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辛基罗卡曼迪欧家族背后的真相

读书评论:
  • twopersons
    01-03
    最后一篇是创新诗吧,没看懂跳过。喜欢同名的小说,家族史诗都可以在一念之间创造出来,伴随而来的是病痛和死亡。另外喜欢一篇死亡之道,应该可以有很多种死法,但每一个都不是最完美的。如何获罪基本都没提,想到是母亲接到这封信得多伤心啊。
  • 鹤弥禾津
    01-01
    终于知道这个评分为什么没有8分了,故事有点看不懂,我更喜欢最后一篇故事,以前的人制作镜子是用回忆启动的
  • 04-26
    书中共有四部短篇小说,第一篇小说篇幅略长,故事性也最完整;第二篇小说写得很一般;第三篇小说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表现一桩死刑事件,比较无聊;第四篇不太容易看懂。总体而言不是太好看,不是很推荐。
  • 忘言
    12-29
    同名的这篇短篇相当的触动,为了提振濒临死亡的好友的情绪,决定去构造一个家族从1900年开始的故事,每一年从世界史中挑一个真实的事件进行创作。每一年的历史背景都有在相当用心的挑选,一个个历史背景当中穿插着好友的病情,一方面比直接叙述好友病情直接恶化来得更为缓和,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的发展,好友的病情不断恶化的这个情况,也透露着一种悲怆,看到保罗的离去,更是有种莫名的伤感。死亡之道也很好。看完局外人就对这题材感兴趣了。
  • 普六茹小可爱
    06-21
    早期作品确实技巧青涩,但是感情充沛结局感人。
  • bookbug
    08-29
    扬·马特尔早期短篇集,但对他日后创作影响深远,可以说决定其文学起点、方向甚至质地:对刚刚过去的历史创伤的反思,对正在发生的个人命运或有走向的探究。同名篇首用不长不短的篇幅戏仿《十日谈》的结构在“我”对艾滋男友的临终陪伴中完成了对整个二十世纪之回溯,漫长百年中是选择讲述抑或遗忘,实际也是作者本人的某种态度;末了甚至还预言了英女王的离世是新世纪的序章,虽然真实迟到了二十年。第二篇用退伍老兵乐队来写越战创伤只是虚有其表,里子里还有他提到的康拉德及其处女作《奥迈耶的痴梦》,藉此讲述人之为人生前身后与得失之间,或曰在地狱战壕中曾与音乐同在的越战老兵退伍后了度余生的唯一慰藉是提琴,“我”在旅行时与其演奏现场偶遇成了毕生难忘,被击中的却是人人心中都有的不能承受之轻:你听见了吗?所有这一切;哎;我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