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工船
读书评论:
-
白·墨05-02我的日本文学启蒙书,竟是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十几年前在图书馆的那一场邂逅有多么不可思议,那是一本连封皮都不在的泛黄的小册子,翻阅的时候,甚至能闻道堪察加海上漂泊的蟹工船上里冒出的海腥味。这本书算是日本文学史上少有的纯粹左翼小说,没有日本文学中那种细腻的心理描写,有的只是作者真切的愤怒和犀利的观察。《蟹工船》出版于1929年,彼时的日本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侵华战争,蟹工船上那些被榨干的工人,只是战争机器的燃料。他们看着日本军舰上的太阳旗会情不自禁地流泪,最终却被太阳旗下的军人无情地审判。100年过去了,这本写给劳动者的小册子,似乎还未过时。
-
是啊云啊10-04内容很平淡,就中规中矩的样子。看完,没多大感觉。
-
Capt. Backfire05-13林少华翻译了不少村上春树的小说,小林多喜二的这本小册子居然也出自他的手。个人感觉有些地方读起来有些别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好像是人的天然性情。小林多喜二听说在近些年又重新在日本流行起来只其中很大归根于经济上的原因,不足以支持再如村上春树小说里那般雅痞与世无争。小说里的蟹工船环境恶劣资方蛮横装满了贫苦的劳工远赴勘察加海域的风浪捕蟹,捕蟹船有时候会遭遇苏联军舰而有日军军舰在附近护卫,蟹工船上的工人初期看到这些壮观的本国军舰甚至会欢呼雀跃,过后才意识到这些仅仅是大资产家派来保护财产的狗腿子罢了。越是拼命的工作,劳工境遇越是不利,资产家坐享其成。小说再次受到欢迎(相信在我国也是),算是暗合了当下的现实,如今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巨大的蟹工船呢,绝不止是日本。不患寡而患不均,古往今来都如此。
-
IUIANGO04-16资产阶级的小说各有各的味道 但布尔什维克的小说都是一个样
-
V11-22现在再看实在别有一番风味,还有点讽刺,第2篇为党什么的就没看了。
-
一笑闵恩仇02-17阶级剥削如此激烈,以至几片描写像是早期科幻小说在对两个文明进行介绍
-
momo02-24如果说这本书唯一的缺点我觉得就是结尾能够团结起来去反抗,算是比较光明吧…无产阶级真的很苦…但我们又能真的联合在一起去争取合理的权益吗?
-
神行陌路04-01林少华的序,其实很好地反应了中国几十年高速发展至今背后社会心态悄然地剧烈变动。对于小林多喜二的这两部作品,我觉得《蟹工船》因直白的描写和简单向上的进步主张,是值得所有人阅读的;而《为党生活的人》的内容和作者情绪则更加复杂,读起来会更有门槛,已至对“我”这一主人公产生偏见也是正常现象,但这更体现了理想的高度。《蟹工船》中俄国人挥舞着四肢粗暴解释“赤色理念”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无需复杂的后现代理论,不用抽象的谜语比喻,关注弱者的命运,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和剥削,本就应是最简单的价值道理,但这在今天反而成了需要维护和辩论的一张标签,甚至如林序所言,在一段时期里这还是我国许多主流知识分子不屑靠近的。这是令人费解的。
-
桂花糕03-262022年3月26日,读小林多喜二《蟹工船》,大哭,读《为党生活者》,亦哭。因读过《电视人》译本,怕了林少华,没有读序。
-
项平01-26高二寒假前夕借阅,没有读后面的《为党生活者》。
-
牝牡骊黄09-09杰作!资本主义阴魂不散秽土重生2020.9
-
八月之光06-21虽然过了这么久,但是历史上人们的斗争不能忘记,也许什么时候就到了应该新一轮斗争的时候,那时候不知道我们还有没有勇气做这些事情。另外,这翻译看得真的是有些难受。
-
魏凊11-28别样的无产阶级文学,即使是无产阶级,也是首重文学
-
没缸09-08可惜译文风格不太搭。《蟹工船》确实是精品,无论是文笔还是构思布局都透出才华,自然主义风格对凄惨丑恶的极尽刻画一步步推向“人生不该如此”这个主题,在起义的曲折中写出工人被国家背叛的人生。最后附录营造乐天派结局其实大可不必,但是考虑到社会历史意义也无可厚非。《为党生活的人》一篇要更尴尬一些,部分日语里比较有特色的表达被译得很生硬。另一方面这一篇在主旨上也显得有些微妙。佐佐木安治所谓过“二十四小时的政治生活”本质上也是对人的一种异化。小林多喜二有意无意地在塑造一个宗教化的圣徒形象,但是佐佐木一直也没能真真断绝个人生活,甚至也无法阻止党员中的个人生活倾向。他试图调和二者中间反人性的矛盾,但是最终也并没有实现。究其本质来说,日共是靠他者来界定自身的,一旦失去了与之斗争的他者,很多问题都会变得很难说。
-
春山08-03读的其实是这一本,收了《蟹工船》和《为党生活的人》,一星扣给译者。《蟹工船》极尽笔墨写出了处于帝国主义殖民战争时代蟹工的惨状,粪坑般的生活处所、随时都可能落在身上的烙铁与皮鞭、超长时间的劳动与被堪察加巨浪吞噬的可能。我想到《资本论》第一卷当中描述的十八世纪工人,想到夏衍的《包身工》,想到前不久看到的调研报告,觉得一切似乎都没变。而尝试反思《蟹工船》中所透露出的成功经验时,又觉得有些东西也许已经过去。 《为党生活的人》看得我很痛苦,党在其间似乎已然完全沦落为缺席的在场,已经毫无组织生活、也毫无个人生活而言。“我”牺牲了一切,却又觉得这牺牲与广大工农所遭受到的压迫相比不值得一提。“我”斩断了一切联系,“我”丧失爱的可能,宛如幽灵一般为了一个信念四处游走东奔西藏。
-
苦盏03-26从开本到翻译再到林少华写的序,一个比一个让人难受。这种无产阶级文学怎么找林少华来翻译,林少华的小资气息太浓厚,他的序结尾的青岛雪融那一句看得我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