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

读书评论:
  • Sisyphus
    04-25
    对这段历史不熟 估计读过没多久就忘了
  • 饿霸地煮
    05-10
    考证了老蒋一生功业起伏的几次重大人事斗争。一是三二〇夺取党内军权,逼走汪精卫,TG对其存误判,妥协姑息,终使蒋从二三流人物一跃而掌大权。二是北伐国民党左派迎汪复职,要以党权夺蒋军权,蒋挥师江浙,占东南财富地,迁都南京,绞杀TG,逼迫武汉与其合流。三是中原大战,蒋秘密接触奉系张学良,合纵连横,东北易帜,名义上统一中国。四是蒋事业低谷,囚禁胡汉民,党内非主流派汇聚广州反蒋,日寇吞满洲步步进逼,蒋下野以退为进,联合汪精卫,胡汉民亦无力统合军阀利益而失败。五是对日谋略,始终畏惧心理,对自身力量估计太弱,以安内攘外之策,希冀延宕待变,却在日咄咄逼人,国内救亡图存声势下乃转抵抗。虽正面抗日,但始终未断与日秘密和谈,因日支持汪伪作罢。六是四九大厦将倾时,依然与李宗仁龃龉到了最后,只给其空壳总统,终不放权。
  • 豆友182089685
    07-05
    虽然没读完,但是还是想补标,纪念大二夏日夜晚坐在宿舍楼的院子被蚊子叮的日子。
  • 青年
    05-30
    关于中山舰事件,有一说一,真一般
  • 可婳
    03-16
    还行,其实是论文集,不完全是围绕蒋介石展开的,对民国初期到抗战的一些重要事件提出了见解,有时候看引用史料看得头昏脑胀
  • 狂笑三千生
    07-24
    作为天石老先生的成名作之一,本书很好印证了文章最后所说:历史学家笔下的史实要能经受不同立场、不同时期的读者的挑剔和检验。整本书以时间为尺度,集结了天石老先生对于蒋氏不同时期的多篇文章,文章内容基于蒋氏日记和多种史料,比较全面地展现了自身对蒋氏研究的心得和收获,也比较客观地分析了蒋氏在那个风雨如晦年代不为人知的秘史和心路历程。整本书不少资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表现了历史学者的无畏勇气,是值得无数人学习和钦佩的楷模。整本书读下来,个人深以为天石先生对于蒋氏在中山舰前后心理变化,抗日战争行为思考的撰写入木三分,见解深远,值得反复阅读。总之,要比较系统的了解蒋氏,天石老先生是绕不开的名字,本书是绕不开的著作。天石老先生对于历史研究的坚持、专注、豁达、坦荡、广博、热忱从文字中可见一斑,期待先生新作。
  • 柴柴在db
    09-15
    了解了一些历史细节。原来蒋介石早年也读过马克思主义,但后来信仰了三民主义以及中国古代一些哲学大家思想,态度也逐渐右倾。看到类似于他这样一些人物思想的转变,突然也能理解某些挺不错的大V突然开始发表反动言论了。另外,没想到蒋介石政府还资助过韩国独立,可是韩国似乎并未感激过中国?
  • 王峰在山上
    05-02
    杨天石先生著述严谨,文章会不断修订完善,因此这本蒋介石日记解读系列著作的第一本比后来的要弱一点,但还是有中山舰事件等好文章。
  • 甘道夫の桑拿房
    12-08
    相比《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一书,作者本着更为客观公正的史学家精神撰写此书,但作者没有意识到的是,蒋的一生与他错综复杂的环境有关,民国的“党争”也绝不是简单的内部分歧,他要在中共、苏联、美国、国内反对派、学界等多方之中担任中国元首,同时要维系国家统一和抗日大业,非常人所能,蒋初出儒家,后信基督,两种东西方的基础思想在他一生中交叉融合,虽然还未盖棺定论,但蒋的的确确是个纯粹的中国人
  • 合一
    11-29
    可与杨奎松先生的著作对读。中山舰事件一节及对国共关系的描述尤为精妙,而蒋介石支援韩国独立事务一项,的确是一项较为新颖的题目,读来很有趣味,也收获了不少新的知识。杨天石先生的撰述,难在掌握如此丰富的材料,更难在对这些材料进行综合、整理、研究、考证乃至形成成果,而最难在表达。读了大家行文平易近人的著作后,方才觉得那种佶屈聱牙的作论方式,实在是值得鄙视的。杨天石先生的后记提及自己的学术研究脉络,可供后人一观。
  • 冢虎
    02-23
    文章写的非常老道,小标题简明扼要,非常适合初学者模仿。杨天石属于大器晚成型的学者,虽然出道很早,但是知名度广为流传还是七十岁之后。这本书如果修订的话,建议把早期文章中的俄语人名统一成后来通用的汉语人名。
  • Serena
    03-22
    和找寻是一个系列的,部分有重叠,可以补充着看
  • tiiiiin
    12-31
    关于国共关系的一部分尤其好。蒋介石对中共的心理变化,如何处理左右派关系,如何应付苏俄的压制,都有了很好的说明。由此出发再结合相关的党史的内容去看,更加显示当时的混乱与无奈(可怜了陈独秀同志)。有关支持韩国独立的部分也很精彩,配合《最后的天朝》,格外有趣。
  • 这么近,那么远
    01-01
    可以。“胡乔木同志生前读到了本书中《中山舰事件之谜》一文,曾经赞誉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具有世界水平”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