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生意·政治

读书评论:
  • 睡不着
    10-23
    重新读了。三个关键词,“启蒙”自不必说,“生意”在文学研究里也常看到,本科的时候读到估计会很惊为天人,就好像第一次读姜涛时候的感觉。看开明为了卖教科书赚钱,手段频出,还是挺可乐的。觉得比较精彩的是第三个关键词“政治”,第四章通过出版事例和开明工作人员对的心态变化,举重若轻地写了49年之后出版和文学背后的大象,切入点小落脚点广阔,看得过瘾。“政治”这个词或许也可以被理解为追问某种必然性的宏大视点或者研究野心,试图挖掘隐藏在不同年代“出版”后的运行机制,启蒙和生意都是其中一环。觉得有点在意的地方在于,有些小结里的内容(尤其是前三章),虽然很对(比如由地缘结合起来的下层边缘知识分子),但有与前几节脱节之感。作者的几篇单篇论文倒是明晰有力,是因为出书过程中的调整所致?有种每章必须得有个结论的感觉。
  • 深渊大饭店
    12-29
    断点比写出的个案多(对个人直接用处不大),不能视作通史,应该说是专题研究的论文合集,几个案例都做得很好,也能使用多种材料,作为相关书店的破冰之作是很有价值的。公私合营那章写得很好,对这种花了功夫的书,应该多给半星。
  • 浅海
    01-06
    史料下了不少功夫,书店档案、内部材料辅以核心人物的日记、书信,在搭面貌的同时丰富细节,其他更小书店的史料就无此好运。引言对新文化和出版的考证有见识,前半部开明书店简史,后一小半则以开明个例照见鼎革伊始私营书店的时代命运。闻一多全集与朱自清文集两篇放在一起极佳,三反五反处亦精彩。然而有时论点、推断太速,叙述时觉单薄,三个词语作为线索虽能大体统摄,仍稍显勉强。总体而言,应是一成功的“书店史论”。
  • 方鸿渐
    04-13
    史料丰富,但是无太多新意
  • 莫听穿林打叶声
    06-03
    我国出版社史还比较薄弱。本书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引用的材料非常丰富,可以引导读者继续探究或另辟蹊径。如果各级标题能够更加明晰一些,读起来会更顺畅。
  • 弔诡彼岸梦
    07-27
    从开明书店到中国青年出版社,考证论述,辨别史料,相当出色的出版史著作。发展的坎坷,不仅是出版行业的艰辛,也是从私到公,中国百年转变的艰难。
  • 青山招不来
    06-09
    啊 我就说不能超过一周 这下全忘了前面讲的啥。。
  • Aliensong
    09-02
    开明书店的1926—1953,是我的2006—2022,“所有的道别我已说完”,已是再出发的时候……
  • 懒兔的兔
    10-14
    苛刻一点来说,写得不好…“史论”之中,论几乎没有,“启蒙”“生意”都是大词,与达恩顿的关系也没有很好地梳理和辨析。而作者引言中着意强调的“政治”的复杂和丰富性也几乎没有体现出来。“史”的部分则流于大概,以及,大段大段的引文,真的都有必要么?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闻一多和朱自清全集的不同命运,《别了,司徒雷登》中的两位“爱国志士”,身后终于也离不开政治环境的牵绊吧。
  • Mantus
    10-27
    史有余而论不足,但作为一个外行还是有足够的收获。
  • 苏拉维西
    09-26
    非常好的出版社史著作,主标题三词概括到位。开明书店创始于后五四时期,一批中下知识分子不满于出版界现状而打破局面,依靠学科教材站稳脚跟,其后发行新文学系列一举奠定业界地位,又靠《中学生》流行天下,但因战争与内部困顿,最终在大潮下与国营出版社合流。所谓启蒙,即教科书、新文学、《中学生》、学人文集等振兴国人、清新思想;所谓生意,即前述诸般文化作品终究是为利润,而且开明书店使用的手段也未必光彩;所谓政治,这是启蒙与生意的大背景或者根基,一旦世间鼎革,此两者皆不存,也终令开明没落。我认为标题中的关键词还可加上“人情”,一是指开明有人情味,二是指开明班子的组成依托于人际关系网络,三是指开明的经营与合并其实都受到不少大人物的影响。另外,部分内容阐述较少、没看过瘾,如孤岛时期的开明。总体而言是非常上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