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回响
读书评论:
-
一四迷葉03-173.5 轻松易读的法律随笔,没有如期望中的那样得到一些很深的见解,觉得老师对于表达观点还是过于保守。但是老师的引用很丰富,为我补充了很多其他的知识(比如关于米兰达警告的真正含义),还是有所收获。
-
科学尽头是玄学03-17后几篇稍微比前面差点。点赞的书籍。
-
木木02-11因考研,2022年于我而言是空白的。这本书让我重新了解那一年的时事,有些是全新的视角,有些是对大众的普法,但是仍然学到了不少,比如不同的受众不同的写法,判决书要注重什么,警情通报又要怎么写才能使百姓不觉生硬;律师究竟担任什么职责等等。读罢,深觉陈老师是温情的人,仿佛能够读懂每一类人的内心(但是有些构想太理想化了),她简短的评论直击内心,序言中说“每次结尾和标题不会写,都会甩给陈老师帮忙”,真的不是虚夸啊。她以笔书写这个时代所经历的,引导读者建立良善价值观,为法治精神添砖加瓦,哪怕只有一点点,哪怕会受到指责,她也是愿意的。法律是理性的,也是情感的产物,正义的实现要尊重法律,更要兼顾人情。
-
She is someone12-18只是对轰动社会的案件作出个人评价,像是个人公众号文章。陈老师也存在成语使用不当的情况,成语与语境褒贬不符,编辑也要为自己的疏忽负责。另外,重复的描述过多,比如“它应该有强大威力,可以无远弗届,可以虽远必诛,但它同时也要有温度……”,这段话一字不差出现了两次。
-
胡凌霍12-25陈碧老师的文字,有女性学者特有的温柔和力度,简洁明快,如银针落地,硬而清脆。
-
豆沙味儿年糕02-19不常见的女性法律从业者的视角,兼具了女性的柔和特质和从事法律的专业人士的专业思考,讨论了这两年大家热议的几个案件甚至包括开端里锅姨的案件。很喜欢这样的视角的文章,感觉也是可以经常拿出来回顾的类型。愿我们都能如陈老师所说,能自己在充分了解各方情况以及观点之后能自己做出决定和判断。
-
Right~~12-16以后看到热点案件不要一味光火,了解其中被侵害的法律权益才是紧要,人人都分担点火力,拿出点担当才是,正义要一直回响!
-
兰心成长记12-16没想到还有对《开端》里爆炸案的分析,太精彩了,陈老师要继续写啊!
-
静海垂澜12-16很早关注了澎湃的专栏,专栏的几位老师里,陈碧老师文字干净,能直接感受到老师那种义气和温暖,很高兴陈碧老师也出了新书,必须支持!
-
子非鱼12-16“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我们的底线保护。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 我写法律评作为女性,真的就是天然弱势吗?不见得。只是在现实中被隐形了很多。这些来自历史的,文化的,法律的,伦理的,夹杂在一起让女性变得弱势。都2022年了,还有女人被铁链束缚,满大街都有摄像头了,也不能照见那些在黑暗中的人。点赞这位用法律方式写故事的作者,虽然女性是情绪动物,但人仍然有理性。作为观者,看到这样的案例都情绪波动,何况写这个罪名的人。 作为一个女性,作者克制着自己的同情、悲愤以及背后泛起的恐惧,也深知这份深渊、或者是集体无意识里带来的森森恶意,稍不注意,就会被吞没。写下来是为这个时代每一个都市里自以为安全的女性。如果连女性自己都对无辜者、无助者的遭遇面前保持淡漠,认为与我无关,那就是最大的放弃,以后便无人可说。
-
云玖弋12-16陈碧老师是证据法老师,写起文章来也是有理有据的,而且融合了案件与故事,读起来不枯燥,却收获满满
-
七徽12-14特别喜欢书里对女性权益案件的解读,第一次从女性视角解读案件,作者除了专业之外,字里行间还有种侠女的风范。
-
韩悦12-14之前就听罗老师说过火车奇遇的故事,没想到陈碧老师居然敢吐槽罗老师是“被命运宠爱,又怕冷宫的贵妃”,羡慕这种神仙友情了
-
会移动的山12-15从书里看到了一位法学教授的情绪,而不是冷冰冰的法律,看到恶性案件,她也会愤怒、生气、懊恼,充满人性也充满力量。分享书里的一句话:海明威说这个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们为它奋斗,而我,同意后半句。
-
拾月的尾巴12-15法律界也需要 girls help girls
-
铲铲02-20虽然是法律从业者,但是言语间冷静而温婉。唯一遗憾是从女性角度来为女性权益诉求伸张,也点到即止。
-
顾大海12-17陈老师带我们看到法治温情脉脉的一面。
-
Lottie03-07女性视角下的刑事热点案件的法律公共写作,有普法意义,更重要是让读者体会到冰冷的法条之外,社会情理、价值观和法律的交融。在法律领域公共写作的人多少保留着理想主义因子,写作空间愈来愈逼仄的当下,很多结构性的不公不能被选择性忽视。
-
赫恩曼尼02-19很不错的普法随笔集。一口气读完,被书中的正义感打动。在后真相时代,追求真相的代价是昂贵的,渴望正义的行动是勇敢的,得偿所愿的期待是奢侈的,作者却仍坚持言说、探求真实。尤其喜欢这段话:“如果一个杀人犯应当被处死,也必须经过合法公正的程序。非法剥夺一个该死之人的生命绝非公正,同时也危险至极,因为这将导致司法的滥权和不可估量的无辜被告人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