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萨谈博尔赫斯

读书评论:
  • 坐觀千江月
    11-17
    略萨对博尔赫斯的访谈部分,基本是博尔赫斯个人的独白,略萨没展现出什么,谈不上大师的对谈,更没有思想的交锋。对我个人来说,比较有价值的是略萨对博尔赫斯作品风格和思想的分析,之前读过博尔赫斯一本书,读的糊里糊涂,这次再找一本看一下,看经过略萨的指引,能不能更好地理解博尔赫斯。截至目前,拉美作家里,最喜欢而且买了作者全集的也就是略萨了。
  • Cronopia
    11-19
    精准描绘了我印象中的borges及其作品。其人:睿智、博学、幽默、戏谑、怀疑、孤独和一点点无伤大雅的傲慢;其作:抽象、思辨、精巧、纯粹、超脱人性。
  • 怪櫯櫯
    10-27
    ¹我写的东西都属于同一种文体:诗歌。只不过有时我的诗歌是以散文体而非诗句的形式写成的。韵律有种便于记忆的特性(我记忆好是因为我翻译成音乐在我脑子里循环播放)²荒岛带书我要带我没能完全理解的书去,这样我就可以反复阅读它了(因为我理解的热爱的可都在脑子里了)³博尔赫斯的伟大不在于他使用了哪些叙事原材料,而在于他将原材料变形后创造的产物⁴作为一个怀疑论者,内心笃定自己是个天才⁵每种事物都喜欢属于它们的孤独⁶博尔赫斯宇宙:时间、本体、梦境、游戏、现实的本质、二重身、永恒⁷知识体系的缝隙处加入幻想成分⁸异域就是某种不在场证明⁹独裁政权强化压迫、奴役、恶行,但最可恶的还是强化愚蠢我们已经在荒岛上了。
  • 不存在者
    11-17
    略萨#2 虚构一篇极好 看到了一种生活略萨:博尔赫斯 在您的生活中 金钱意味着什么呢 博尔赫斯:意味着能够买到书 出门旅行 意味着不断地买书和旅行
  • -iiisland
    11-13
    拜托 谁会不喜欢博尔赫斯呀
  • Jackie
    11-12
    被大数据推荐的,看完才发现居然是这么新的一本书。博尔赫斯的小说和诗歌看的都蛮多了,各种口述和访谈讲座类看的也不少。所以,这本书读起来不算特别惊艳。可是这两个人对我来说有点反差极大又梦幻联动的感觉。年初读的《酒吧长谈》让我觉得略萨是我新发现的宝藏作家。而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还有啥好说的呢。每隔一段都会想来随便翻一本他的书来看。
  • Ghhhhhhhh
    11-10
    巴尔加斯·略萨的文学评论每一本都想看,对文学务实的这种态度动人
  • 霸道纯牛奶
    11-12
    大师谈大师,通过略萨,已经帮我打开了博尔赫斯的大门。“虚假的真实与真实的谎言”充斥与作品中,使西语在文学创作上以更精炼的姿态出现,一改华丽繁复。
  • 薇薇
    11-10
    “没有比思考更复杂的享受了,因此我们乐此不疲。”
  • 電露泡影
    11-10
    略萨真的好喜欢博尔赫斯,原来文学大家在谈论自己喜欢的作者时也会这样真诚又热情。
  • Cat D
    11-11
    对略萨的好感叠加对博尔赫斯的好感,怎么能不推荐呢……一本小书,读到了略萨自己的心路历程,每个时间段,每个历史时间,人生经历的情况,对书的理解,对于思想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看完我对地图册非常有兴趣,真实的爱情会是什么样的呢?
  • 叶童飞
    11-11
    给我笑死了,评论区有人说略萨不会写评论文章。略萨,一个文学评论家。
  • malingcat
    10-21
    接近完美的双环。略萨评价博尔赫斯——“他写的书总是短小精悍,完美得像圆环一样,读者感觉他的文字既没有一处多余,也没有一处欠缺。” 本书也是如此,有诗歌、有对谈、有书评、有演讲和采访。虽然文体驳杂,没有一处多余。略萨对博尔赫斯的作品是“玩偶之家”的比喻,出神入化。文人相轻的版本太多,难得这一个,大师对大师,如高手切磋,点到为止,点到的又不止,回味无穷。
  • 思郁
    10-08
    评论博尔赫斯的文章和书籍一大堆,但是大多数都是陈词滥调,因为我们都是用一种崇拜的笔触去评论博尔赫斯,还没说话自身先矮了半截,导致对博尔赫斯几乎没有势均力敌的评价。这一方面说明博尔赫斯文学的高度,另外一方面也可见他的独特性。略萨写博尔赫斯的文章大多数也不能免俗,但这本书中有一篇评论不可不读,就是《博尔赫斯的虚构》,单是这一篇对博尔赫斯的解读,可抵很多只会称赞博尔赫斯伟大,但是说不清伟大原因的读物。
  • 欢乐分裂
    11-14
    与传统访谈有区别——横跨的时间让同样的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产生了不同的氛围和场域,体量轻薄而颇富深意,尤其是《博尔赫斯的虚构》值满分,研究解析文献汗牛充栋,这篇写得极为深入,略萨对博尔赫斯的美誉“简洁精悍”同样适用本文,精确概括无与伦比的特征:将西班牙语“净化”到新高度并滋养无数作家,叙事的经济有效,结构形式的完美设计,高度风格化的文体,现实风物被抽成真空式概念而“融入纯智力的维度”。这些标识注定博尔赫斯会偏爱短篇,会向往成为世界公民,屡次谈起政治姿态,略萨毫不掩饰对他后来转变的震惊。
  • 邓安庆
    09-22
    一本小书,一口气就读完了。印象最深的是1963年27岁的略萨在法国采访了博尔赫斯,那时候博还没有日后那么有名,略萨认为他跟博是真正交心的,但是到了1981年,享誉全球的博尔赫斯接受了略萨的拜访,此次,略萨感觉到“无论是谁置身于他(博)的身旁,都会感到自己成了那无休无止、睿智博学、令人回味的独白的纯粹背景,那种背景静谧无名、常换常新。”简言之,博不在乎坐在他对面的是谁,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书中另外一篇《女人堆中的博尔赫斯》,略萨认为儿玉,“我认为正是由于她的存在,年过八旬的博尔赫斯才能度过五彩斑斓的数年光阴,才能不仅从书籍、诗歌和思想中获得快乐,也能从一位年轻、美丽又优雅的女人身上感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