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
读书评论:
-
谭山山01-01刘香成的图片果然犀利!
-
Nosferatu03-19上世纪八十年代好,但只在记忆里好,写出来在纸面上就浅薄无力了。fyi.封面所用的照片真是美。
-
dromobabel04-13毕竟是记者的笔,篇章短小文辞简练而且风格统一,却又是把多种标准文风统一起来的,难免让人觉得不满。不过……至少在我记忆里存在着的九十年代初,我家还广泛残留着这八十年代的痕迹,两次搬家之后,大概什么都不剩下了吧。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可惜是年代末的1988年。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都已经被广泛怀旧了,因为苦难?八十年代却不幸成为了集体失忆的黑暗年代……
-
郝院长06-27八十年代扫盲读物,知道了很多事件和人物的概况。如同美国的六十年代一样复杂深刻自由,却终结于一个不可说的点。图书水平就是杂志特稿的水平,中信出版社么,急功近利的代表。不过有些话还是很有启迪,单独拎出来可能会被禁吧。另外一个点是书中那些牛逼的人,不是死了,就是去了美国。
-
黄黄文02-27在拥有这么多资料的情况下,编辑部竟然能把书编的这么无趣,我也是佩服。同样,三颗星也是给编辑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愿意出这一套书关注那个年代,不容易了。
-
麦头麦头04-13【在偶然中,一切充满必然。】看完想到一点不相干的,劝劝孩子们,别因为爱一个人的作品而爱一个人。
-
忧郁的马文02-11里面的文章水平参差不齐= = 有些采访很有趣 那是个太有魅力的年代 到处都是问题多多的新尝试
-
怒眠01-30这本的内容比九十年代那本扎实多了,莫非九十年代真的是个弃儿……一直觉得自己的气质很八十年代,明明跟它没半毛钱关系,却觉得故乡就在那儿。我想,这是一片精神上的归属地,一种精神上的朝拜。不过话虽那么说吧,全本读下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冯仑的那篇讲小时代的,居然觉得他也讲得挺在理。而且作为一个出身八十年代的人,有这种觉悟可真不容易。
-
苏比01-03虽然回忆拼凑不全,但是为了这份认真,给打个五星吧,里面提到的名字几乎全部都耳熟能详,我是有多热爱八十年代啊!
-
花生酱07-10刘道玉那段看泪崩了。如午夜巴黎,上一代永远是这一代的黄金时代
-
昵称06-2016书58。八十年代,属于父辈。那时他们,风华正茂。然而时间,毕竟东去。流到今天,只是回忆。
-
·03-14前辈呼吁莫因走太远而忘为何出发,集体回忆/塑造其烈火青春;后辈以怀旧支撑在路上的怅茫,或不屑因无能、不甘而自恋。但必须回顾已走多远,以免活在当下安于漠视时间的重量。如何从后青春期的断章聚成有关光荣与梦想的非虚构书写,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获得真正史诗性的指向?
-
楚庄04-12放在此书出版时的2013年看,给三星三星半,就不错了。可是放在今天看,起码四星。因为那时的我们还不知道,就连2013那样一个刚开始让人们感觉到不适的年份,在后来看,也是那样奢侈。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北岛在80年代其实过得挺恓惶的。最后部分重提潘晓讨论,并与作业本事件对看,今天再看,别有一番滋味。80.90.00.10年代逐一远去,问题在广场上高悬,答案仍飘荡在风里。
-
内陆飞鱼11-22八十年代小百科全书。
-
雲水01-22媒体编的,尤其还是体制内的媒体的编的书,乍一看以为很有野心,又有资源嘛,想着总可以好好整一本有价值的。但是纵观全书就只看到媒体的那种煞有介事和避重就轻,整本书冷冰冰又淡而无味,完全没有看个人书写的80年代时那种被我心中的黄金时代勾引的感觉。看完这本简直想把之前看的我们台湾这些年2改成5分了,那本虽然也有很多不足,但同样写80年代就比这本生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