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你在想什么

读书评论:
  • 巍巍木木
    08-08
    很实用的一本书,讲了很多我们去医院会碰到相关的问题。人产生的大部分症状都并不算是疾病,大部分疾病也没有明确的病因,大部分的病也无法治愈。门诊医生像侦探推理一样,外科医生就像理发师。看了这本会了解怎样去门诊描述自己的问题,帮助医生找到头绪。还有为什么有些部位用B超检查会好。有些得用CT 。另外讲到肺结节是因为机器技术先进了,查出结节的情况多了。
  • 司马华夏
    08-09
    了解了很多就医的科普,以及如何更好就医的技巧。
  • Blank Grid
    08-12
    从医生视角科普了医生在诊断和用药检查方面的思考方式,作者试图消除医患关系的屏障,以达到最大程度的人文关怀,在扎根于现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很多当前医疗界存在问题的思考,谈不上多深入,但能看到作者的人文关怀,这是很难得的。另外本书后半段写的散了,变成一个全面科普文章,有些和上一本书有些重复。赫拉里在《人类简史》里说在现实中80%医疗诊断极有可能被未来的AI所取代,如今LLM在发力,但我现在认为像House那样的全面且异常复杂诊断永远无法代替,在操作(手术)方面也是,但它一定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我们不应该排斥。医生和很多职业和工作一样,不是一刀切下去,就有一个所谓的清晰分割,这部分就是人要做的,那部分就是机器来做,这就是纯扯淡。因为思维和创意是被切不出来的,它们扎根于学习、记忆、经历和实践中。
  • 红绿RG
    08-12
    去听了作者的签售会。这本书是上海之春时候写的。
  • Wz77777
    07-28
    关于金钱的部分我觉得作者很坦诚,在疗效一样的时候他帮助别人做决定,并且会克服金钱的诱惑,这很难能可贵!关于人工智能我觉得他的思考很有意思,不能光听掌握话语权的人,他有自己的思考,也有自己的预设。结合人文,做一个更关心人的医生。关于做那些没必要的检查,在程序上更加清晰,写在病历本上的内容具有法律含义。关于自己要不要去看医生,自己通过网络判断自己的病症,他都给了一个模糊的准确判断。这种业内人士的判断挺重要的,让人不那么忽悠我!
  • Haroo
    08-06
    站在医生的角度来解开医患间的一些误解,加强双方的理解和有效沟通的效率。但最近看了太多治疗中的黑幕,对书中的一些做法持怀疑态度,也许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吧…
  • 东林皆石
    08-05
    王兴医生介绍医学思维:医生(问诊、检查、诊断、病历、用药、手术、沟通、科研);疾病(不确定性、成因、预警);医疗体系(产业化、科室);病人(何时看病、去哪里看病、找谁看病、体检);价值观(病与人、命与钱、过度医疗、养生、人工智能时代)
  • diudiu
    07-30
    作为半个医疗圈的人,王医生写的大多是常识,只是作为病人家属的身份时,很容易关心则乱,知道医生如何思考、如何处理问题,应该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 三蝶纪
    07-30
    延续了上一本的风格,内容说的是如何有效看病和治疗,是一本看病的入门书,用医生的思维告诉你如何看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该不该去看病,该挂什么科,该不该输液,该不该做手术……在书里都有比较详细的解读,写得也很通俗易懂。除了看病本身,书里也说了一些医疗行业的困境、现状和医患关系问题。
  • 华清果儿
    07-22
    非常好的“科普书”,王兴做的是在医患之间“搭桥”的工作,医生的职业远不止治病救人,更在于弥合双方之间的信息差,也就是王兴所强调的思维方式。这本书从医生的视角出发,向公众阐述了大多数有职业操守的医生在看病问诊时的所思所想,帮助我们厘清了此前一些认知上的误区。但不足也是有的,在医患关系上,其实大多数的患者往往是弱势的一方,很多医生在成了医生之后往往忘了自己也随时可能成为患者,而即使成为患者,他们能调动的医疗资源和关系也要比普通人丰富的多,是“高级病人”,现在“强者”中有人站出来试图让弱者理解你是怎么想的,不能说没必要,只是谁来理解弱者呢?
  • 哆啦大胖
    07-09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我们都追求“有效的医疗”,但“有效的医疗”其实就是认可医疗的局限性。普通人与医生之间的差别不在于获取信息的能力,而是整合信息的能力。疾病的治疗本身就是复杂的,我们只能像打牌一样,做符合当下的最优解,任何寄希望于全知全能不留遗憾的决策最终都会以遗憾和痛苦告终。医生下诊断有个原则,叫做“一元论”,也就是如果一个人不舒服,尽可能先归结到一个疾病上,因为概率最大。疾病的治疗本身就是复杂的,我们只能做符合当下的最优解,任何寄希望于全知全能不留遗憾的决策最终都会以遗憾和痛苦告终。
  • 抱紧我的冷板凳
    07-08
    平时看医生,只能作一两分钟的短暂沟通,因此这样一本絮絮叨叨的科普书,就显得愈加真诚而珍贵。
  • twopersons
    07-06
    好看!又是良心之作,把病人和医生双向有效沟通说清楚。而且也会说到各自的难处,病人的家境,病人的痛楚,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数值,谢谢医生能写出这样的话来。看的人越多,看病就会越顺畅。
  • 翠亭
    07-06
    通俗易懂的医学科普读本
  • kaka啦
    07-15
    了解了很多医生的想法,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
  • 深情的艾老师
    07-03
    1. 医生下诊断有个原则,叫做“一元论”,也就是如果一个人不舒服,尽可能先归结到一个疾病上,因为概率最大。2. 疾病的治疗本身就是复杂的,我们只能做符合当下的最优解,任何寄希望于全知全能不留遗憾的决策最终都会以遗憾和痛苦告终。
  • 心若无涯
    07-03
    医生和患者的认知差异不来自医生的优秀,而是知识和体验的差别。