈的关系》,这宇宙却处处感受到悲伤。拉斯洛的语言也比较独特,大段大段的长句,文字密集,有时紧凑地喘不过气来,每一句都需要被单独消化。他描写一些似乎不存在、又无处不在的人,一些看上去真实、风一吹就会消失不见的人。所以故事也显得疏离,那宇宙更像心隔着心,触摸不到。整本书的败笔在于第一章竟然是译者长篇自序,比书中每一个短篇小说都长,尬聊一通,全篇“我我我”,这种放在文章最后就可以了,是怎么敢放在真正作家的文章之前的?
-
凤梨05-04【2020070】把焦虑、恐慌和死亡藏在这些长长的句子里,看着一整页都没有分段的长句子想起萨拉马戈。译者序很有意思,但是我实在没办法跟拉斯洛建立一种“受虐狂与虐待狂”的阅读关系。
-
李避蛮04-21克氏的主人公总处在一种不安的神经质状态当中,他们永远是焦虑、孤独而不满足的。在现实无意义的游荡之中,他们以荒诞的手段确认自己的存在,那就是对他人的打击和窥探,他们正是在与他者的不正当的联结当中感知自我,却因此坠入更深层的焦虑不安。在这些短篇小说中总是存在一个难以言明的动因,它既作为一种叙事手段,也作为一种笃定的宿命而存在,正是这种几乎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必然的叙述,使故事在完成之前仿佛一个悬置的谜题。在这些颤抖的、沉重的长句的推波助澜中,命运那惊悚的恶意、人与人之间荒谬的冷漠、狂突的暴力与阴惨的窥视,以一种令人窒息的方式席卷而来,在眼睛难以喘息的段落中压迫着读者的神经,压迫着故事人物的生命。不得不说,以克氏特有的长句来完成短篇小说,展现的却不是他那大象般的迟重,相反,是滑畅而细密的精巧。
-
勾捏07-11“兹比格涅夫只是一粒尘土,但我们为数众多,而许多灰尘,再来点儿雨,就会成为土地。”
-
江凌07-30另一种卡夫卡式的叙述。
-
archimboldi03-07失序的,作痛的人生经验。所有的短篇都像是一场短暂的失控游戏,那种特色的长句下书写的那些飓风般的心里景观,减轻了一些对现状无望的窒息感,至少,带来了伤心的成分。
-
若木05-01前言令人反感,正文令人向往
-
Alain01-13他们——一般而言是两个(有时是三个)不知何故互相窥伺或追逐的男人——的目光往往被一些诸如河流中的废弃物、火车站的人潮这类无关紧要的事物吸引,以至于忘记了要去到哪里,就像每一个从句复合句层层嵌套黏连的长句子最终都如藤蔓般盘根错节,它们在令人晕眩的馥郁生机作祟下自顾自地生长,仅只为了这样一种运动,旁逸斜出、迂回曲折,全然不为抵达某个所指的腹地,而这正是这场尤利西斯式游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