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
读书评论:
-
佐为05-15有些人带着太多现下的认识情绪去写回忆,其实他一直停留在当下但又做出一番还原的姿势。摆了个回首往事的沉思姿态却自欺欺人地反复述说现在,不能不让人觉得就像是木板漂浮在水流之上,它只与水面上的风向有关。作为一帮见证历史开创历史拥有话语权的一代文人,面对历史的坦诚比知性上的“深刻”更珍贵。
-
午夜水族馆12-05满纸都是文艺青年的自恋反刍,意思不大。以及稿件也不挑选一下么,有必要搞这么厚么,后1/3就一目十行了。
-
哇嘎哩贡03-01七十年代知识青年群像,杂芜生长的个人故事。你看这群人上山下乡学工学农甚至入狱,但似乎没耽误其读书写诗画画摄影弹琴唱歌听广播谈恋爱。一个问题:收的几乎都是文艺界和知识分子的讲述,所以有时就成了当年弄潮儿们不无得意的回忆录,艰辛的记忆在回溯中都被建构成为值得记录的题材和光荣的探索,一如毛尖的批评:“高端诉苦”。比起这些掌控话语权的人,还有远远更为艰辛的、受苦的、无声的大众湮灭于历史中(阎连科提供了这个角度)。但也有人如陈丹青意识到这个问题:“上一册《八十年代》叫来我辈谈论,这本书的叙述者仍是我们,这是一种权利么?七十年代的苦雨殃及所有人,若是人人痛说,本书不过滴水。”用这句话作全书的底子,就可以读了。
-
方枪枪10-27属于那一代人的生活记忆。
-
范克里夫大尉08-12韩少功的文可谓老鼠屎,另外那个看啊海军的,主角名字写错了喂!
-
·07-15《八十年代访谈录》是思想史,这本多了社会史乃至个人情爱史。多了沪上、西南和东北色调。30篇里依次阎连科、邓刚(泡妞)、陈丹青、蔡翔、阿坚(集体行动)、黄子平(话语分析)、徐冰、赵越胜、柏桦、韩少功为佳。诸多结尾克制到催泪,等待真正70后续写记忆
-
夕岸07-27虽然他们命名不了一个时代,但仅仅从个体回忆的角度看,某些藏得深的地方还是能看出尖锐的语词锋芒。
-
中华小快板09-1180年代发达的那一批,还是1966年就生活的好的那一批
-
韧勉11-20相对于査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这本书差些味道,自述比较多。
-
孤独的海怪12-24的确有几个地方看得我心里泛上酸楚。整本书看过印象最深的就是北岛和阎连科的。
-
菜鸟哥哥02-10那个年代的人的老生常谈了,一群贵族的忆旧
-
翡冷翠07-10B4又閹割又整容的大陸版,支持純爺們兒港版!
-
达达ZEN09-02相逢的人总能相逢。 这无非是因为所有最终能够相逢的人都具备相同的人生态度,故而有相同的行动能力,最终也就总能成为幸福的少数人。他们和自己作战,和不可能作战,最终成为70年代的风景。
-
米周11-16虽是回忆录,却不能代表那个时代,更像是名人们的自传。交给我两件重要的事:第一是读书读书读书,第二是让我知道了要读什么样的书。还有,就是让我了解了好多陌生的名字,和一部《今天》杂志。
-
神威02-17不错的回忆录,可惜文革时期的故事已经被掰开揉碎无数次讲述了,各种串联,各种知青,各种与时代不符的强烈求知欲,各种诗歌与绘画,各种性压抑,各种人性的卑微与隐忍,这本书的质量很高,可惜没有说出什么让人难忘的东西,一晃三十年,对文革的反刍已经细碎成糜,再也没有可供整块咀嚼的肉片,我只看到一个人的故事在另一个人身上大同小异的发生,别无他物,我想看更多的八十年代末的故事,可是有人不讲给我听,有人的声音我听不到,我弄到的东西,在我旺盛的求知欲中跳动一下就消失了,s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