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西狩丛谈

读书评论:
  • asai
    10-07
    奔着八卦去的,果然没失望。广西师大“戊戌”这个系列选得不错,其他几本也值得一读。
  • 喵゜
    01-05
    补标。大学第一次去图书馆,借的这本。还是没机会成为历史系学生辽~
  • 爱睡沙发的猫
    10-24
    到底是那段往事的亲历者,虽然也是聊的八卦,但比起那些胡编乱造的秘史,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再加上刘治襄的文笔也非常棒,一口气读下来,西太后的精明霸道、光绪帝的萎靡懦弱、李鸿章的雄才困遇、军机处衮衮诸公的昏庸短视,一一跃然纸上。
  • 李大墨猪
    02-05
    晚清近代笔记最好看的几部之一。不仅关涉庚子事变细节,也是中下层官僚视角下的晚清官场百态。又,记李鸿章言谈虽与庚子事变无大关系,颇多关乎时局的大论断。
  • oakma
    10-08
    绝对值得推荐一读,可以让人对义和团运动有所了解,同时也知道一些清末逸闻,比如李鸿章自称糊裱匠等等。
  • 恰若初见
    10-11
    历史亲历者口述,友人笔录,真是历史较多装饰,读此书方知庚子事变前因后果;百年来国人志气,由是而衰,至今跪地不起,言称白大人者,多如蝗虫,愿新世纪国民心气能恢复本源,重归中华优良传统: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自立于天下。“吾国受病之源,亦固匪朝伊夕。自鸦片之战而外邪已入,自洪、杨之乱而元气大伤,然犹是肤膜寒热之外感。一转而入腠理,遽成绝大危症,则实自庚子一役始。”“刘治襄同年,雄于文,下笔娓娓不倦,同值枢垣,朋辈三四人,嘈杂其左右,而能作文治事如平时,此孟子所谓不动心者也。吴公渔川,曾以怀来令随驾西狩,耳闻目见,与当时外间所传闻异辞。吴公口述,刘公笔授,随闻随记,积久而成帙。今所刊《庚子西狩丛谈》是也”
  • 南歌
    11-01
    有点意思,尤其卷三。文笔也不错。
  • 叠字锦
    06-29
    成书于民国。后之视昔,依稀往事历历在目,但已是翻天覆地。作为过来人,书里面写得相当详尽,包括西逃回銮等一系列细节。统治者缺乏远见,民众愚昧无知,官吏或有毓贤者手段严酷惨无人道,或如李鸿章者壮志未酬,抑或诸多看清时局者,难以保全自身,如张荫桓的枉死,还有那诸多因反战被杀的大臣。清朝遭此重创,绝非偶然,但亦非仅凭何人一己之力能够扭转的时局。
  • 西贝柳斯的食指
    11-02
    李鸿章常见的几段引文都是来自此书,裱糊啊晚起啊痞子腔啊。另外借李之口说曾国藩作挺经。仓皇出宫一段仿佛崇祯嘱咐太子。刚赵坚持法术甚验到吾用其心。义和团勾结内监似黄巾。怀来衙役不过二十。作者似不甚廉。
  • 烟斗客甲
    05-29
    未荐。于拳乱之始末,行在之起居,仕途鬼蜮之情,政事得失之故,详征博载,巨细靡遗;笔致纵横,词采磊落,事皆翔实,庶可传信;盖庚子之祸,为前古之所未有,不独关有清一代之兴亡,抑中外交通之一大变也;铜驼棘里王气全消,白雁霜前秋风已改;渔川因为从头叙述,合座倾听,均敛容屏气至寂然不闻匕箸声;直至全部结束始相与起立环顾,则花砖日影早已移过七步直上西棂矣;有闻必录原不假以成心,据事直书更无劳于曲笔;大师兄躬代神位口含天宪因此声势赫耀可以颐指而气使;又有砂锅照者以飨神团人挟一锅,砂锅仅如巨钵自言饭百人不尽;但见其手挥目送意到笔随毫不觉其有惨淡经营之迹,此真所谓举重若轻才大心细者;外交人才如此消乏而又自戕贼之长城自坏其谓之何;前行者八人自称为八仙已至阖下均止步序立一一自唱名通报,装腔弄态全是戏场科白几欲……
  • 且待我伸伸脚
    03-15
    义和拳之乱,所以酿成大戾者,症结不外两端:一则民智之过陋也。一则生计之窳薄也。民众为此等结习所沦浃,因愚而顽,因游而暴。适有民教互阋之问题做之导线,端王、刚毅因大阿哥之立乃利用钩煽,欲灭洋人。奸民倡之,愚民和之,游民暴民益乘势而助长之,如硝磺桴炭,一但翕合,遂轰然爆发而不可复遏。终至两宫西狩,清社之断送亦实萌于此,呜呼哀哉,为之奈何!
  • 少平
    01-14
    前两天看到@保守主义评论 的微博,提到庚子拳变的两大起源,激起我的兴趣。两大症结,一是民智过陋,二是生计艰苦。提到北方人民,简单质朴,缺乏教育,且观念为小说和戏剧塑造,一为《封神》、《西游》,迷信鬼神之道。一为《水浒》、侠义,逞草莽豪强之勇。谈及生计艰辛,指责北人生性懒惰,谋生之道逼仄,往往不能自足。因愚因惰,而游而贫而困,互为因果。庚子拳变之际,北人多愚民、游民、暴民矣。我关心这一点,贫穷、战乱、缺乏教育,塑造着世代北人的心灵和大脑。看到《庚子西狩丛谈》这本书时,我有强烈的直觉,我能读到关于董福祥的事迹。此人亦是庚子之乱的重要角色,但并非光彩,我关心董福祥只是因为他出生在我老家山后的村庄,相隔不足十里。时隔两个甲子,时代剧变,但有些心理深处
  • 油头虚翁
    05-28
    神剧《走向共和》的编剧从这本书里借鉴了不少内容。书中几处回忆场景感十足,印象深刻历历在目。李鸿章在贤良寺怒斥袁世凯作为翁同龢的说客请他辞去大学士;御前会议上,刚毅与浙江三忠在庙堂之上围绕是战是和而唇枪舌战;西狩时光绪帝与内监玩起胖揍袁项城的游戏,可见德宗恨袁之深。吴渔川襄助逃难的老佛爷,从县令火箭式提升至朝廷亲贵,红到能与西太后讨论大阿哥问题,怎奈惹得岑春煊和瞿鸿禨眼红,日后被擎肘和穿小鞋,所以,人的命运除了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此话不虚。
  • 采药
    10-19
    第一印象:慈禧太后这老堂客们;第二印象:钓鱼岛是中国的;第三印象:李中堂大牛。
  • 四通居士
    04-01
    很能看出吴永的性格和作风来,无论对此做什么评价,都不能遮蔽吴氏作为传统士大夫的人格,对慈禧万分忠心因为有知遇之恩,文中一再提及,对光绪则评价不高,对有恩于己者如荣禄不吝赞扬,对排斥陷害己者如岑春煊极尽愤慨,为官虽清廉但头脑有些冬烘。一言以蔽之,对慈禧感恩戴德的中下层官员。文笔极其老练畅快,增色不少。增加的其他三种文献与之对照更能看出吴永叙述中被放大或忽略的某些重要事实
  • 路德维希
    01-18
    里面讲到的慈禧、岑春煊、荣禄还有李鸿章,完全是另一副面孔。张荫桓始终死的可惜,类似毓贤这种祸国殃民的人,真是死有余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