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清流1
读书评论:
-
程小若07-26当今社会,已再无辜鸿铭,不少学者也时髦地骂骂社会,骂骂人,但他们早已无辜鸿铭独立人格,忧贫的多,忧道的少。张中行说:我想,如果说这位怪人还有些贡献,他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在举世都奔向力和利的时候,他肯定站在旁边喊:危险!危险
-
dollars04-0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士,家事,国逝,三个篇章把那些远去的人和事又一次摆在我们面前!
-
autismius05-114.5 跟随着作者回顾了五四前后那段历史,看到一个个大师出现又陨落,感受着一个个文学大师的喜怒哀乐,感慨很多:1.作为鲁迅先生的粉丝也应该承认,由于意识形态,鲁迅被神化了,但仍担得起我们最高的敬意;2.作者稍微有点偏爱胡适,在胡适一直被这个国家忽视的背景下,可以理解;3.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从来就是百花齐放,也应该如此;看到那些昔日的新文化运动主将后来四分五裂,甚至反目,这多像我们的朋友之间。人性是个太复杂的东西…
-
我爱03-23十年,蔡元培,胡适,周家兄弟,钱玄同,李大钊等思想先驱掀起了狂澜,从北大新风到四一二,真是一个大时代!
-
懒散自知11-09当时的北大真的是群星璀璨,氛围极好。内个时代的开放便是,一群爱好相当的人可以聚在一起,你谈你的想法,我谈我的经历,你可以继续革命,我也依然保持自己以笔代刀。在意见上会有争吵,但总是无伤感情的大雅,对才学上的惺惺相惜,彼此或可以求同存异。蔡元培的得体,鲁迅的尖锐,陈独秀的专权与激情,还有我最喜欢的胡适身上的文人气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用自己的武功大展拳脚。面对外界风雨飘摇,辗转动荡,依然愿意坚持自我,即便是其中的关系分分合合,但从他们每个人身上都看到一种骨风,也许正是大多今人,在不知不觉中所遗失的东西。很是痛快。
-
Talent01-24错误百出。各种演绎。
-
败者吃尘03-06正在读,有点读不下去了。作者太过主观,作为读者的我只想看到最真实的民国的人和事,不想听太多作者的主观评价。而且作者对于鲁迅简直充满恶意,从头批到尾。更是在评论鲁迅和朱安的婚姻时,说“朱安真的比《祝福》里的祥林嫂还悲惨——祥林嫂毕竟有过真正的家庭,有过孩子,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如此想法令人作呕。书中诸多令人不忍苟同的论调实在太多,不知道还能不能坚持下去。这本书竟然被推到如此高度,再看到作者乘热打铁出的2.3.4部,都不过是书商的阴谋罢了。算了,就当野史看吧。
-
Bulleted bird06-10盛产大师的年代,大师们惺惺相惜,互相取暖,却又在后来的政治选择上各奔东西。独立自由如胡适,品格高尚者,不为政治取向左右,不计前嫌几次救陈独秀于水火之中。不论后世如何包装少帅毛等人,他们对文人的杀戮,对历史的偏颇,都该被铭记于历史中。那个群星闪耀的时代,留给后世的是傲然的风骨,及瑰丽多姿的文学宝藏…可惜文学终究离不开政治,最终在党派争斗中,一批大师卷入其中,一片乱战,那些独立之精神,民国清流,就此远去…
-
文钻之光08-17客观公正再现民国大师们的史诗集体传记,还原历史和大师们的本真面貌,讲述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容,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厚的知识分子情怀和道义。大赞!
-
我姓贺能取什么07-09对民国大家有了清晰的认识。1、学到了大家的人格魅力!胡适的宽容仗义,蔡元培的公正勇气,邵飘萍、林白水等真正文字勇士。2、客观的认识了鲁迅、陈独秀这样被过誉了的大家。3、文学界知识分子都分分合合,别说普通人。但有几人能像胡适这样看清本质,保持冷静,还有前瞻宏观的思想。…
-
Homade05-16没那么受意识形态影响下描述的民国大家,有几分颠覆的意思。
-
mIRAGE10-21想再看一遍 可是太伤神了
-
渔火09-30名人轶事,群星闪耀,为国为民
-
路边的胖子09-28额 我上当了,半夜失眠看看书,七块钱电子版看了手机上九屏吧 实在看不下去了…“想到这里,中山先生那略显威仪的脸庞,特别是清澄得如一泓秋水般的双眸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准备在校门处建后来成为北大象征的“红楼”。想到这里,蔡元培脸上似又浮起欣慰的微笑。”。书里面这种中小学生优秀作文修辞手法实在太多…怀疑骗稿费啊… 还有民国上海是福开森路吧没有福开路啦,写文史类书史料也不查就在那边修辞…给个一星挤挤水分!
-
Luppiter12-11『不自由,毋宁死』正如书中所说,春秋与民国,或许是中华言论最最自由之时代。以后的自由,又在何处呢。
-
悉达多06-03那个时代的人,总是熠熠闪光
-
vendome11-19非常不错,适合给看惯了教科书和传统宣传的青年们普个及。把曾经被湮没的一些声音和史实拿出来,您自己去判个断。民国之所以像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一样士人辈出思想璀璨,可能就是因为在新旧体制的冲击和转换的混乱下,思想界相对宽松,社会的动荡和新旧风潮形势倒逼。关于胡适、鲁迅、周作人、辜鸿铭、章太炎,以史料为证的描绘下更加的丰满和人性。各个文学社团、报纸刊物的兴衰起伏也有脉络可寻。总之,在中国那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条件下,文人这个群体充当了不止文学思想,乃至政治思想启蒙的的先锋,却又反过来因为群体固有的缺陷而被政治的潮流所冲击、摧毁和淹没。但无论如何新文化运动衍生的思想带来了当时陈旧的中国恰恰当时所需的药引,这是不争的事实。第一本写到1927年国民党正是反共禁锢言论为止,也算是民国初期最亮丽的一笔。期待下本。
-
望月封道11-16文风实在是不忍萃读。在二十一世纪如此行文,只能说明作者本人几十年无进步。不考虑如此恐怖的文风的话,这本书还是有些点值得一读。其现实意义因人而异:民国大师是这个国家最后的士人,可惜放在今天一个都活不成,侥幸没被枪毙,绝对都会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