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人
读书评论:
-
周披萨02-24资料是很翔实的,但写得未免太清浅了
-
讲不清02-13老先生写得蛮好,亲切又富有人情味。是王安石入门科普读物中很适合青年人的,内容短小精悍,平实动人。缺点:可能真的三浦国雄老师对介甫研究不足,少了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全书更像是有情节的百科。
-
宵夜三分03-21日本人写的王安石,有所收获
-
冬蔷薇之王03-20第一本写王安石的书籍,了解了一个与历史书上不太一样的王荆公,立于浊流之人。想来每个有抱负的人都会不被俗世所容吧。
-
及迩03-23在世时就饱受争议和攻讦,离世千年仍然如此。有些后世学者甚至直呼王安石毫无可取之处,人品败坏,这听起来就像只是在完成辱骂王安石的指标,而根本不在乎自己说的是什么。
-
Gauhar04-05轻盈的小书,“天上研讨会”的写法很有趣,在后记中感受到了学者的谦逊与学界的传承。
-
轮回08-22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一个独自对抗时流的变革者,同时也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贤人”,内心非常敬佩的古人,内心坚定,为所当为。
-
仙林野人03-12“開會”章略尬……合著拗相公還把玄武湖填了,最後還得靠遊牧民族退耕還林!!!(p117)
-
文兴04-04立于浊流的王安石,批评古人今人,大胆变法,在大宋时代鹤立鸡群。
-
望尽中原百万山08-05对于王安石的是非,作者有自己的见解。特别是中间一节《贤者多谤——天上的研讨会》,这种形式就很不错。
-
童梦08-25今年是王荆公诞辰一千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选择了这本日本古代中国式研究专家三浦国雄的“非学术专著”(作者自谦),很有意思。对于王安石的了解,本人还停留在中学语文,历史课本,以这种基础看本书倒是恰当,所以也推荐感兴趣的朋友作为一本科普知识作品认真读一下。科普不是贬义词,能做科普的史学作品,首先就要有一个恰当的科学的史观,作者在这本书中充分体现了这个立场,其次,文献引证的严谨,这也是日本学者的长处。最后,文笔有趣,作者同样具备,尤其是第八章——《天上的研讨会》太精彩了,1984年写出这样的形式,实在敬佩,不禁推想,作者本人也是一个有趣史学研究专家。自古贤者多谤,是立于浊流之上,还是诸缘如梦,实在是一个难题。
-
比远方更远08-09千年诞辰,寂寂无名;仍应庚续,无外改革!希世异人,立于浊流;何以自处,或君或佛!辛夷初开,新花难觅;百世流转,能立者何……“流芳只须臾,我亦岂久长。新花与故吾,已矣两可忘”(荆公绝笔)。
-
百器徒然08-03今年是王安石诞辰一千周年。正好读了这么一本王安石的传记,比较独特,剑走轻灵,不纠缠于王安石的人生细节,从他的交友、求学、为官、变法、诗歌等几个方面入手,点到为止,分寸感很好。可以拿来当科普,也可以拿来做框架,属于一部有分量的小书,特别是“天上的研讨会”这章节,把所有评论王安石的主要观点汇聚一堂,形式有趣,内容也清晰。荆公为诗为文,为学持身,皆有可学之处。曾巩王安石交情深厚,晚岁分道扬镳,殊为可叹。为了变法,跟昔日诸多好友绝交,“生得太早的先觉者们,都免不了苦恼于自己与时代与社会的龃龉”,副标题所谓立于浊流之人,确有一语中的之感。稀世大才,终不能一展抱负,落得个半途而废的结局。“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希望作者的另一部作品朱熹传记也早日出中文版。
-
赖怀普08-08一本出版于1985年的传记,今天读起来仍然是收获颇多。该书从性格、亲戚、交友、从政、诗歌以及思想等方面讲述了王安石的一生,认为王安石是“一个独自对抗时流的变革者,同时也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贤人”。最有趣的一章当数第八章“贤者多谤”,以天上会议的形式让后世学者一一对王安石进行评价,可见学者功力。终章对荆公与佛教的讲解也值得一读。
-
satankiss07-01非常有特色的一本王安石傳記
-
观千月08-31可爱、轻盈而不乏识见的一本小书。纵然些许细节有臆测或疏漏之嫌,但我想,若我五年前遇到的是这样一本王安石小传,我大概会更快乐也更轻易地了解到王安石的更多。从”不调和的悲剧精神”到“新鲜的现实感”,看到这两个句子便很感动。读的其他书籍大都讲政治家王安石,抑或文学家王安石,终于看到了一本尝试叩寻他的心迹的书,将他当作一个人去讲述——于是一切事物也那么有真实感,而非一个符号,母亲家的辛夷花,江宁的报宁寺,看到它们活起来,才幡然醒悟从前将这些事物当做标志读的自己多么肤浅可恶。可能是我并不爱学术吧,我实在太喜欢这种即浪漫又落实的小评传了。三浦居然只花一年就完成了史料阅读与写作,还能将人事物梳理得这般亲切、完整而舒朗。读这样的书心情就是好啊。
-
江海一蓑翁09-06这样一部通俗史学小书,之所以能在问世三十多年后,对中国读者仍有阅读和参考价值,大致有三方面要素——一是区别于中国的王安石研究往往以变法为中心的视角,真正从同理心的角度,梳理王安石的主要生平、心路历程、主要社会关系与人格特点,真正以人而非事(其主要功业)为中心。二是文字晓畅易读,同时严格基于王本人和主要亲友、同僚的作品等一手文献展开记述,虽没有史景迁那样的生花妙笔,但也称得上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三是体现文学与史学交融的《史记》写作传统。就史学而言,严格基于一手史料说话,注重比较分析,注重论从史出;就文学而言,将史学考证融汇到饶有趣味的故事般表达之中,煞是好看,尤其第八章以虚构的研讨会场景,贯穿起后世学人对王的主要评价,颇有历史学的想象力与文学的创新力。整体而言,值得对王感兴趣的朋友一读。
-
格陵の夏虫07-06这本书译笔非常流畅,读起来没有翻译书的滞涩感。“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王安石变法为众人所熟知,而王安石在历史教科书中也是受到赞誉的传统时代改革家。本书作者在前四章,围绕家庭、好友、读书几方面,建构起王安石理想主义者的形象。随后切入政治主题,将王安石从一个为了家计奔波的普通公务员,一路到中央主持变法的事迹逐渐展开。第七章中分析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对立,作者指出二人政见的不同,隐约涉及官僚集团的南北地域之争。变or不变,是二者宇宙观的差异。第八章“天上的研讨会”是作者的心裁别出之举,由作者主持会议,邀各路不同时代的人对王安石进行评价,来展现王安石的历史贡献和评价流转。“终章”写王安石罢相后退隐江宁的生活,读王安石的诗,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嘴上说着躺平,身体却在诚实地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