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

读书评论:
  • 洛兹尼茶
    07-17
    “在这个生物圈中,生命找到了可以生存但相当荒凉的栖息地,生命的反应是贪婪。佛陀认为贪是痛苦的根本原因。所有高级宗教都异口同声地要求断念,但是断念与曾是生命对荒凉的生物圈的最初反应的自负相比,乃是一种更伟大的壮举。”
  • null
    09-09
    观察教徒尤其是基邪徒的脑回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你会发现,一个明明很聪明很有逻辑的头脑,分析与基邪无关的事情是头头是道,一遇到基邪,就会说出「人不应该迷信权威,而应该尊奉唯一的真神」这样的蠢话来……没想到,这书是 1973 写的,我还以为是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呢……哈哈哈,太滑稽了。耶耶简直就是智子,直接给西方思想家们锁智了。
  • Lpure
    08-16
    确实逐字读都不易理解
  • 一路走来一路读
    12-01
    能力有限,看的晕头转向,不过核心要义和书中不少金句片段足够启发人。汤因比本质上是一个不可知论者,更是一个具有深刻宗教感的历史学家:单循一条路无法达到伟大神秘中心,生命的“物化”和意识的“人化”比生命和意识的“进化”更令人信服。
  • 尘埃之海
    11-11
    汤因比的思想有多么振聋发聩,本书的长难句就有多么让人崩溃……
  • 心有猛虎
    05-14
    三大宗教的发源,作用,历史。硬着头皮看下去,
  • 刘呵幼
    05-30
    这本书大大拉低了我对汤因比的评价。也许历史学家与哲学家、思想家的名号既不同,相离的也是很远。
  • 01-28
    强烈地回到本科的感觉,逐字读都读不懂,每一句都是汉弗来的长难句。他认为八大高级宗教万剑归宗是爱,生命、存在、实在的意义都是爱,理性和感情都能推导出同样的结论。他还说爱在即使生命和意识都不在存在之时仍将起到作用,仿佛有点乐观。以及他认为宗教信仰在17世纪技术革命开始时就注定了衰败,自然哲学在希腊罗马精神复苏之时又重新开始引导人的精神世界。是个很务实又客观的历史学家,这样的人说爱是永不止息的道路,让人不得不信一下。
  • abitobssesed
    01-30
    可以作为简明宗教史,思想挺清晰,但单薄
  • ZZH
    07-20
    晦涩,但是仍然能学到一些表面的知识
  • 波儿
    12-14
    “我们将看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有两个共同的直觉。它们都把痛苦理解为在唤起慈爱和怜悯之下行动的一个机会,而不是对痛苦作无谓的抵抗,徒使自己受到损害。并且它们都相信人的这一理想是实际的,因为最高的存在以自己忍受痛苦证明了他对这个理想的忠诚,为人类指明了道路,而痛苦则是奉行慈爱和怜悯的必然代价。”
  • 江寒
    07-17
    这本书有两个预设条件是很有意思的—人是需要一个最高的精神存在的,人有自我中心的倾向。从偶像崇拜到高级宗教,再到古希罗文化的复兴、世俗化的推进。可以看到宗教虽然在式微,但是人总是在寻找可以补齐精神世界的缺口那一块拼图,人需要一种可以协助自己克服对死亡和苦难的恐惧和让自己感受到力量的精神存在。而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则在影响着对人们精神存在的选择。 书里有一句话让自己印象很深刻“哲学不能打动普通人的心灵,因为它是通过理智的精英自上而下传达给他们的,是用理智的科学的语言而不是心灵的诗性的语言传达给他们的,还因为这种传达有一种敷衍塞责,而不是出自于全心全意的爱的冲动。” 说到底,我总感到不是人皈依了宗教,而是宗教或者其他任何被神化的存在在人的心里找到了个可以嵌入的缺口。
  • 丛林宜歌
    03-24
    在深入研究人类宗教史和对比现存高级宗教之后,汤因比在去世前表示:一个全能而又慈爱的造物主(神)的概念是不可能存在的。他最终没有跌入不可证明的信仰行为之中,但唯独对爱俯首帖耳,在这个意义上,牺牲自己的基督也好,有情众生的菩萨也好,《道德经》里的“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的道也好,都是这种爱的表现形式,照亮世上所有求索的灵魂。
  • Janus
    10-21
    本书应该是我这几年来读的最艰难的一本了,很多章节反复求证和思索才能理解,但确实不负大师之名。从历史的视角,在文明的框架下,系统描绘了人类宗教的起源、演进、分化与衰退(?)。痛苦是人生的本质,是生物设法使自己成为宇宙中心的本质冲动与对其他造物及所有生物生活、动作、留存于其中的绝对存在的本质依赖之间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的必然结果。上下求索于宗教也因此似乎是人类的必然选择,然而谁也无法真正描述或者证实绝对实在(抑或是绝对的安慰)的存在,到头来依然可能是一场空。唯有爱一直持续,可惜谁也说不清楚到底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