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

读书评论:
  • 杨炸炸
    07-31
    水墨 武侠 风格独特
  • 冬至
    05-23
    画得很有气势,力度很足,侠骨柔情都出来了。专诸与聂政的故事真好,人应该狠狠地守护某些东西,去生、去死。
  • 王食欲
    07-28
    太棒了!看完了。几乎可以当史料来看的漫画!真的很感动。合上书恨不得拿起筷子当剑。
  • 木汐
    04-22
    翻开书就能感到穿越千年而来的生气与张力,想起聂隐娘的一些画面。
  • 韧勉
    05-06
    小学时,母亲在江汉路的铺子上给我买过郑问三国志的DVD记忆犹新,水墨国漫的典范之作,如今后浪漫挖掘了郑问先生的早期作品,本书以《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曹摩、豫让、专诸、聂政和荆轲几个历史人物的侠义人生为契机,对历史关键时刻重新布局,描绘出这一幕幕精彩的历史画卷!
  • 芦哲峰
    05-30
    好是挺好,但给我这种看书只爱看字,看图一扫而过的“唯文字论者”看有点浪费,打小就没看过漫画,看过屈指可数的几部,都是四十岁以后,后浪送的,感谢后浪。但我听说现在已经是“读图时代”了,年轻人更爱看图,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本书,必然会受到年轻人的青睐。画风硬朗,杀气腾腾。看完之后,脑海中浮现出李白的名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 扭腰客
    08-26
    其实现在所谓的“国漫崛起”只是一个伪命题,不管是“哪吒”还是“大圣”都有明显的日漫技法和好莱坞叙事逻辑。郑问老师之所以得到日本人同行敬重,就在于在华夏文明精华之上,进行真正的、无可替代的创新。
  • mumudancing
    05-31
    超出想象的好看。是中式水墨的暴力美学,大气磅礴,角度新奇。然而一看作者已是故人,这是八十年代的作品,震撼!
  • 后浪漫
    04-10
    “绘画成为郑问动摇人心、动摇世界的支点,身为一个读者,我们深感有幸能与他在同一个时空相遇。”
  • 巴伐利亞酒神
    05-17
    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你用你的侠肝,换来我的义胆,一千万次的快意恩仇,丹心溶解在铁血之中。从曹沫匕首挟持桓公,到专诸鱼肠剑刺穿吴王僚,豫让用生命诠释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以长虹贯日之势斩杀侠累,最后在荆轲悲壮的图穷匕见中,完成一次匕首到匕首的前后呼应。在这个时无英雄处处竖子的世道,这部80年代的漫画就像一瓶陈年老酒。水墨神技终究是载体,人才是血气方刚的动物。干了这杯酒,把春梦做完。管那黄河之水到底天上来,还是小浪底来。
  • 维舟
    05-25
    画风非常喜欢,水墨画法尤其适合呈现中国的传奇故事,很多幅都是精品,封面也是《刺客列传》中我最喜欢的豫让。所美中不足者,是我总不免留意到其中细节上的年代错误:称鲁庄公、赵简子为“大王”,当面称齐桓公为“桓公”都有问题;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有骑兵,马镫的出现更迟,但这里多幅画面上都是后世南北朝才有的那种重骑兵;曹沫、专诸的时代尚无铁甲,而只有皮甲;甚至豫让说“要杀要剐”也不对,凌迟处死法始见于辽代;1039年宋辽如有交战,也不大可能在长城旁,那都深入辽境了。不过这也没办法,通俗文艺几乎不可能不夹杂后世的观念。
  • 犀牛大哥
    04-22
    亚洲画神郑问水墨风格定型之作,也是老师创作生涯里少有的全彩漫画,绝对值得收藏!
  • 室内滂沱
    05-14
    除了欣赏郑问雄浑、刚硬的画风外,也深深地再一次感到中国古典故事在任何年代、任何形式下的改编潜力。司马迁的笔力穿透千年,被郑问赋以当代面孔,从画中人生动的表情里,更能体会古人的忠诚与责任都要用生命来换,无论是恩是仇,都多么沉甸甸。有几篇一开始登场的人物都不是主角,为不相关的旁人也细写几笔,是总体描绘年代风采。人物的服饰、兵刃都有据可考,面容和在紧急情形下的各种神态反映给那些尘封故事以临场感,每篇结尾附《史记》原文,读完漫画再读古文,交相映照。好喜欢环衬上的一行墨滴,刺客一滴血一步路,文人一滴墨一寸心。和台湾那几位电影大师的作品一样,写小人和庸人无比形象,描画众生相除了极写英雄和奸雄,能写尽小人嘴脸也是一个大师必备,第一次接触郑问,足以领略他有多么厉害。
  • danyboy
    04-24
    水墨画的漫画,非常独特。需要解释一下,与《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水墨动画不同,郑问的水墨体现在颜色的渲染、水墨的表现、以墨线勾勒人物的动作等,但其技法比如说透视、肌肉则是现代或者说西洋的;而分镜、叙事更是如此了。郑问的细致还在于,人物的表情各个不同。刺客列传基本忠于史记,但在形象设计上很特别,专诸出场时我还以为是个大嫚儿。几个早期短篇虽然情节简单,但都很好看,《最后的决斗》尤其不错。本书还收录了史记的相关原文、当时的编辑的手记,也介绍了郑问绘画的方法:先描线稿,再把宣纸蒙在线稿上。总之,很难讲作品里中西古今区分的那样清楚,关键还是作者要怎样表现作品,体现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