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饕漫笔

读书评论:
  • bunny friend
    02-09
    吃是文化,需要见识,作者确是个真正见识过的人
  • 林雨飞
    02-01
    点到为止,写的不那么深入,不过瘾啊。却让人真真的怀念以前的北京。。。
  • 天亮天黑
    11-13
    选题有些不错,但通篇读完的感受还是守旧和无趣,或许和社会环境有关,老观念未必正确,浮一大白也不再浪漫。
  • 撒旦的表妹
    05-08
    这种功底深厚的人写的饮食文化书看着才更过瘾,而且作者出身显赫,见多识广,文笔风格大气不说,写的食物精致讲究,美食中见人文历史,还跟着了解了不少戏曲知识。一边读一边还得斟酌思考,读完只有敬仰,以及找机会要再重温一遍。
  • 莫陶客
    11-15
    我记得是我大一军训时候看的。后悔带这本书去军训,那叫一个馋。
  • 穆清
    11-03
    作者本身世家出身,见多识广功底深厚。但是也无甚新意,主讲的泰半还是京城周圈的老字号,另有些自己这些年来吃过的精品,档次都颇高。作为美食研究的深刻程度不如逯耀东,书中体现出的作者亲身经历的历史时代变革倒是很有趣的。
  • 贺嘉老师
    12-14
    饮食讲究取材得当,运用自如,调味和谐。观美景,尝美食,得美人在侧,人生一大乐事!
  • 王老虎
    09-08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 海马
    04-30
    前朝破落的大户人家还有好厨子 ,势必被副总理抢走。没像宋太宗那样算客气了。
  • 别歌
    11-20
    几年前的饕餮文字书,直到现在我还是大爱不已
  • 神威
    05-19
    休憩106th,赵珩此人定位比较尴尬,属于时代转折接缝处的蝙蝠群体,回顾民国风物非他所能,五六十年代与名家交往的回忆也是以孩童形象出场,基本零敲碎打以讹传讹,纯写吃,无力像梁实秋汪曾祺一般催人流涎,也无力如郑骞等老几位写出逝去美食的风味,同辈龚鹏程写吃功力都远凌驾他之上。读完前一半我想打两星,结果家厨漫忆与何山药两篇强势反弹,实在是出我意料,可见行文动了真情,力度立刻不一样
  • Sky
    04-29
    读本书最大的乐趣并不是各种吃食,而是作者所写的50年代到90年代末这解放后五十年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作者出身大户人家,其中既有陆文夫的美食家中的怀旧,也有80年代后市井小吃的变迁,让我想起小时虽贫乏却也难忘的岁月。
  • 沈书枝
    01-04
    如果没有时常出现的名人官衔和高档馆子,也许会觉得亲近点吧。写法和梁实秋相近,但对食物本身的喜欢似乎不如,或可说是一种文化意味的不如。喜欢看的是里面有详细做法的,这类也大多是作者较熟悉的。有几篇把和吃食有关的普通人也写出来,可以见出人情和时代变迁的痕迹,是最喜欢的部分。有些只是草草罗列在何时何地吃过何物,未免少味。
  • 商夏
    10-21
    吃很难写 因为怎么折腾都比不上亲自吃一回。
  • danyboy
    05-17
    因为读《何山药与爆肚满》哭了,才借来这本书读;读完全书就哭过一次,还是《何山药与爆肚满》。再具体点,就是拆西四牌楼时何山药那句“咱走,别看了,我看着心疼”,和66年他对作者说:“今天看见你特别高兴,可我没地方请你吃爆肚了,也没钱请你吃爆肚了。”
  • 大-燕-威-王
    07-25
    每个人都有一本吃账,不需要什么饮食文化来当幌子,不过就是个馋。这书好就好在,写出了这份儿馋,不装逼,特亲切。如今想要当老饕说实话真心不怎么现实了,就好像别墅文化是建立在仆人雇佣制度的基础上,小家小户想吃点儿好东西也各种费事儿。选料呢没法保证足够好,手艺也只能靠摸索……唯一真实的就是那份儿馋劲儿,否则活着真心没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