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的记忆

读书评论:
  • 莫挨老子
    11-18
    喜欢得不得了,应景得不得了。
  • Win
    11-20
    这个1958的女孩,如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曾以在超市和商店小偷小摸为乐过,这个自我回忆着实大胆!但由此我也不太喜欢她。这本书其实和很多评论都不贴切。小镇做题家很会写作。很会读书。很会考试。把一个没什么深刻情感体验的往事写到了诺奖书系,值得读。
  • Candida
    11-20
    讲述了作者在1958年在夏令营当辅导员的一段感情回忆,把女性客体性欲望的绝望和失贞羞耻的矛盾感情展现,在阅读《第二性》后作者不再自轻自贱并和好友选择离开法国的师范学院去英国读书经历了快乐而无忧无虑的一年,写偷东西给女友当辩护人、为了H暴饮暴食节食嫉妒等情节、学校里出身不同的阶级差距、怀疑自己闭经的羞耻和对父母的不满…私人性很强的回忆录,文笔一般情节简单
  • SySybyhdsswxd
    11-12
    零散记忆,女孩子成长的困惑、想法的转变。
  • 于小床
    11-10
    当下之我与过去的她的对话
  • 棠棣
    11-12
    (从老师手上借到的书)喜欢的故事……写作直面人生创伤 说是没有作者自己的人生我是不信的…。“只要我没有通过写作再次踏入,没有停留这几个月,我就没有离开。我还没有从床上起来,依旧赤身裸体地躺着,浑身发抖,从第二天起我就疯狂爱上了这个男人。”“在S市的房间和卡迪内街堕胎医生的房间之间,有一种绝对的连续性。我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中间的一切都被抹去了。”
  • 专剪线头
    11-09
    法国莱农 偷东西那段笑死我了
  • 糖渍柠檬
    11-11
    安妮书写对于自己1958-1962年往事的回忆,这三年多的经历和她用在影片《正发生》中的素材相呼应。(这本书的翻译略逊于同系列中的另外两本,扣一点分。)
  • quasix
    11-10
    我想安妮·埃尔诺实现了她所说的,1958年夏天的女孩不是我,但她也不是虚构的。1958年与2014年并没有融为一个我。有时《一个男人的位置》和《一个女人的故事》会成为这个文本的补充,具象了她匆匆上车把母亲留在人行道上时母亲的脸,拉回到R受邀到我家时跟我的父亲问好时的场景。在食物与月经之间的,模糊不清的意义,也有“骇人的真实性”。
  • 梁中和
    11-10
    不知不觉,不忍释卷。女性作家很少辜负人,因为她们从来忠于自己。
  • 河树獭
    11-13
    讀這本感受就純粹多了,不再有讀《位置》和《女人》時那種「旁觀者的羞愧感」,也不再懷疑寫作者書寫的權利。對己直接剖視終歸是比剖視他人容易讓人接受,我發現我在讀另外兩本時總忍不住想:擁有一個後代是多麽可怕,有了後代,人就要被迫接受「後代的目光審視」,并在這種目光之下喪失一部分主權,留給後代一個不受自己控制的形象。「不是虛構」(也很難説是「復現」)而是「解構」記憶,從而從記憶中解放自己,「我們當時不知道所經歷的事情有什麽意義,這才讓寫作變得十分必要」。
  • Stan辰
    11-09
    写得很迷人,纵使故事本身很残忍。比女人、男人两部更加迷人,技巧更加娴熟。女人或许感性,男人或许克制,但是女孩这部更加的像是小说,而不是非虚构的记录。更喜欢这部。
  • 安提戈涅
    12-22
    不喜欢,不认为是好的文学作品。如果要探索内在自我,埃尔诺就应该使读者免于轻易地将主角的痛苦总结为外在的原因——男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污名(妓女、“不来月经”)等等,因为这些东西实际上还是在谈外在于“我”的存在。
  • 司令
    06-04
    挺好读的。简洁,真诚,恰到好处。抛弃了这类题材通常的矫饰,审度,自怜自怨,视角仅在详实地叙述一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光,既没有怪罪于社会和他人,也没有埋怨自己。只是把一段青少年的惊涛骇浪,尽可能地以旁观的平静姿态讲述出来。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比最近读的其他女作者要好。但我也不确定这是诺奖水平。
  • malingcat
    10-22
    情窦初开的少女,自己别扭跟世界也别扭的那个时期。直率是真的。至于说她像普鲁斯特,除了“回忆”这一点,不至于吧。
  • 思郁
    11-21
    从开篇的“照片中的女孩不是我,但她不是虚构的”到最后的“她就是我,我就是她”,时间跨度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我们是如何影响他人的人生、记忆、生活、行为方式的呢?与这个人共度的两个晚上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我对他的人生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这不是那套常用的与自我和解的话语模式,她只想探究那个小女生的耻辱的根源,“我左右摇摆,得到了理解耻辱的秘诀,并没有消除羞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