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黄了,麦客不会回来了
读书评论:
-
豆腐枕头11-23还原故乡当年的样子,也是需要被记住的样子
-
太一06-1693年人,文字已颇为老道。尤其喜欢第一二辑,很多民俗。八百里秦川,淹没在时代的浪潮里。
-
eastrose06-14很不错的起跑,希望笔者今后的作品能更贴地,象陈忠实老师那样把陕西的那方土那方人活生生地展现开来,不要离散了对故土的那份爱和亲.
-
泛菊杯深11-29戊戌年,第23本。可以读。
-
sjj53947701-18语言和内容都是我喜欢的那种,接地气。有天晚上,看到那篇写外婆的,正好播放器里放的是张悬的《我想你要走了》甚是感动
-
迷途小书童09-26故乡、故土、故人的故事,渐渐故去。文人习惯从审美的角度怀恋传统文学里的田园牧歌,村民更愿意从实用的角度拥抱新技术、新潮流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升,无所谓对错,一场生活。
-
Seven Seven05-29是同龄又同乡的缘故,让我对笔者书中的故事感同身受。自从十九岁独自一人搭上火车驶离故乡外,这整七年间这片土地上所有消息可能大多是通过我爸妈的电话,每天的电话告诉我老人的死去,新人的嫁娶,小孩的降生。消失的麦客,死去的漆匠……一个个故事将我拉回到了我的乡土。那些和我无关却又紧密联系着的人和事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
午周05-10长大后,故乡都是用来怀念的。
-
嘉陵先生06-26故人恰似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当时我沉迷于鲁迅的文章而不能自拔,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迷恋鲁迅的文字,在大人眼里似乎有点儿少年老成的意思,但我是真的打心眼里喜欢。据说母亲年轻时读过几本书,有一次在苞米地拨草,我们突然在文学上产生了交集。一个乡下孩子,一个乡下母亲,在深秋的田野,一身臭汗,居然开始讨论起来了高贵的文学!我忽然感慨:鲁迅的文章读起来和别人不一样!”母亲欣喜,问我:“不一样在哪儿?”我努力想找出一个恰当的词,可怎么也想不出来,心里一着急:“狗日的,写得就是好!”话音刚落,母亲一巴拿把我扇进了草丛。那一年,我九岁,人生最大的梦想,买一本鲁迅的书,可我也知道,仅仅只能想。
-
掠影09-26如果从大学算起,离开故乡也有八年。但是,小学起就开始不在农村生活。曾经年幼无知,追求繁华想逃离的地方,随着亲人的逐渐离去,小时候的记忆却越来越清晰。想要在这本书中找到小时候的感觉,我还是不够敏感,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书中描述的农村,在我的老家早都已经不在了。当要深入故土的时候,觉得是被习俗、乡邻束缚着,离开后总是回忆。现在在外地,我想起的也总是农村的家。
-
素时锦年00007-12故乡,这个和自我融为一体的地方,被这样一个文人写出来,真的嘹咋咧!陕西人,走到哪儿,都有那种泥土和归根的味道。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永远向我召唤。
-
太空船美少女12-01好吧,我承认我不太喜欢看村里长大娃娃的书。作者的表达就像当年上学时候周边农村娃娃一般偏爱各种文学经常故弄玄虚,文字里透着种说不出让人觉得不磊落的气质,好像是种生怕别人看出不自信的故意显老成。书中前半段描写关于故乡旧习俗的内容确实很赞,描写的也很到位。但书中有很多内容牵扯自己的家庭成员,反反复复拿出来写,确实感觉内容就干瘪起来了。故乡毕竟不是家庭。而最后又在书的结尾解释不是自己夸耀自己。书中还夹杂着一些平时的脏话 夹带偷盗东西 让人感觉很接地气是农村生活的特殊性。但他又偏偏称自己的爷爷奶奶是祖父祖母 说自己的祖父在村里权高位重。类似这种又很偏离农村接地气轨道的话。而且在隐晦的表达以后自己会“做大官”。不过,不对作者评论,单凭文字内容还是有收获的。作者年轻出书,值得看。
-
宁馨儿12-27故乡回不去了,我们都是都市里无根的人。从没有像现代化这样的怪兽,狠狠冲击了乡土与传统。一直很欣赏马鹏波的文笔,干脆老辣,故事节奏也把握得很好,听说这本书把之前发表过的作品做了很多修改,很期待。
-
新星出版社01-08高铁和飞机真的能带我们回到故乡吗?故乡还是记忆中的那个地方吗?陕西愣娃马鹏波,以笔为马,带我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