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战争

读书评论:
  • sky liu
    10-11
    马拉松,温泉关,普拉提亚决战,莱奥尼达斯真勇士。地米斯托克利与普萨尼亚斯,民情如梧桐雨。陆军与海军之争永不停歇。温泉关的阵亡将士 / 生时光荣,死时高贵, / 祭坛作坟墓,哀思作祭碗,赞歌作祭酒, / 这样的墓葬不会摧朽, / 销毁一切的“岁月”无法使它没灭。 / 这些勇士的陵墓 / 用希腊的威名 / 作卫士,由斯巴达王 / 莱奥尼达斯作见证,他的英勇和名声 / 也是永垂不朽。薛西斯王亦浪漫性情,“眼前成千上万的士兵,百年后将无一留存”,“难道我们不是要去同样的目的地吗?”在永恒的相下(sub specie aeternitatis)。
  • 雾凇
    09-12
    再版书,讲述公元前波斯和希腊之间的这场战争。作者引用流传下来的史料梳理整个战争过程,对战争形势的发展、涉及的古代地理位置、一些关键时间点的历史场景、主要人物的策略和动机、对战兵力等,都做了介绍和分析,里面包含很多细节。对引用的史料也尽力做了辨析,比如神谕的内容、一些人物的做法和态度、历史环境和策略的可行性等,综合判断哪些比较可信、哪些存在夸大或者错误等等。不过,作者总体的态度有倾向性,还是战在认定希腊一方的自由民主、波斯一方的专制野蛮的前提下,这一点倒是可以跟《两个世界的战争》互相参照一下。书里部分历史时刻涉及到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爱希腊者),又想起来买了几年还没拆封的《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也是彼得·格林的书,有时间该读一下了。
  • 不啦不啦不阿狸
    08-16
    彼得格林的文笔还是老练,史诗般的文字叙述引人入胜,无不沉醉其中,同时冗长,繁琐的史料剥削和观点又让人神游天外,能做到两者并存,也是“优秀”。言归正传这本书汉译没出之前,在国内希波战争历史里面,只能看汤姆霍兰那本《波斯战火》了,而汤姆霍兰那本很多虚构的历史,这书算是“解解毒”。这书在历史上面还是看出老爷子的功底和严谨求证,虽有瑕疵但完全能看,但是老爷子是不是金牛座?那么喜欢盯着一段话钻牛角尖?真的催眠
  • 窠长
    08-19
    波斯的长生军为毛翻译成不死队,搞得薛西斯像是巫妖王一样
  • 格野
    08-17
    本书内容详实、史料丰富、文笔生动以及数幅准确的地图,作者对波斯和希腊的战略的描述却比较清晰,同时对当时的地理状况、士兵们日常生活描写也较为细致,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读完此书,让我对希波战争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于这次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也有了自己的感悟。
  • 陆钓雪de飘飘
    08-30
    若要击败波斯,首先需要的就是长时段的计划,而若没有连续有效的职权保障,长时段计划便不可能实现。这是地米斯托克利、珊提帕斯,以及每一位主张发展海军的反波斯派成员都看得很清楚的事情。必须找出一种政治工具,从而使得同一个人或同一派的人能够年复一年地掌握重要职位。答案就是“将军委员会”。这些部落军队的将领(克里斯提尼创设的10个部落各有一位将军)可以无限期地连续当选。他们组成一个规模适度的团体,代表着国家各个地区。地米斯托克利和友人们开始努力地把“将军委员会”改造成一个结合了内阁权力和总参谋部权力的强力政府机构。通过合法手段增加“将军委员会”权威的最快捷途径(实际上也是唯一的途径)就是削减执政官的权威。因此,在公元前487/486年,公民大会通过一项措施,规定从此以后执政官通过抽签任命,候选德莫推举
  • Albert
    08-27
    有点太细你慢慢品还是很好看的
  • bookbug
    08-26
    彼得·格林这本关于希波战争的历史普及书几十年后读来依然堪称经典,我觉得这离不开他那个人风格鲜明的写法。除开旗帜鲜明的自由VS野蛮、抵抗VS侵略个人倾向外,他对从马拉松、温泉关、萨拉米斯到普拉提亚、米卡莱的战争脉络之细致梳理,他基于史料与理性之上对希罗多德们的春秋笔法及埃斯库罗斯们的文学处理之分析,以及他不失时机又不由自主地利用一切空间(正文、脚注乃至字里行间)将远史与近史及现实进行观照(尤其是希波与一战、二战的对照,薛西斯地米斯托克利们与希特勒邱吉尔们的对照),虽然投入诸多个人情感,却并未影响阅读观感,反而增加了某种愉悦。作者为终章命名为最后的敌人,最后的最后用了戈尔丁及色诺芬的名句作结,仍是弘扬自由意志的胜利。但其实从来没有最后的敌人,波斯退去,伯罗奔尼撒战争就在眼前,这正是历史的真实。
  • 渊渟岳立
    08-14
    杰作。格林的战争还原能力可谓一流,无论是在《马其顿的亚历山大》还是在本书,能够结合地形将双方布阵、主将谋划、战争进行过程还原的丝丝入扣,极巨现场感,值得一读再读。
  • 流言
    08-12
    算是希罗多德《历史》的精简修正版。从大流士打雅典到他儿子薛西斯打希腊诸邦的五十年历史,涉及战争主要就这两场。第一次是波斯骑兵绕后偷城,雅典步兵勇杀波斯步兵(战力大于)后火速回城护城打赢。薛西斯是海军先被暴风搞得没打赢,陆军又打不过去温泉关,幸有汉奸带小路抄后破关,雅典弃城,波斯进城,屠卫城。而后又是海军立功,借着船快,圆环术,主场适应海域,加上波斯兵不识水性,借着南风干翻波斯海军,薛西斯退兵,留下步兵。最后,波斯步兵又是和希腊联盟军决战时被斩了首领而败退。战争期间政治格局变化,雅典与斯巴达等出兵动机,甚至波斯协议雅典打斯巴达等,穿插的阴谋和辩论其实是没有必要从希罗多德的习惯里带来的,简单的政治背景即可。总的来说作为简单了解古希腊一部分历史还可以,后面就是和斯巴达打最后被马其顿灭了。赠书加一星
