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馔馐谭
读书评论:
-
清炒豆苗02-15虽然讲的主要是民国时期菜品,不可与今日之品种丰富同日而语,但作者有深入的调查比较和思考,读来不仅开阔眼界甚而垂涎欲滴
-
钟情09-07木须肉那段算是最有价值的了,其余的内容,只是更加凸显齐老的缺点,对于这类描写饮食文化的内容,没什么天赋,文字有种生疏感,与唐鲁孙一比,差距明显
-
aodi21308-29事先做好的文章固不许带,而书籍如《四书》,亦不许带,如在上身搜出了《四书》,没收了还可进场,若在下身搜出,则不但不许进场,还要有罪,因其侮辱圣贤也。
-
刀叢中的小詩12-08《中国馔馐谭》——眼看他吃大席,眼看他报菜名,眼看他味没了。记忆里的馋,总是最好的。
-
专程路过10-17最后一篇回忆小文,其实不必录入的,真的。毕竟谁会在吃过开水白菜后,还能吃得下酱肘子呢。。。
-
不忘长安11-13齐如山是戏剧家,也是学问家。对北京的典故,戏剧行当,民间行业,都是有一肚子学问。历史文化对典故渊源能说出个所以然。有经历,有见识的老先生谈起东西来,由表及里,深入浅出,有意思。
-
[已注销]11-07对于我来说,看高端人士的大菜,不如看低端草民的窝头有感。更喜欢那本《华北民食考》,真实细致得让人心酸,这本应该同样真实,但与我等低端草民无涉了。而且我对美食也并不感兴趣
-
Cyborg.z05-02旧时王谢堂前筵,难入寻常百姓家。
-
素履之往03-01胡适恭维齐如山先生,没话找话,说,“齐先生,我看您活到九十岁绝无问题。”齐先生楞了一下:我倒有个故事,一位矍铄老人,人家恭维他可以活到一百岁,他愤然道,我又不吃你的饭,你为什么限制我的寿数?胡适急忙道歉:我说错话了。胡适都会说错话!
-
Aioy02-25要论在美食方面有什么收获的话真不多,但可以窥探不少旧时的风俗民情,还是挺有趣的。齐先生应该是在戏曲方面造诣更深。话说这书我好像是凑单买的,看完来豆瓣发现居然在三年前标记过“想读”。
-
马大象03-05【藏书阁打卡】齐如山是研究戏曲的大家,然而他对民俗学的研究也是建树颇丰,这本小册子就是作者关于中国餐饮的一套学科建构的概述。他算是最早一批能够完整地讲述中国餐饮与西方餐饮的最主要区别的人,把中国菜的吃法、做法里面最核心的特点都一一做了说明,读这本书确实能够长不少学问。虽然时至今日很多习俗已经进入到故纸堆里面了,但是饮食绝对不是关于填饱肚子的一门学问,而是综合了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各种现代科技的综合学科。研究吃,不仅仅是讨个口服,还是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就像扶霞能够通过川菜观察中国人的生活一样,中餐文化是中国各种文化在漫长历史演进中交织形成的产物,并且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超大体量而博大精深。喜欢研究吃,确实是一件很有趣的爱好啊!
-
钟螺01-14腰封“与王国维、吴梅并称‘戏曲三大家’”笑死我了,也不知道哪位给封的。看着像是在台湾写专栏的笔法,前几篇雄心勃勃,后几篇七抄八凑,有种向台湾人民普及最高贵的北平文化的使命感,有点好笑。
-
beren07-09首次知道了木须饭的由来
-
世界唯一的皮皮09-13读了此书,对《报菜名》又多了几分了解。尤其是银丝,桂花、木须这几个词,之前是完全无所知的
-
[已注销]07-16小时候看家里老人写的旧日记,说是前清朝的时候,只花了几个大子儿就吃到了宫里拿出来卖的折箩,味道是真不错。当时还以为是老祖在扯淡,今天看了齐如山先生的回忆录,方知此言不虚,老祖口福不浅啊,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