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宁

读书评论:
  • 冬眠合剂
    11-27
    有些观点太过超前就变成享乐主义了,在致力于不让自己过得太过舒适这一点上俄国人是东亚人永远的同盟者。
  • 陌生人
    01-17
    可能是心情有些浮躁,感觉一般般。
  • 宫胁咲良
    10-20
    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既然生活糟透了,干嘛还要费尽心机研究它?萨宁代表着一种虚无的时代精神,它把生活中所有高于生活的东西全都轻描淡写地淡化,直至消解生活的意义。其实萨宁在吼叫的时候,何尝不是一种对得过且过的虚无的反抗,但终究抵不过一句“什么都不会变的”,然后一猛子扎进肉体的及时享受。我之所以看到尤里会有一种黏黏腻腻的厌恶感,是因为他就是每个人的缩影。我们既不能像萨宁崇拜的兰德那样怀着永远不动摇的崇高精神生活,也不能像萨宁那样对生活毫无期盼,我们只是尤里,身体的欲望是不断动摇我们的地震,而精神层面看似坚固的承重柱,摇摇欲坠却还在奋力抵抗。我厌恶看清自己的灵魂,我却不断地重复我所鄙夷的尤里的犹豫又黏腻的往复来回的纠缠不清。因为是动物,所以不得不屈服于欲望;却因为是人,要对自己的欲望给予解释和压制。
  • Quatharae
    07-08
    起初轻率地把作者归类为二流作家,实在太男凝趣味、太多修饰词、太依赖环境描写了。改观是在读到探讨生命、死亡这些宏大命题的时候,拷问本质的存在与意义的时候,不同世界观交锋、冲突的时候,把人类那些潜藏的和偶发的、无论道德非道德的情感、思想一一袒露,细节也处处动人。
  • Norgaard
    08-19
    “人真是个讨厌的东西呀!”
  • SiSi
    06-28
    (无关)以后再也不要夏天读俄国文学了。
  • 躬耕非所叹
    06-09
    “他们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但直到今天,他们既没有毁掉自己,也没有毁掉别人,而是继续让他们那牛马一样的生活蒙上一层朦胧的希望,希望出现某种奇迹,这种奇迹他们永远也等不到,成千上万和他们一样的人,已经在对那种奇迹的希望中死去了。”
  • 春天来啦老霸王
    06-20
    读了萨宁才知道,原来人可以这样去活。人不可能高于生活。
  • 如若初识
    12-01
    非常喜欢萨宁的那种处世态度,但是很难做到。。。
  • 麻烦
    05-21
    在作者笔下,有时候,我觉得萨宁是一种活着的抽象理念;有时候,我又觉得萨宁是一个怀抱理念的活着的人。很奇怪的一种感受。
  • 荑昕
    05-21
    鲁迅先生的文字里有他的影子
  • 阿树
    02-14
    缘于鲁迅,带有爱屋及乌的意味,没有读出所谓的风景画般白描心理的语言,也没有因为宣传语所谓的查禁、曲解、饱受争议而诱惑到,倒是勾引出了早年阅读道连格雷的画像时的情感,偶尔会因为情绪的沉沦以及生活的苦闷困顿而投身于它的怀抱,但是,终究不算喜欢吧(1.7)萨宁与捷伊茨关于基督教的辩论颇有尼采敌基督者的韵味,渐入佳境。萨宁与索罗维伊契克:“受苦的人最好死掉”(2.9)生活混杂着悲剧与喜剧,我游曳其中,扮演着不真诚的受苦的基督徒与战战兢兢的享乐者,在萨宁与克里斯多夫之间往复摇摆:约翰:去爱!去受苦!用人的韧劲抵抗世界的虚无!萨宁:去爱!去享乐!受苦的人最好死掉!
  • sabrinabath
    03-04
    真实而又潇洒的萨宁,拧巴的尤里……这本书最最让我喜欢的,莫过于对自然的描写,让人仿佛与书中人物一起,被美好的自然包裹着,幸福而快乐地享受大自然的赐予。
  • 碎叶吹又绿
    03-18
    简介说鲁迅推崇,但应属时代代入感。作为一本颓废主义文学作品,此书非常好读,故事非常简单,人物是推崇个人享乐的颓废形象,几无社会价值尺度(难听点就是毫无道德感),以萨宁为主的几个人物,主线是情感,萨宁的妹妹被引诱,被萨宁从自杀边缘叫回,引导其带着身孕嫁给深爱自己的人(最终表明必将是悲剧)。萨宁最后又引诱了她人,最后一走了之。故事中的男性,除了萨宁,都自杀:引诱其妹者因被萨宁打在脸上,因尊严自杀;爱着萨宁引诱女孩的,因着莫名自杀;还有一个自杀的犹太大学生。
  • Mingshi
    03-31
    “站在光滑的冰面上去推倒一面墙。”
  • 静静的顿海
    04-03
    萨宁明明也做了那么多坏事为什么要像个上帝一样看待千千万万人 上帝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