  • 嗜睡症患者
    08-15
    英文初版于半世纪前,但时间丝毫没有磨损这本书的魅力。
  • 登坂望云
    10-15
    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一样,战争细节的考证与历史叙事的祛魅彼得•格林作品的一贯风格。希波战争在欧洲上的意义非常大,那些脍炙人口的史诗故事如今几乎成了人们对希腊城邦最直接的印象,希波战争给人对印象仿佛就是希腊城邦团结一致,掀翻了波斯这个庞然大物。本书以冷峻的笔锋与详实的考证向大家展示了希波战争中的希腊诸城邦绝没有那种荡气回肠的浪漫,反而充斥着怀疑与背刺,整个希腊根本不存在什么共同体之类的意识,诸城邦的联合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作为反派的波斯,其文明程度也并不亚于希腊。战争过程也绝非单线程,战役的胜利甚至还会引发城邦内派系的分裂。这样的历史叙事无疑要比史诗性质的故事更加真实和信服。一分扣在翻译,译者跟着行文进行直译,没有考虑汉语的需要习惯,导致无数的破折号与补充说明割裂了连贯的叙事,非常难受。
  • 尤大木
    10-13
    精彩绝伦!读过格林教授的《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后就明显感觉得到他那一半是热情洋溢一半是冷静尖锐的笔锋是多么美妙。希波战争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历史转折。本书并没有局限在自由—野蛮/西方—东方斗争史实描述上,而是更进一步地深挖了公元前五世纪希腊文明(尤其是雅典文明)的主要特征,并以理性化的视角抽丝剥茧分析了整场战争的逻辑脉络。从薛西斯对财富(金)的掠夺储藏引发爱奥尼亚城邦的大叛乱,到雅典城邦民主内部土地商人贵族与“无产”水手阶级的矛盾;从斯巴达的孤立主义到地米斯托克利的海军政策;从以德尔斐为首的神谕所具有的政治特性,到萨拉米斯海战双方的战略逻辑……隐藏在阴影中的历史真相,似乎慢慢展现出来,令读者惊叹。本书亦是对希罗多德历史的修正(写了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原来真相是这样),也是对希腊人的赞歌!
  • 尤里卡
    10-07
    爆发于公元前499年的希波战争,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亚洲文明与欧洲文明的第一次冲突,战争结果是希腊取得最终胜利。这场战争的历史并不限于希腊与波斯之间,它还深刻了形塑了当时的亚欧局势,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并且还推动了科学、艺术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无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正如英国军事历史学家约翰·富勒在其著作《西洋世界军事史》中所说,“随着这一战,我们也就站在了西方世界的门槛上面,在这个世界之内,希腊人的智慧为后来的诸国奠定了立国的基础。在历史上,再没有比这两个会战更伟大的,它们好像是两根擎天柱,负起支持整个西方历史的责任。”
  • 10-03
    真实还原这么多年前的战争,历史记录也有偏差虚假,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去相互印证,因为记录历史的历史人物也有喜好和偏见。
  • 小糊涂神
    09-22
    之前读彼得格林的《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就非常喜欢。这本书也很不错,在有限史料的基础上,对古人的心理活动、理性和非理性选择的还原相当传神,尤其是萨拉米斯海战一节。惟有还原出邦际斗争及阶层内斗的困难和精明现实(而不是弱智)的敌人,才能衬托出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奇迹。书中最光彩的人物非地米斯托克利莫属,对内排除异己,对外统合联盟,对波斯行反间计,因敌变化而取胜,真是奇才!对战役过程的描写也精彩纷呈。有趣的一点是希波战争中希腊各城邦之间心怀鬼胎尔虞我诈的程度并不亚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或者说一直如此,所以说打跑了侵略者再内斗很正常。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作者经常将希波战争置于二战的情境中,例如多次将地米斯托克利比作丘吉尔,看来彼得格林在写作过程中还是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偏向,可能也与本书在冷战背景下写作有关。
  • 小星星
    11-18
    外文翻译,加上历史叙述,可读性没有那么强,但还是很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