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读书评论:
  • 老叮当
    11-03
    好看,可惜没有机会上陈老的课了呜呜
  • 水仙已乘鲤鱼去
    06-30
    之所以力荐是因为我喜欢有“一家之言”的思想和评论。近来看洪子诚和陈思和两位大家的书,南北治学思路和个人性情真是很不一样。对周作人的评析觉得是真正认可也读透了周的性情文章,《边城》中翠翠母亲悲剧的再发现,对萧红毫不掩饰的赞赏,还有对巴金安琪那主义的分析,《骆驼祥子》等都能发现陈思和自己的想法。从一些“俏皮话”式的奚落中也能看出讲义的成分在。
  • 陆沈
    05-01
    受益匪浅。…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这套书讲文学的大都是上品啊,而这本书陈老师也是很认真的当做学术著作写了两年之久,可见治学之严谨。… … 陈老师一节都把“文本细读”讲的这么透彻,细读的意义和方法都很受用,再看看有的人,同样是大学教授,罗里吧嗦写几十万字的“宏著”一句都讲不到点上,悲哀啊(为钱?为能力?)… … 本书对十二部现当代文学名篇进行细读分析,着眼于文学性,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观点且具有启发性。而这十二部文学名篇选择是很审慎的,它们同时在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陈老师分析“知识分子转型”以及后面提出的“广场”、“民间”等等都是很精辟的见解,在细读的同时也梳理了文学史。… … 复旦大学中文系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名著和原典的细读,真用心良苦。简单的道理,没有文学作品何以文学史,说起来心不虚么… …
  • 楽萸
    12-27
    通識讀本,故簡單易懂,然而絲毫不淺薄。作為細讀入門書,很夠了。陳思和的文本細讀難有過度闡釋之嫌,除了貫穿著自己的理論體系之外也有個人偏好,像他數次表明自己喜歡蕭紅甚與張愛玲,但同時也可以見出他並不偏頗,只覺他說得在理。與其說陳思和眼毒,不如說他目光尖利,看得透徹。另外,他似乎有種傾向,即將小說中的角色和作者個人分離,如在第十三講中說:「這些說法實際上是張愛玲本身在愛情問題上的猶疑、動搖和虛無,而不是小說裡的人物的虛無態度。」關於這一點,在我看來這是他將作品視為能超越作者本身認識的產物,故有此類解說。而且事實恰恰相反,正是由於將作者與作品融合在一起看,才能產生這樣的結論。
  • Rosecanoe
    07-26
    补读,选读。值得一看的讲稿。陈思和研究巴金很到位(可惜我不喜欢巴金)。评沈从文没有张新颖有劲道。对王安忆的极度称赞有待时间检验。评张爱玲虽然刻薄但一针见血:“当代虚无主义青年的精神保姆”。不过老师,生活本来就他妈的什么意义都没有呀,你也看到生活是怎样残酷地教育我们啦,人文教育改变不了生活的,能够改变生活的只有永恒且令人绝望的权力。
  • Lennie
    04-18
    说是文本细读,其实只是给本科生上大课文字记录而已,文中其中除了延续陈思和民间写作这一概念以外,对我而言最有趣的当属茅盾对三十年代小资的精妙把握。
  • 舛折帝
    01-02
    越来越佩服陈思和这样的学者了,看他对《十四行诗》从内到外,挨个分析又整体概括,还有对张爱玲的褒贬,对周氏兄弟的探究,都很有见地和深度。
  • 隐德来希
    03-06
    “我觉得任何人的爱情都是不能嘲笑的,这是一个人真正从心里流露出来的一种非常美的东西。”
  • 尽性
    06-04
    陈思和老师说到底还是五四精神的接棒人,骨子里依然是很正统的知识分子立场。他依然是用所谓“活泼泼的人性”“理想主义的精神”来匡定文学作品。这样做的缺点在于,他将文学最重要的审美性反而放到较次的位置上去了。他对文学作品的深刻性解读也有点一厢情愿的味道,比如王安忆的《长恨歌》这么一部文学性差的作品,就算它批判了那个年代小部分上海小资那种虚伪的上海文化怀旧潮,它又有什么具有普世价值的直击人心的力量呢?另外,普通读者对张爱玲的推崇并不一定是基于肤浅的虚无主义价值观的共情,而是陈老前文主张的居于首位的文学阅读的感性印象。而且虚无主义并不肤浅,西方现代主义或者后现代主义作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这是我们绕不开的时代癌症,它并不比知识分子的启蒙理想破产的痛苦更低微。
  • Maxime
    12-11
    批评家和作家走得太近,就容易把他们夸得不成样子,哪怕那作品极差——陈思和与巴金、王安忆的关系就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
  • 路西法尔
    10-04
    哈哈~陈思和真讨厌张爱玲啊~把当代文学话语分为权力、启蒙、民间三大块儿好像就是陈思和在九十年代率先提出来的,倒是很有启发,但总摆脱不了知识分子被抛离权力中心的寂寥。想通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陈思和为什么会对张爱玲这样处于各种话语交叉地带的作家予以贬低了:“三权分立”还不是去中心化,最独特的作家总在各个领域都是边缘的,文学史在制造“正典”的同时也在制造“负典”。
  • yuriko
    02-28
    陈老为啥会这么不喜欢张爱玲呢,这本书中对张的评价几要失去作为研究者的中间立场。他一遍遍地形容她为“苍白、冷漠、信仰腐败的虚无主义的城市女人”,使我不禁怀疑:他年轻时是不是上过这样一个女人的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