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时代三女哲

读书评论:
  • Li Chih
    04-03
    更像是三女哲的思想综述……「人类生生不息、直至永远,世界有可能得救的原因也就在这里了。」
  • 佛了伦斯
    05-12
    思想史,书后厚厚的注释,引证许多材料,但仍偏于叙事,且篇幅上阿伦特>韦依>施泰因。快速读过,算是对背景知识的补充。法语名是Trois femmes dans de sombres temps,直译就是三个女人……orz
  • Sniverse
    03-24
    一些语句明显译得不畅;个人比较喜欢三人求学时期的故事,往后则内容较散,可间接了解20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
  • 征途是星辰大海
    08-05
    这个穿插叙事其实没用好…
  • 梓枞
    10-10
    补标~本来是冲着阿伦特去读,读完以后意外收获是知道了西蒙娜·韦伊,永远对权力说“不”的女人总归是迷人的。乱世下,性别、战争、族裔身份的挣扎,时隔半个多世纪,都能透过电子屏幕感受到无尽痛苦和生命力交织的过程。合上书的一刻,仿佛被独特的安宁和力量包裹着,哪怕即将驶入类似的时代,想想这样的灵魂仍未被杀死,似乎前路也没那么可怕了。
  • 花洒洒
    01-17
    不忍心打两星,加一星感情分。前言第一页的名字翻译就有错,第一印象就有点糟糕。后面虽然大致分了各个阶段,但是每个阶段的内容结构编排混乱,可以看出原作者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实在不怎么好。三位女性的生平经历交织叙述,但是毫无逻辑关系,没有内在联系,只能看到一片混乱。讲着埃迪特和胡塞尔的师承关系,忽然就开始讲胡塞尔后来的宗教信仰及他死后其夫人流亡期间的改宗,我是不懂作者想干嘛。就是把事实都铺陈出来吗?那也要有用心的编排吧。另外,这三人的姓和名,在全书里是来回用,一会用姓指代一会用名,而且没看出来有什么特别含义。全书没有一致性,有点像是很多人合著的书,最后没有校对称呼和术语一致性就出版了一样。实在搞不懂了,看得难受。
  • Janus
    07-05
    一大坑,与其读三人合在一起的传记,不如分开读她们的传记。三位的研究领域没有重合的部分,强行放在一起只是因为他们都经历过黑暗时代,但…写的真的很烂啊。这也能出书?
  • 草尉雨山
    10-15
    好希望自己本科是念哲学的。TAT
  • 林中鹿藏
    07-22
    比想象中难看,可能是作者和译者的双重锅。试图在故事与理论的共构出挖掘出女性之光,但读到后面越来越零碎缺乏更准确的问题意识。
  • liekkas
    02-19
    首先以时期划分,既讲述她们的生活,也讨论她们的思想,分析思想形成的原因,这部分是以提炼出共同的话题,彰显她们关注的共同点,也分明显示出不同的理解。第一部成长岁月的总结:哲学家、女人、犹太人,这些是她们的基本事实;但随后作为章节过渡的提问:她们将如何对待这些基本事实呢,似乎有些偏离重点,她们的思考与立场,行为和选择,并非是从如何看待这些基本事实出发的。讲述三位哲学家本来体量应该是很大的,但作者过多关注政治历史事件,反而像是为事件做注解。本书的篇幅西蒙娜和阿伦特远远大过于施泰因,不管是行迹还是思想都很少。对阿伦特,作者并未过深地涉入她的复杂思想;而对西蒙娜,似乎也并未从最深处抓住她的信仰与选择,尽管有疑问,追索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只有最后一篇跋提供了本书最丰富的思想含量。
  • Hashhush
    08-20
    时间线与人物志拼贴在一起,如果不是用布莱希特“黑暗时代”来概括,没有看出内容上对“三女哲”有谈出什么来。既如此,直接读三位的作品就足够了。两个午休的读物。
  • 锅炉煮雪
    07-31
    看完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和《极权主义的起源》后再看这本书,真是被汉娜·阿伦特彻底圈粉。西蒙娜·韦伊的书也打算看一看。最后,看不出为什么要把三女哲并列,到书的后半段时,施泰因出家做修女,她的存在感就完全的淡薄了,汉娜·阿伦特和西蒙娜·韦伊的光芒倒是越来越耀眼。全书只介绍了施泰因的早年思想,但就那早年思想来看,施泰因顶多算个有思想的女青年,完全称不上是哲学家。可又能从对施泰因生平介绍的细枝末节中大约猜测出,施泰因后期思想偏向神学和唯心。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关于施泰因思想的内容被删减了?
  • 三辉君
    05-22
    修订后的新版。回溯到反犹主义、极权主义、法西斯、共产主义运动相互交织的黑暗时代,看三位女哲人各自的命运如何为时代所影响,而她们又是如何解读现实,回应时代,并为人类留下永久的思想遗产的。
  • 眼泪流回去
    05-18
    这本书如果不修订根本就没有再版的必要,老版的翻译就很差,原著底子也很弱!
  • 06-12
    淚目,離職半年,終於見到這本書出版了,封面還這麼酷。這本書是對三位女性思想家的平行評述和比較,從她們作為哲學家、作為女人、作為猶太人三個角度來寫,思路非常清晰。但其實內容簡介的第一句(雖然非常有煽動性)是有偏差的:阿倫特說過她一生從未「愛」過任何民族、任何集體,她只愛她的朋友,因為「愛」是私人性的。「愛和政治相反,它對世界毫不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