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者的梦

读书评论:
  • 自己挖坑自己跳
    11-24
    渐入佳境,初读曼波笔下的故事像脚尖触碰冰水时感受到的冷冽,由下至上遍布全身的残酷和抽离,而后像是一个人的夜晚里安静的自省,原来羞耻的念头、隐匿的秘密、暗处的畏惧存在于不止一个人的深处,像乳胶气球,又脆弱,又坚毅。
  • 翁德尔
    11-14
    多重混合体,前面多篇非常有法国小说与卡夫卡的味道,后面的就变成了基罗加、鲁尔福和博尔赫斯的混合了,甚至还有一篇仿科幻小说,流亡的故事总是这样内里确实非常幽默,但幽默之下的忧伤是掩盖不了的另外就是内里有一个全能的父亲
  • 铃湮
    06-04
    喜欢《胡安与太阳》,《伤感的旅途》,《那家伙》,《达马索的小狗》。分外讨厌钢琴与迪多那两篇。所有故事确实具有拉美文化的特殊语境,但读到后面有些篇章乏善可陈,说不清是流水账记叙文,还是作者的个人日记汇编。与最近看过的其他短篇小说相比,作者语言的过度直白与平实,时常消解了故事中核心的非日常色彩。也就是说,不能所有不同时空场景下的故事,都用同一套文字风格来描写!另外翻译出现网络用语,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如此看来,我可能更倾向于还原语境,而非本土化意译。
  • Lynne
    01-22
    作者在这本集子里表现出的情节塑造能力不强,很多故事都像戛然而止了,有些过于简单或虎头蛇尾,确实佳作不多。描写的风格和气氛还是很好的。推荐阅读贾尔迪内里的另一部中长篇《热月》,画面瑰奇且惊心动魄,要有魅力得多。希望作者的其他作品未来能出中译本。
  • 布裡格手記
    01-18
    风格还是蛮跳跃的,最不喜欢的是模仿鲁尔福和博尔赫斯的那两篇,厚重用力,似像非像,也许是致敬吧,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早期的作品,写作者在摸索到自己的风格之前,难免热衷于向偶像看齐。开篇有狠狠击到我,越读下去越没了底气,佳作不多。
  • 喜喜
    01-06
    作者用一个个看似日常的故事,写出了生活中的无奈,讽刺和苦难。有无法归国开着琴行的异乡人,重情重义的绑匪,镜子碎裂后开始遭遇变故的一家人,有人口买卖,有阿兹海默,还有被毒蛇咬了后死掉的人...《伤感的旅途》让人想到了波德莱尔的诗,当然小说描写得更艳情,最喜欢《珍妮·米勒》,因为你在这个城市受了伤,所以它是我眼中最肮脏的地方。
  • 补特伽罗
    01-15
    能够看到贾尔迪内里努力追逐拉美文学黄金一代的身影,不少篇幅的技巧相似且用力,一不留神就滑向了肥皂剧。
  • Sebastian
    01-13
    风格比较杂乱,水准参差不齐,流亡者对魏地拉政府的怨恨、流亡途中的见闻算是一条主线。有一些动人的场景,比如《鲍勃叔叔》《胡安与太阳》;有一些怪诞的情节,比如《吃掉他》《加西亚司令》。《博尔赫斯丢失的书稿》用博尔赫斯的风格虚构了一场与大师的偶遇;《彼端起舞,此处哭泣》用鲁尔福式的倒叙与回忆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但对前辈的致敬也就到此为止了。比较喜欢《那家伙》《老爸与钢琴》,前者有种铁血硬汉的悲壮,想要对抗强权又无能为力,回家的漫漫长路就是逐渐接近死亡的过程,读者期待最后会有反转,结果不过是装好了消音器的枪口;后者将窗外的意外事故和房间里的家庭琐事并置,讲述了一个男人糟心的一天,阅读的过程中会感觉到街上扬起的灰尘、主人公的汗水和焦躁的情绪,结尾与前文毫不相干又十分有趣。可惜这样的作品占比并不太多…
  • 上海译文文学室
    12-20
    生活与记忆里的细小裂痕
  • 陸鰅痷
    01-22
    羡慕作者跟活着的大师聊得有来有回。其实也不是非常羡慕。无论如何,亲见自己青年时代的文学启蒙者是一种幸运。我此生没有这种幸运了。后来人也不妨写得很好,也不妨称大师。不过,启蒙是不一样的,等于初恋。
  • 宝珠
    02-12
    2022.02 是那种一眼没爱上越琢磨越喜欢的短篇,看完特别想喝马黛茶。还特意去查了“肮脏战争”和作者的故事,于是才能明白这25个故事里曼波的“爱与恨”。
  • 释槐鸟
    02-16
    直奔第62页吧,其余的略略。
  • 黄土路
    03-08
    《鲍勃叔叔》《〈十一公里〉》《吃掉他》《加西亚司令》等几个短篇很惊艳。鲁尔弗对他的评价也很恰当。意犹未尽,又去找他的《热月》,甚至四个儿童手绘本也读了。
  • 小鹅妙妙屋
    04-03
    很轻盈的叙事,蛮适合当阿根廷文学入门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