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北京城
读书评论:
-
方可平10-05书店翻到《烟袋斜街旧影图卷》看了一下
-
子不语06-16确属一种全景性的城市图景,只是作者强调的北京市民体验及其行动着墨不多
-
Halfacture04-20美国妇女搭乘火车从正阳门下通过感慨“豁然开朗”,长袍马褂先人一步来到新开放的中央公园体验未知的“皇室生活”;北平市长想将中南海打造出兼具现代和中式特色的”观光旅店“,底层人们则将天桥形塑成了自私/无序、匿名/平等的回收之地。生产消费两章稍显不足,一二三六七十分精彩。
-
皮斯叽07-16上学时因为死活买/借不到而印象深刻的一本书!作者在“传统的发明”基础上发展出“回收”的概念,用来阐释民国时期失去帝制和首都光环后的北京,在即将到来的未来和快要消逝的过去的夹缝中的日常生活实践。天桥、老舍、结语三章最好看!“那些遗迹并不只是浸满了逃避主义者的幻梦;它们也组成了日常生活的真实存在,而生活在遗迹里既不快乐也不轻松。”
-
伯凌12-28为了博士中期才草草翻阅,实在羞愧,容待日后精读。期待自己能同作者进行有效的学术对话吧
-
覔sir08-10写得不错,我看得津津有味;但是作者的简历有点吓人;另外,第九章骂得有点狠甚至刻薄了,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作者以这种方式去骂,自己和那些人又有什么不同呢?英雄查英雄,文人骂文人,大家不要学她
-
之徽11-07有训练有素成型之感,溢出的灵光乍现也见文才。“回收”概念提纲挈领。文学书写分为新知识分子、民俗学运动、老舍也有意味。倒是最喜欢天桥一章。笔触论调像是Hedda Morrison镜头下的北京
-
Joseph09-28本书聚焦于“传统的回收和循环”这一核心概念,试图从空间结构、历史变迁、文化书写、社会经济等领域切入,论证承载古老中华文明的帝都在民国时期的艰难转型。作者否定线性的历史进步观,指出了“传统”(历史遗迹、皇家园林、市民风俗,乃至天桥上的古董旧物)如何进入当下,从“转喻”成为“隐喻”,参与到现代化进程的建构中,从而成为一种怀旧的方式确证了古都本身的消逝。当然,这一过程本身也是暧昧不明、纷繁复杂的。中间的经济(生产和消费)应该是本书较为薄弱等部分,但总体上还是很有启发的。
-
greenudon11-30“回收传统”与“传统的发明”,更喜欢第六章往后的部分
-
STARFISH02-13墙裂推荐附赠书籍何大齐绘《烟袋斜街旧影图卷》!!!!
-
Scarlett S05-31晃荡到南锣鼓巷口遇到一家南锣书店,遂晃进去拣起门口的这本书坐书店里一口气读完了。作者提出的北京城的历史和风俗是民国“回收”的风俗这观点说出了我的困惑,即老北京的风俗到底从何说起,包括还未读完的那本记录了多位老天桥经历者的口述《老北京杂吧地》中,也多处对许多习俗的由来模糊不清。我们谈北京历史多从元代开始说,那更之前呢?第三部分谈三类人对北京的不同立场的书写也很认同,这段时间刚好前两类人的书写都有涉及,仔细想放到当下也依然说得通,即以“北上”为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的不同群体对这两座城的印象和态度。外来的终究难以成为本地人。
-
是白费劲的白10-23感觉没有别人说的那么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