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

读书评论:
  • ʚmomoɞ
    07-30
    真的特别佩服作者的感官,好像就是比别人灵敏得多,才能写出这样的描述。
  • 明月夜微风
    09-30
    人生如河,百转千回,逝者如斯。地坛默默的陪伴了先生十五年,这十五年,少年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悲痛走向释然,从毁灭走向生存。人生就是这样无常,任由你放纵不安纠结挣扎,终究抵不过命运,不如就随遇而安,随心而行。
  • Whatever伊fun
    03-11
    大一读完作了很多摘抄,感慨“好文笔,好思想”。五年过去。那时候还没有开当代文学课,还没有功利读书,也不知知青文学、寻根文学。后来在学习当代和复习考研时便只记理论,凭着点印象没再读作品。如今重读必然是不同的心境。事实证明,好书要常放枕边。史铁生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将近八年之久。他的生命在愤恨、希望、平静、悔悟之中穿行,他说是“扶轮问路”。轮椅给了他思维的独孤与驰骋,也在轮与转之间向他指引无形的路。他回忆从前,畅想未来,凡是身体不能到达的,他的思维和笔头都可替而行之。在不断的挣扎与释然之间,慢慢找到自我排解的平衡,那就是尼采所说的“爱命运”。爱命运就要爱上帝,爱众生。上帝偶然创造出这种不可心于你身上,就恨他吗?若是这种不可心轮在别人身上,就松口气吗?
  • Cherry 桃
    02-06
    我只是对老北京有着无尽的幻想之情。
  • 从此心安
    01-11
    基本上在读者圈里公认为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好的散文。豆瓣居然清一色的五星!我果然热爱豆瓣(尤其是12年前的豆瓣)~从十多岁读到现在,终于有这么一天,我喜欢最后的暖意,而对悲凉的主体缺少共鸣了。我走出了我的地坛,我知你放下,常驻光明中。
  • 大甜甜~~
    10-06
    赴日飞机上读毕.生命是不容易被囚禁的,史铁生证明了这一点.
  • 小M
    01-01
    烦恼的时候 不安的时候 应该好好读读史铁生 大浪淘沙 他会是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人
  • DizzyWhale
    02-10
    “千万不要说,倘若二者不可兼得你要哪一个?不要这样说,因为人活着必要有一个最美的梦想。” 乐观的看待绝望是令人心疼的,即便再乐观,终究是一场绝望。
  • 三蝶纪
    06-02
    在书店看的我老眼泛泪光
  • 十七呀
    04-05
    認真想過死,才知道如何活。
  • pragueng
    02-16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 陈小二
    01-03
    这本书的主线有两条:一是“向死而生”,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二是文化大革命对整个家族对身边人们的影响。在第一条主线里,从患病开始整个心态的变化,我与地坛都是“荒芜而不衰败”,当我慢慢想通,并抽离自己去审视身边来往的各种生命力时,我也逐渐沉淀了母亲的爱,以及找到了如何自由存活于世的方法——在“写作的零度”里抵抗媚俗抵抗世界的异样眼光。而第二条主线,以人物为回忆逻辑,呈现了一个时代的扭曲、无奈与悲伤,我们通过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放佛感同身受地走了一遭。现在重读这些文字,总觉得还是浅了些。或许史铁生对于生死、写作等有自己很深刻的理解,然而终究不够大气,可能这和他较为局限的人生旅程有关系,他对一个点钻研得很深入,通过这个点丈量了生活,却始终走不出这个点。所以,读多了他的文字,容易厌倦,重复度较高。
  • 柏林见心
    05-25
    在地坛史铁生15年中呆过的某棵树下所读
  • songset3
    04-06
    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 墨梓
    01-11
    深情需浅述,当时看下去没有现在那么深刻的感触,的确看书要时至才有领悟,尤其是用情著的书,更不能勉强
  • 欢乐分裂
    07-19
    古园中的默然沉思,与万物、与心灵的对话,人只有经历苦痛罹难,才能准确把握生命的厚度宽度高度深度;肢体受损,心灵却丰富无比,他在大把悄然光阴里渐渐触摸到命运的节奏;文字美极,尤其描摹地坛静物,对母亲真挚沉痛的怀念令人动容泪下。
  • 天然呆猫咪
    07-31
    《我与地坛》这一篇,讲母亲的那一段看的我屡屡湿了眼睛。还记得前段时间我妈问我你以后想生几个小孩,我说我才不生呢,养儿一百岁,操心九十九。她听到这笑了,说你在哪听得这句话呀。现在这个年代的我们,当生孩子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人难免自私觉得孩子是个牵累,儿童时期担心不听话,少年时期担心太叛逆,青年时期担心离太远,成人之后担心一去不回,当我现在终于有这样的思考的时候,我才明白,当年那样不加犹豫的生下孩子的母亲们,是多么的英勇,像一个战士,准备着这一生的战斗,尽管那些年的母亲在生下孩子时并没有这么多的想法与顾虑,也没有过多的去想这些是意味着怎样的责任与义务,可是当这一切来临时,我们并没有看到很多人感到害怕或逃跑,仍然是那么无畏的去面对去接受,而最让人觉得可贵的是做这些的时候,她们的心情是幸福且珍惜的。
  • 第五象限
    05-27
    看了《我与地坛》你是否会更加觉得那些自怨自艾的作家,那些标榜隐秘孤独的作品,是多么无趣、苍白甚至丑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