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慰藉
读书评论:
-
菲氏橡皮糖11-06是那种你可以随时拿起来读,也可以随时放下来的书
-
大灰狼的兔06-21实验性小说。四天三夜的演奏会奔溃之旅。困于心路的迷宫,茫然不知出口。“身处一个科技爆炸、沟通无限的世界,我们感受到的,却是史无前例的孤独无助。在全世界都可以社交起来的时候,我们却无法用最原始的方式获得真正有效的沟通。”
-
阿契亚01-15在衔接的地方好像很艰难,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我是说这种让读者明显感受到的“艰难”,不仅艰难而且突兀,像是被控制
-
芥末蘸酱05-05为啥都说是卡夫卡啊 没看粗来呀
-
DEIRDRA12-133.5 整本书都是石黑一雄写来舔舐每个人在当代社会中的小伤口的,但在最后又通过他人之口讽刺了这种只看着自己小伤口的行为,称这样成不了一个“大指挥家”。基本都是吃饭的时候在kindle上读的,许多次读得我想吐。一个更当代更资产阶级式的《城堡》。
-
dormouse01-20石黑一雄的书里印象最差的一本,不管怎样我就是不喜欢有话非要不好好说的现代主义风格←_←
-
北纬34°05′11-14我们是被“自我意识”这种幻想奴役的生物,一种感知和感官体验累积的产物。我们被设计为百分百的相信自己是某个人,然而实际上,我们谁也不是。
-
木鸡腿12-04像电影,或者梦。撇开一些对话实在冗长无趣不说,石黑一雄写此类卡夫卡式的小说力道有些不够啊。不过读完他的其余小说后再来读这本,还是有点吃惊。故事有种奇异无比的代入感,读到男主人公坐在影院看《2001太空漫游》后我也把电影重看了一遍,就像田村卡夫卡君看见《四百击》里的少年安特努瓦偷喝牛奶的画面后,[走出电影院立即买牛奶喝了,不能不喝。]
-
1先森02-03一整本荒诞的文字,像一个二维的迷宫,横向是不断向终结紧迫逼近的时间流逝,纵向却由无数个朦胧的场景和复杂面孔交织成的一幅幅破碎画布,让读者在翻开第一页的时候就失却了所有方向,不得不亦步亦趋,紧跟着主人公的脚步跌跌撞撞,试图在这无序的被动中,重拾起故事的线索,以及对于理解的主动。这仿佛梦一般的故事,将人世间的苦难与困惑,挣扎与得救,暴风雨般朝你径直掷了过来,你看到人世的漂泊沉浮,看到人类对于救世的渴望,也看到每个人都深陷泥淖无力自拔的残酷种种,只有在这时你才会明白,这才是石黑一雄最大的怜悯。作为移民作家,他灵活地融汇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独特的传统特质,缝合了语境间深深的那道鸿沟。《无可慰藉》是我看的他第五本作品,也是迄今最为独特的一部,我愈发的欣赏他笔锋的独到,更赞叹于文字背后那颗灵魂的敏感与多元。
-
STARFISH01-02大概因为没融入进去 反正感觉好普通啊 人物塑造也都千篇一律的 情节也既勉强又缺交代 相比还是浮世画家更好看点
-
娜娜nana08-09抱着“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要尝试看看”这种想法坚持看完了这么厚一本啰哩巴嗦的书心理阴影面积已经无法计算。。。
-
者10-12作者得奖跟风读…读…读…读了四分之一……大约有这么个感觉,这种层次的文学作品,跟科研一样,是走同行评议通道的。我等外行根本咂摸不出这有啥好啊。
-
Cathy11-17让我读得相当难受的一本书。不是因为它描写不好,而是它让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内心的慌乱与无力感,这种由书产生的莫名的恐慌感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一开始读感觉颇为无聊,但继续读下去会感到看似平静的描写似乎隐含着什么不对劲,会发现所有乱七八糟的琐事都杂糅在一起,到结尾一次性全部爆发。所有人都在期待,然而所有人到最后都无法如愿以偿。它让我感到恐慌大概还因为它和现实中的我们太他妈像了,每次都想弄好一件事情,然而坏运气接连出现,扰乱既定的计划,最后又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我们都在寻找慰籍,收获的却是难以排遣的无力感。
-
蜜三刀06-16整个故事,就是一个梦魇接着一个梦魇。
-
炯之01-07一本评论几乎会两极化的小说,一方面,六百页的篇幅其实只讲了四天三夜的小城故事,既是尤利西斯的意识流写法,又具有卡夫卡的封闭城堡结构,这种时空观给人的感觉会比较压抑杂乱,而较多的情感心理阴影的描摹也给文本笼罩了一层浓厚的心理现实主义的冲击感,另一方面对于这种无可慰藉的主题的挖掘是逐渐深入的,从父女沉默无言的危机到情人背离阳痿的危机到自我内心阴影的投射,这种交流困难的普遍性与情感乏力的厌倦感乃至是精神危机的幻灭感都指向了人内心深处的某种原罪的无可排解与慰藉。文字整体的感觉就像川端康成的物哀美带来的距离感混合着卡夫卡表现主义的荒诞离奇夹杂着陀斯妥那种病态阴暗内心的风格化,跟远山淡影有相似都喜欢表现潜意识与死亡的某种在场感,区别在于将实验感写的更彻底,无可慰藉的其实是作家的内心,人如困兽,为之奈何?
-
庄蝶庵10-21无与伦比的杰作!在精神上完全贴近了卡夫卡在《城堡》中描述的荒诞世界。作为一个彻底迷失在城市精神迷宫中的音乐家,主人公无奈地承受了种种荒谬的责任,这是对人生意义的极大消解,似乎破解之道,只有回到老庄那里,但主人公却无法达到“无可无不可”的境界,于是反复挣扎于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个人自由之间,倍感痛苦,却无药可救。字里行间,皆是满满的心疼,然而又反射出讽刺的光芒。此作,实在是所读的石黑一雄著作中最佳一本。译者能准确传达小说境界,居功至伟。石黑一雄的胜利,是文学国际化的胜利。但识者似乎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